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七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七 (17)

1. 造烏梅法

四月間取青梅或一石或五斗,微拌因煤盦一二日稍軟,磚炕上用柴或草燒熏二晝夜,乾溼得所,收起鋪折上,冷,向日中暴乾,即成烏梅。其物怕水怕濕,即發熱如火而焚焦枯,惟光核而已。如有一簍,若著半杯水,則一簍俱焚而無用矣。緣烏梅之在藥,有生津止渴、止嗽、收汗、止瀉、止痢之功,或不可以無焉。

白話文:

在四月的時候,採摘青梅,數量可以是一石或五斗。稍微拌勻後,用煤煙燻製一兩天,讓梅子稍微變軟。接著放在磚砌的炕上,用柴火或草燒燻兩天兩夜,直到乾燥程度適中。然後收起來,平鋪在可以摺疊的墊子上,等冷卻後,再放到太陽下曝曬乾燥,這樣就做成烏梅了。

烏梅這種東西很怕水和潮濕,一旦碰到水濕,就會發熱像火燒一樣,最後燒焦枯萎,只剩下梅核而已。如果有一簍烏梅,哪怕只沾到半杯水,整簍烏梅都會被燒毀而不能用了。

因為烏梅在藥材中,有生津止渴、止咳、收斂汗液、止瀉、止痢的功效,所以是不可或缺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