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三 (1)
卷之三十三 (1)
1. 蟯瘕候
臨菑女子薄吾病甚危,眾醫皆為寒熱當死。臣意診其脈曰蟯瘕,為病腹大,上膚黃粗,循之慼慼然。臣意飲以芫花一撮,即出蟯可數升,病已,三十日如故。蟯得之於寒濕,寒濕氣鬱篤不發,化為蟲。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切其脈,循其尺,其尺索刺粗,而毛美奉發,是蟲氣也。其色澤者,中臟無邪氣及重病。(《史記》)
白話文:
臨淄有個女子叫薄吾,病情非常危急,許多醫生都認為她是寒熱病,快要死了。我(指淳于意)診斷她的脈象,發現是蟯蟲病。因為這個病,她的肚子腫大,皮膚表面呈現黃色且粗糙,摸起來有種空虛的感覺。我讓她喝下用芫花一小撮配製的藥,立刻就排出好幾升的蟯蟲,病就好了,三十天後就恢復健康了。蟯蟲是因寒濕之氣引起的,寒濕之氣鬱積在體內無法散發,就會化為蟲。我之所以知道薄吾得的是蟯蟲病,是因為我診脈時,摸她的尺脈,發現尺脈細弱且刺手粗糙,而她的毛髮卻很茂盛,這就是蟲氣的表現。如果氣色潤澤,就表示內臟沒有邪氣或是重病。
2. 蛇瘕治驗
隋有患者嘗飢而吞食,則下至胞便即吐出。醫作噎疾、膈氣、翻胃三候治之,無驗。有老醫任度視之曰:非此三疾,蓋因食蛇肉不消而致斯疾,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病者曰:素有大風,嘗求蛇肉食,風稍愈,復患此疾矣。遂以芒硝、大黃合而治之,微泄利則愈。醫皆請其驗,而知蛇瘕也。
白話文:
隋朝有個病人,曾經因為飢餓而吞食東西,結果食物一下到腹腔,立刻就吐出來。醫生按照噎病、膈氣、翻胃三種病症來治療,都沒有效果。有個老醫生憑經驗仔細觀察後說:「這不是這三種病,應該是因為吃了蛇肉沒消化才導致這種病,而且我推測他的心腹部位應該有蛇的形狀。」病人說:「我本來就有大風病,曾經吃蛇肉,風稍微好一點,後來又得了這個病。」於是老醫生用芒硝、大黃一起治療,稍微腹瀉後病就好了。醫生們都向他請教其中的道理,這才知道是蛇瘕這種病。
3. 發瘕治驗
徐文伯字德秀,篤好醫術。宋明帝官人患腰痛牽心,發則氣絕。諸醫以為肉瘕。文伯視之曰:此發瘕也。以油灌之,即吐物如發稍長,引之長三尺,頭以成蛇,又能搖動。懸柱上,水瀝盡,惟餘一發而已,遂愈。(出《藏經》)
白話文:
徐文伯,字德秀,非常喜愛研究醫術。宋明帝的一位官員患有腰痛,痛起來會牽連到心臟,發作時會氣絕。許多醫生認為這是體內長了肉瘤。徐文伯診斷後說:「這是發瘕。」他用油灌入患者口中,患者立即吐出像頭髮一樣的東西,長度約像髮梢,拉出來後長達三尺,頭部像蛇,還能搖動。把它掛在柱子上,等水分瀝乾後,只剩下一根頭髮,病就好了。(出自《藏經》)
4. 鱉瘕治驗
鱉瘕者,謂腹中瘦結如鱉狀是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者,亦有食諸雜肉得冷變化而成者,皆由脾胃氣虛弱而遇冷,則不能克消所致。
瘕之為言假也,謂其有形,假而推移也。
昔曾有主共奴俱患鱉瘕,奴在前死,遂破其腹,得一白鱉仍故活。適有人乘白馬來看白鱉,白馬遺尿落鱉上,即縮頭。乃遂以馬尿灌之,鱉化為水。其主曰:吾將瘥矣。即服之,果愈。(《巢氏病源》)
白話文:
鱉瘕這種病,指的是腹部內長出像鱉一樣的腫塊。這種情況,有的是因為吃了鱉又受寒導致食物不消化而產生的,也有的是因為吃了各種肉類後受寒,變化而成的。這些都是因為脾胃虛弱,又遇到寒冷,導致無法消化所造成的。
「瘕」這個字的意思是「假的」,也就是說它雖然有形狀,但只是暫時存在的、可以移動的。
以前曾經有主人和僕人同時得了鱉瘕這種病,僕人先過世,於是剖開他的肚子,發現一隻白色的鱉,而且還活著。剛好有人騎著白馬來看這隻白鱉,白馬的尿滴在鱉的身上,鱉就縮頭了。於是就把馬尿灌到鱉身上,鱉就化成了水。那位主人就說:「我的病快好了!」然後就喝下那水,果然病就好了。(出自《巢氏病源》)
5. 京三稜治癥瘕記
昔人患癥症死,遺言令開腹取之,得病塊堅硬如石,有文理。人謂異物,竊取,削成刀柄。後因以刀割三稜,柄消成水,知此能療癥瘕。
白話文:
從前有個人因為得了癥瘕病而過世,他遺言要人剖開他的肚子取出病灶,結果發現一個堅硬如石頭的病塊,上面還有紋路。大家認為這是異物,就偷偷拿走,削成了刀柄。後來有人用這把刀去割三稜這種藥材,結果刀柄竟然化成水消失了,才知道這個東西能治療癥瘕病。
6. 子和治案
顯慶寺僧有沉積數年,雖不臥床枕,每於四更後心頭悶硬,不能安臥,須起行。寺中習以為常,人莫知為何病。以藥請於戴人。戴人令湧出膠涎一二升,如黑礬水,繼出黃綠水,又下膿血數升。自爾胸中如失巨山,飲餌無算。
果菌劉子平妻腹中有塊如瓢,十八年矣。經水斷絕,諸法不治。戴人令一月之內湧四次,下六次。所去痰約一二桶,其中有不化之物,如葵菜煮爛魚腸之狀,覺病積如割,漸漸而平。及積既盡,塊痕如窪如臼,略無少損,至是而面有童色,經水復行。
陽夏張主簿之妻病肥氣,初如酒杯大,每作發寒熱。十五餘年後,因性悲感病益甚,惟心下三指許無病,滿腹如石片,不能坐臥,針灸服藥罔效。敬邀戴人,既至,斷之曰:此肥氣也,得之季夏,在左脅下如覆杯,久不愈,令人發痎瘧寒熱。以瓜蒂散吐之,魚膠黃涎一二升,至夜繼以舟車丸、通經散投之。
五更,黃涎膿血相半五六行,凡有積處皆覺痛。後用白朮散、當歸散和血流經之藥,如斯湧泄三四次而方愈。此蓋積之久者也。
白話文:
顯慶寺有個僧人,身體裡有積聚多年的病,雖然沒有臥床不起,但每天在凌晨四點過後就會感到胸口悶痛僵硬,無法安穩躺著,必須起身走動。寺裡的人對此習以為常,沒人知道他得的是什麼病。於是請戴人(醫師)來診治。戴人讓他吐出像黑礬水一樣的黏稠分泌物一兩升,接著又吐出黃綠色的水,然後排出好幾升的膿血。從此之後,他覺得胸口像是搬走一座大山一樣輕鬆,飲食也恢復正常。
劉子平的妻子,腹中有個像葫蘆瓢一樣的腫塊,已經有十八年了。月經也停了,用各種方法都無法治好。戴人讓她在一個月內吐了四次,瀉了六次。所排出的痰液大約有一兩桶,其中還有一些無法消化的東西,像是煮爛的葵菜和魚腸。她感覺到腫塊像是被割掉一樣,漸漸地變平了。等到積聚的病邪都清除乾淨後,腫塊的痕跡像凹陷的坑洞,沒有絲毫減少,但她的面色變得像年輕人一樣,月經也恢復了。
陽夏縣的張主簿妻子,得了一種肥氣病,最初像酒杯那麼大,每次發作都會感到發冷發熱。過了十五年後,因為她性情悲傷,病情更加嚴重,只有心口下方三指寬的地方沒病,整個腹部都像石板一樣堅硬,無法坐臥,針灸、吃藥都沒效果。於是恭敬地請戴人來診治。戴人來了之後,診斷說:「這是肥氣病,是夏天得的,在左邊脅下像倒扣的杯子,很久都沒好,所以才會令人發冷發熱。」他用瓜蒂散讓她吐,吐出一兩升像魚膠一樣的黃色黏液。到了晚上,接著又用舟車丸、通經散讓她排泄。
凌晨五點,她排泄出黃色黏液和膿血,各佔一半,排出五六次,凡是有積聚的地方都感到疼痛。之後又用白朮散、當歸散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藥,像這樣吐瀉三四次才痊癒。這都是因為病邪積聚太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