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九 (1)

1. 辨寒熱陰陽補瀉分治為至要

凡厥逆卒暴,即與蘇合丸,薑湯濃調灌之。通其關竅,甦醒後,卻辨寒熱陰陽厥證,補瀉治之,是為至要。若陰陽稍差,則促死甚易。熱深陽厥,不可作陰厥,用熱藥治之,則精絕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氣湯,隨其輕重治之。

沉寒陰厥,急以四逆湯、理中湯之屬治之。甚者,仍灸關元、神闕百壯,方得回陽。

白話文:

所有突然昏厥、四肢冰冷的狀況,立刻給予蘇合丸,用濃稠的薑湯調開後灌下去。打通他的關竅,甦醒之後,再仔細辨別是屬於寒、熱、陰、陽哪一種昏厥的症狀,然後用補或瀉的方法來治療,這是最重要的。如果陰陽辨別稍微有差錯,就很容易加速死亡。如果是熱症很深的陽厥,不可以當作陰厥,用熱藥來治療,會導致精氣耗盡而死亡。這種情況要趕快用大承氣湯或小承氣湯,依照病情輕重來治療。

如果是屬於寒冷的陰厥,要趕快用四逆湯、理中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嚴重的話,還要用艾灸灸關元穴、神闕穴各一百壯,才能夠使陽氣恢復。

2. 丹溪分氣血痰蛔處治

氣虛者,四君子湯為主。身冷,從八味順氣散、調元散。兼有痰者,四七導痰湯。

血虛以四物湯為主。血因氣滯,以白薇湯。產後瘀血,加桂附主之。

痰厥以二陳湯為主。甚者,加薑汁、竹瀝。寒痰、濕痰、卒悶壅急者,星香姜附湯斟酌用之。

蛔厥為胃寒所生。經曰:蛔者,長蟲。胃寒即吐蛔。理中湯加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吞烏梅丸,效。蛔見椒則頭伏故也。

白話文:

氣虛的人,主要用四君子湯來治療。如果身體發冷,就用八味順氣散或調元散。如果兼有痰,就用四七導痰湯。

血虛的人,主要用四物湯來治療。如果血虛是因為氣滯造成的,就用白薇湯。如果是產後瘀血,就加上肉桂和附子來治療。

痰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二陳湯。如果情況嚴重,就加上薑汁和竹瀝。如果是寒痰、濕痰,而且突然感到胸悶氣急,就考慮使用星香姜附湯。

蛔厥是因為胃寒引起的。《黃帝內經》說:「蛔蟲是長蟲。」胃寒就會吐蛔蟲。用理中湯加上五粒川椒、五分檳榔,再吞服烏梅丸,就會有效。因為蛔蟲見到花椒會把頭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