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格致余論》~ 大病不守禁忌論

回本書目錄

大病不守禁忌論

1. 大病不守禁忌論

病而服藥,須守禁忌,孫真人《千金方》,言之詳矣。但不詳言所以守禁忌之由,敢陳其略,以為規戒。夫胃氣者,清純沖和之氣,人之所賴以為生者也。若謀慮神勞,動作形苦,嗜欲無節,思想不遂,飲食失宜,藥餌違法,皆能致傷。既傷之後,須用調補,恬不知怪,而乃恣意犯禁,舊染之證,與日俱積。

吾見醫將日不暇給,而傷敗之胃氣,無復完全之望,去死近矣。

予族叔形色俱實,痎瘧又患痢,自恃強健能食,絕無忌憚。一日召我曰:我雖病,卻健而能食,但苦汗出耳!汝能止此汗否?予曰:痎瘧非汗出不能愈也。可慮者正在健與能食耳!此非痢也。胃熱善消,脾病不化,食積與病勢已甚矣。此時節擇飲食以養胃氣,省出入以避風寒,候汗透而安。

叔曰:世俗謂無飽死痢,我今能食,何謂可慮?余曰:痢而能食者,知胃氣未病也,故言不死,非謂恣食不節擇者。不從所言,恣口大嚼,遇渴又多啖水果,如此者月餘後,雖欲求治,不可著手矣。淹淹又月餘而死。《內經》以驕恣不倫於理,為不治之病。信哉!

又周其姓者,形色俱實,患痢善食而易飢,大嚼不擇者五日矣。予責之曰:病中當調補自養,豈可滋味戕賊!遂教之只用熟蘿蔔吃粥耳,少與調治,半月而安。

白話文:

大病不遵守禁忌的論述

生病吃藥,必須遵守禁忌,孫思邈的《千金方》已經說得很詳細了。但沒有詳細說明為何要遵守禁忌的原因,我冒昧地陳述一些,作為大家的告誡。胃氣,是清淨純和的氣,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如果思慮過度、精神勞累、身體勞苦、嗜欲無節制、思想不順遂、飲食不當、吃藥不對,都會傷害胃氣。胃氣受損後,需要調養補益,但人們卻不以為意,反而放縱自己觸犯禁忌,舊有的病症,日積月累。

我看到醫生整天忙個不停,而那些被損壞的胃氣,已經沒有恢復的希望,離死亡不遠了。

我的族叔,身體狀況看起來很好,又得了瘧疾和痢疾,他仗著自己身體強壯能吃,完全沒有顧忌。有一天他叫我說:「我雖然生病,但身體還算健康,而且能吃,只是汗流不止!你能止住我的汗嗎?」我說:「瘧疾不是流汗就不能痊癒。可憂慮的是您身體還很健康,而且能吃!這不是單純的痢疾。是胃熱消化快,脾虛不能運化,食物積滯和病勢已經很嚴重了。這時節應該選擇清淡飲食來養護胃氣,減少外出以避風寒,等待汗透了就平安了。」

我叔叔說:「世俗說沒有吃飽撐死的痢疾,我現在能吃,有什麼可憂慮的?」我說:「得痢疾還能吃,表示胃氣還沒病,所以說不會死,並不是指可以放縱飲食,不加選擇。您不聽我的勸告,大口吃喝,口渴又大量吃水果,這樣過了一個月,即使想治療,也無從下手了。」他拖延了又一個多月就死了。《黃帝內經》認為驕橫放縱,不合乎常理,是不治之症。確實是這樣啊!

另外有一個姓周的人,身體看起來也很好,得了痢疾,能吃而且容易餓,大吃大喝不加選擇已經五天了。我責備他說:「生病時應該調養身體,怎麼可以用美味來傷害自己!」於是教他只吃熟蘿蔔配粥,稍微調治一下,半個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