朱震亨

《格致余論》~ 春宣論

回本書目錄

春宣論

1. 春宣論

春,蠢也。陽氣升浮,草木萌芽,蠢然而動。前哲謂春時人氣在頭,有病宜吐。又曰:傷寒大法,春宜吐。宣之為言揚也。謂吐之法自上出也。今之世俗,往往有瘡痍者,膈滿者,蟲積以為不於春時宣瀉以毒藥,不可愈也。醫者遂用牽牛、巴豆、大黃、枳殼、防風輩為丸,名之曰春宣丸。

於二月、三月服之,得下利而止。於初瀉之時,臟腑得通,時暫輕快。不知氣升在上,則在下之陰甚弱,而用利藥戕賊其陰,其害何可勝言!況仲景用承氣湯等下藥,必有大滿,大實堅,有燥屎,轉矢氣,下逼迫而無表證者,方行此法。可下之證未悉具,猶須遲以待之。泄利之藥,其可輕試乎?

余伯考形肥骨瘦,味厚性沉,五十歲輕於聽信,忽於三月半贖春宣丸一帖,服之下兩三行。每年率以為常。至五十三歲時,七月初炎熱之甚,無病暴死。此豈非妄認春宣為春瀉,而致禍耶?自上召下曰宣,宣之一字,吐也明矣。張子和先生已詳論之,昔賢豈妄言哉!詳之審訂無疑。後之死者,又有數人,愚故表而出之,以為後人之戒!

白話文:

春天,是萬物蠢動的季節。陽氣向上升發,草木開始萌芽,都蠢蠢欲動。以前的賢人說,春天人的氣血容易集中在頭部,有病適合用催吐的方法治療。還說,治療傷寒的大原則,春天應該用催吐。這裡說的「宣」,是揚開的意思,指的是催吐的方法是由上往外排出。

現在世俗之人,常常有人長瘡、胸膈脹滿、或是有寄生蟲,認為不在春天用瀉藥排毒就無法治癒。所以醫生就用牽牛子、巴豆、大黃、枳殼、防風之類的藥材做成藥丸,稱之為「春宣丸」。

在二月、三月服用,拉肚子後就停止。剛開始瀉的時候,腸胃會通暢,會覺得暫時輕鬆。卻不知道,氣血向上升,在下的陰氣就會非常虛弱,再用瀉藥來傷害陰氣,造成的損害哪裡說得完呢!而且張仲景使用承氣湯等瀉藥,一定是大腹脹滿、實在堅硬、有乾燥的大便、能放屁、便意急迫且沒有表證(外感症狀)的情況下,才會用這種方法。即使符合能用瀉藥的症狀,還需要再觀察,不可輕易使用。瀉藥這種藥,怎麼可以隨便亂用呢?

我的伯父,體型肥胖但骨頭卻瘦,喜歡濃厚的食物,性格沉穩,五十歲的時候,輕信謠言,在三月中旬買了一帖春宣丸來吃,結果拉了兩三次肚子。每年都這樣做,習以為常。到了五十三歲那年,七月初天氣非常炎熱的時候,無病卻突然暴斃。這難道不是因為誤認春宣丸的「宣」是排泄,而招致災禍嗎?從上向下引導叫做「宣」,「宣」這個字的本意,很明顯是催吐。張子和先生已經詳細論述過這個觀點,以前的賢人怎麼會亂說呢?詳細審慎地考量,就能毫無疑問了。後來又有人因為這樣而死,我才愚昧地把它寫出來,用來警戒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