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秘方》)化鐵丸,治痞塊等積。
香附米(四兩,用巴豆三十粒去皮膜研細,同香附熱水浸透,春二日,夏一日,秋五日,冬十日,取出洗淨曬,只用一半),三稜,莪朮,半夏(各一兩。醋煮過),丁香,肉豆蔻(麵包炒。各半兩),杏仁(去皮尖炒熟),青皮,陳皮,良薑(各八錢。多年壁土炒)
上為細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薑湯下。
(《醫林》)阿魏丸(方見積聚門),治諸積痞塊。
(《宣明》)積氣丹(方同上門),治痞塊。
(東垣)廣朮潰堅湯(方見腫脹門),治痞塊積,堅硬如石,形大如盤。
(《經驗》)治痞方,治一切痞塊。
豬澀脾七個、新針七枚,每一針刺一脾,爁為度。皮硝七錢,每一錢擦一脾,瓷器盛七日,鐵器焙乾。又用水紅花子七錢同脾搗為細末,用無灰酒空心調下。一年以下者,一服可愈,五年以下者二服,十年以下者三服。
(《醫林》)小阿魏丸,治痞塊。
山楂(三兩),石鹼(二錢),半夏(一兩,皂角水浸透三次曬乾)
上為末,薑汁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薑湯下。
(《千金》)大硝石丸,治痞積。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另研),人參,甘草(各三兩),
上為細末,以好陳醋三升置瓷器中,以竹片作準,每入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如雞子黃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或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服後當下如雞肝,或如米泔赤黑色等物乃效。下後忌風冷,宜軟粥將息。
聖散子(方見積聚門)治痞積成塊。
(《集成》),消痞方
木鱉子(二十枚,去殼),獖豬腰(一對),黃連末(三錢),
上將腰子切開煨熟搗爛,入二味,和丸如綠豆大,湯下三十丸。
(太無)神功助化散,治男子婦人腹中痞塊,不拘氣血食積所成。此方之妙不可盡述。
萹蓄(五錢),瞿麥穗(二錢),大麥芽(五錢),神麯(五錢),木香(錢半),甘草(五錢),川大黃(三兩),
上為細末,男用燈心淡竹葉等分煎湯,及無灰酒一同調服一錢,酒多於湯。婦人用紅花、當歸、燈心等分,及無灰酒一同調服,亦酒多於湯。忌油膩動氣之物及房事一月。藥須黃昏時服,次早二便見惡物為度。
(云岐)牡丹皮湯,治婦人久虛羸瘦,血塊走注,心腹疼痛。
牡丹皮,桂心,當歸,延胡索(各一兩),莪朮,牛膝,赤芍藥(各二兩),京三稜(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酒各半煎服。
沒藥散,治一切血氣臍腹撮痛,及產後惡露不行,兒枕塊痛。
沒藥,血竭(各研細末),桂心,當歸,蒲黃,紅花,木香,玄胡索,乾漆(炒),赤芍藥(各等分),
白話文:
藥方
化鐵丸: 治療腹部痞塊等積聚。
- 香附米(四兩,用巴豆三十粒去皮膜研細,和香附一起用熱水浸泡,春天泡兩天,夏天泡一天,秋天泡五天,冬天泡十天,取出洗淨曬乾,只用一半),三稜、莪朮、半夏(各一兩,用醋煮過),丁香、肉豆蔻(用麵包裹炒,各半兩),杏仁(去皮尖炒熟),青皮、陳皮、良薑(各八錢,用多年牆壁土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成糊狀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時用薑湯送服。
阿魏丸: (此方在《醫林》中積聚門有記載)治療各種積聚痞塊。
積氣丹: (此方在《宣明》中積聚門有記載)治療痞塊。
廣朮潰堅湯: (此方在東垣的著作腫脹門有記載)治療痞塊積聚,堅硬如石頭,形狀大如盤子。
治痞方: (此方出自《經驗》)治療各種痞塊。
- 豬脾七個、新針七枚,每一枚針刺一個豬脾,燒烤至熟透。皮硝七錢,每一錢擦一個豬脾,用瓷器盛放七天,再用鐵器烘乾。再用水紅花子七錢與豬脾一起搗成細末,用不含雜質的酒空腹調服。一年以下的患者,服用一次即可痊癒;五年以下的患者,服用兩次;十年以下的患者,服用三次。
小阿魏丸: (此方出自《醫林》)治療痞塊。
- 山楂(三兩),石鹼(二錢),半夏(一兩,用皂角水浸泡三次曬乾)。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薑汁調和成糊狀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大硝石丸: (此方出自《千金》)治療痞積。
-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另外研磨),人參、甘草(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好陳醋三升放入瓷器中,用竹片做標準,每加入一升醋作為一刻(時間單位),先放入大黃,不停攪拌使微微沸騰,滿一刻後再放入其餘藥材,再滿一刻後用微火熬煮至可以做成丸子,如雞蛋黃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化開服用。或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服用後應排出像雞肝、或像米湯般呈紅黑色的物質才有效。排泄後忌風寒,宜吃軟粥調養。
聖散子: (此方在積聚門有記載)治療痞積成塊。
消痞方: (此方出自《集成》)
- 木鱉子(二十枚,去殼),公豬腰子(一對),黃連末(三錢)。 將豬腰子切開煨熟搗爛,加入以上兩種藥材,混合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用湯送服三十丸。
神功助化散: (此方出自《太無》)治療男女腹中痞塊,不論是氣滯、血瘀或食物積滯所引起。此方的功效非常神奇,難以完全描述。
- 萹蓄(五錢),瞿麥穗(二錢),大麥芽(五錢),神麯(五錢),木香(一錢半),甘草(五錢),川大黃(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男性用燈心草、淡竹葉等分煎湯,與無雜質的酒一起調服一錢,酒的份量多於湯。女性用紅花、當歸、燈心草等分,與無雜質的酒一起調服,也是酒多於湯。忌吃油膩、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房事一個月。藥需在黃昏時服用,次日早晨大小便排出污穢物才算有效。
牡丹皮湯: (此方出自《云岐》)治療婦女久病虛弱消瘦,血塊流動引起的心腹疼痛。
- 牡丹皮、桂心、當歸、延胡索(各一兩),莪朮、牛膝、赤芍藥(各二兩),京三稜(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酒各半煎服。
沒藥散: 治療各種血氣不順引起的臍腹疼痛,以及產後惡露不下、兒枕痛。
- 沒藥、血竭(各研細末),桂心、當歸、蒲黃、紅花、木香、玄胡索、乾漆(炒)、赤芍藥(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如果血塊衝心,疼痛劇烈危急時,用大順散三錢熱酒調服可立即止痛。
胎前血塊方: (此方出自丹溪)針對孕前血塊如盤,不宜服用猛烈藥物的情況。
- 香附(醋煮四兩),桃仁(去皮尖,一兩),海粉(醋煮,二兩),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酒送服。
產後消塊方: 治療產後消除血塊。
- 滑石(三錢),沒藥(二錢),血竭(二錢,也有用丹皮一錢,不用血竭的)。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做成糊狀的丸子。如果惡露不下,用五靈脂研磨成細末,用陳皮湯調服一錢。
又方: 消除血塊。
- 香附子(用童便浸泡),桃仁(去皮留尖)。 將以上藥材等分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成糊狀做成丸子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