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一 (2)

1. 通治氣劑

五嗝寬中散,治七氣留滯,飲食不下,胸膈氣脹,通用。(方見嗝證門。)

(《醫林》)小降氣湯,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

家紫蘇,天台烏藥,白芍藥,陳皮(各二錢),甘草(炙,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心統》),治氣湯

枳殼(一錢),青皮,紫蘇,半夏(制),茯苓(各八分),甘草(四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煎服。氣鬱作痛加川芎、香附、厚朴。食積氣痛加木香、砂仁、神麯。胸膈飽悶加蘿蔔子、香附。犯寒痛加吳茱萸、良薑、附子。氣鬱成大加黃連、梔子。

白話文:

五嗝寬中散:治療七種氣機阻滯,導致飲食難以消化、胸口及膈膜脹滿等症狀,此方適用於各種氣機不順的情況。(此方詳細內容請參閱嗝證門。)

小降氣湯:治療氣機升降失常,出現上方氣盛而下方氣虛,以及痰涎壅盛等症狀。

藥材包括:家種紫蘇、天台烏藥、白芍藥、陳皮(各二錢),炙甘草(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七分,在飯後服用。

治氣湯

藥材包括:枳殼(一錢),青皮,紫蘇,製半夏,茯苓(各八分),甘草(四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煎煮後服用。如果因氣鬱導致疼痛,可加入川芎、香附、厚朴。若因食物積滯引起氣痛,則可加入木香、砂仁、神麯。若胸口及膈膜感到飽脹悶悶,可加入蘿蔔子、香附。若因受寒而疼痛,則可加入吳茱萸、良薑、附子。若氣鬱嚴重而化熱,則可加入黃連、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