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九 (1)
卷之三十九 (1)
1. 內經厥論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帝曰:寒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人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氣因於中,由陽氣衰,不能滲榮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又曰:熱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滿而經脈虛。陰氣虛則氣入,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此人必數醉入房,腎氣獨衰,陽氣獨盛,故手足為之熱也。
帝曰:厥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則不知人也,名曰屍厥。厥則暴死,氣復至則生,不復則死是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手腳冰冷或發熱的厥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說:陽氣衰弱向下沉,就會形成寒厥;陰氣衰弱向下沉,就會形成熱厥。
黃帝問:寒厥是怎麼發生的呢?
岐伯說:如果一個人體質強壯,但因為秋冬季節過度消耗,導致下方的氣往上衝,無法恢復正常,精氣外洩向下,邪氣就趁勢往上侵襲。體內的氣因為陽氣衰弱,無法滋養經絡,陽氣一天天減少,陰氣獨自存在,所以手腳就會冰冷。
又問:熱厥是怎麼發生的呢?
岐伯說:酒喝進胃裡會使經絡脹滿,但經脈卻空虛。陰氣虛弱,邪氣就會侵入,精氣耗竭,就無法滋養四肢。這種人一定是常常喝醉酒又過度性生活,導致腎氣衰弱,陽氣獨自旺盛,所以手腳就會發熱。
黃帝問道:厥症會讓人肚子脹滿,有時候會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可能半天、甚至一天才能恢復意識,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陰氣在上方旺盛,下方就會虛弱,下方虛弱就會導致腹脹;陽氣在上方旺盛,下方的氣就會往上衝,邪氣跟著往上逆行,逆行就會導致陽氣紊亂,就會昏迷不省人事,這叫做屍厥。厥症發作會突然死亡,氣息如果恢復就會活過來,如果沒有恢復就會死亡。
2. 厥證寒熱二因
《內經》雖有寒熱六經之分,見證不過寒熱二者而已。寒厥則因多欲而奪其精,故致陽衰陰盛。邪在三陰,則手足為之厥冷,謂之寒厥。熱厥則因醉飽入房,精虛則熱入,故致陰虛陽盛。邪在三陽,則手足必熱,謂之熱厥。熱極而成厥逆者,陽極而似陰也;寒極而成厥逆者,獨陰無陽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雖然有寒熱六經的劃分,但觀察到的病症不外乎寒和熱兩種情況而已。寒厥的產生多半是因為慾望過多而耗損精氣,導致陽氣衰弱、陰氣旺盛。邪氣侵犯三陰經時,手腳就會冰冷,這就稱為寒厥。熱厥的產生多半是因為酒醉飯飽後行房事,精氣虛耗後熱邪侵入,導致陰氣虧虛、陽氣旺盛。邪氣侵犯三陽經時,手腳一定會發熱,這就稱為熱厥。熱到極點而出現厥逆的,是陽氣過盛而呈現陰虛的假象;寒到極點而出現厥逆的,是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的表現。
3. 厥證要分陰陽
仲景云:熱深厥深。故傷寒、濕病、瘟病皆是熱厥。此謂熱極而成厥,陽極而似陰也。脈雖沉伏,按之必數,病因積熱,為之陽厥。陰厥初得之,四肢冷,脈微沉而不數,多惡寒,引衣自覆。下利清穀,四肢逆,蜷臥,唇青,自利不渴,小便色白。病因沉寒,為之陰厥。
白話文:
張仲景說:「熱邪越深入,厥逆的狀況就越嚴重。」所以,像是傷寒、濕病、瘟疫這些疾病引起的厥證,通常都是屬於熱厥。這種情況是因為熱邪累積到極點才造成的厥逆,是陽氣極盛反而表現出類似陰虛的現象。雖然脈象看起來是沉伏的,但仔細按壓會發現脈搏是快速的。這種病是因為體內積聚熱邪所導致,因此稱為陽厥。
至於陰厥,剛發病的時候,四肢會冰冷,脈象微弱而且沉伏,但不會快速跳動,大多會很怕冷,會想拉被子蓋住自己。通常會有腹瀉,拉出來的是像米湯一樣的清稀糞便,四肢冰冷到反常的程度,會蜷縮著身體躺臥,嘴唇發青,拉肚子卻不會感到口渴,小便顏色是清白的。這種病是因為體內積聚寒邪所導致,因此稱為陰厥。
4. 厥證有因氣血痰
丹溪云:厥者,逆也,手足逆冷也,因氣血逆而冷也。有氣虛、血虛、痰鬱三者而成也。故手足麻者,氣虛也;手足木者,濕痰、死血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厥」這個病症,是指氣血逆亂導致手腳冰冷的現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種:氣虛、血虛以及痰濕鬱結。所以,如果手腳發麻,通常是氣虛;如果手腳感覺像木頭一樣麻木,多半是體內有濕痰或瘀血。
5. 厥有外邪所忤即為飛屍卒厥
厥有卒中惡候,為外邪所忤。因冒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厥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錯妄言,牙緊口噤;或惛惚不知人事,頭旋暈倒,此為客忤,鬼擊弔喪,入廟登塚所致也,名飛屍卒厥。
白話文:
這種突然昏厥的狀況,是因為外來的邪氣侵犯身體所導致。當人觸犯了不正的氣時,會突然手腳冰冷,皮膚起雞皮疙瘩,臉色發青發黑,精神恍惚不定。有些人可能會胡言亂語,牙關緊閉,嘴巴也張不開;有些人則是昏昏沉沉,不省人事,頭暈目眩,然後昏倒。這種情況是因為被外來的邪氣所干擾,像是遇到鬼魅、被喪事沖煞、或是進入廟宇、墳墓等不潔之地所引起的,所以稱之為「飛屍卒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