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一 (1)
卷之九十一 (1)
1. 痘藥正品
人參(味甘氣溫),益元氣,和中生津液,發痘起脹收結始終必用之。
黃書(味甘氣溫),補元氣固腠理,內托陷下皆用之。
當歸(味甘辛氣溫),能生血止血,活血養血,治痘賴以助血歸附氣位,以芍藥佐。
川芎(味辛氣溫),能助清氣升頭角,佐參耆以助元陽,治痘漸為引導上行之使。
芍藥(味酸平性寒),可升可降,治痘血散不歸賴以收之而附氣,瀉脾火,止腹痛。
官桂(味甘辛性熱),治痘瘡榮衛不充,用以鼓舞上行,引導氣血達表散寒。
甘草(味甘平氣溫),治痘解毒瀉火,和中益脾胃,佐理陰陽之正。
白朮(味甘辛氣溫),健脾利水,升降陰陽,能發痘灌漿止瀉。
茯苓(味甘淡氣溫),益脾止瀉利小便,除煩熱止渴生津,陽中之陰,降也,痘中不宜多服。
陳皮(味辛氣溫),和脾胃,達陰陽,暢氣散痰,可升可降。
生地黃(味苦甘氣微寒),行血涼血陰中之陽,治痘瘡血熱,鼻衄紫黑皆用。
犀角(味甘淡氣寒),解心火,治痘熱熾驚搐,煩躁不寧,用此鎮解。
麥門冬(味甘豐氣微寒),生津止渴,清肺煩,解痘熱。
黃連(味苦氣寒),解諸熱毒,瀉心火,厚腸胃,用以解痘毒。
木香(味苦辛氣溫),調諸氣,和胃,避毒,行滯止瀉。不可多用,多用耗真氣。
肉豆蔻(味辛氣溫),治痘瘡寒瀉,能救中氣,止冷瀉。
紫草(味苦氣溫),能補中氣而制諸邪,散痘毒,利九竅。
生薑(味辛氣熱),避諸惡氣,開脾胃,和榮衛,溫中散寒。
柴胡(味苦辛氣微寒),發散熱邪,瀉肝火,並升麻能升正氣,治痘毒寒熱不平。
升麻(味苦辛氣溫),升陽氣於至陰,益脾氣,發腠表。
桔梗(味苦甘氣微寒),瀉火升散,載諸藥上行,治痘瘡入喉,解毒愈喉痹。
鼠帖子(味辛氣溫),潤肺散氣,利咽退腫,治痘毒專解不可缺。
滑石(淡性寒),利清道下降,疏導六腑之熱,利小水。
蟬蛻(味辛淡氣微溫),能散風解熱,痘瘡用之疏散邪氣,退毒風。
糯米(味甘氣溫),滋養脾胃,益中氣,使痘毒不致內攻。
山楂(味甘酸氣溫平),益脾消食快氣,解利宿滯,開導參耆。
蜜糖(味甘氣溫),益脾生津潤燥,治痘不結痂。
荊芥穗(味辛平氣溫),除風熱,消瘡毒,利肌表,退腫,清頭目咽膈。
防風(味辛甘氣溫),散風熱利表邪,領黃耆行表,解毒托裡有功。
乾葛(味淡甘氣平),解肌清表熱,止渴,發散表邪。
薄荷(味辛甘氣溫),散風熱,利頭目咽喉,痘毒可散。
玄參(味苦平氣微寒),能散表上之風火,驅痘毒出表,散斑疹。
白話文:
痘藥正品
- **人參:**味甘性溫,能補益人體元氣,調和脾胃功能,促進津液生成,無論痘疹初期發作、腫脹,還是後期收斂結痂,都必須使用。
- **黃耆:**味甘性微溫,能補益元氣,鞏固肌膚腠理,對於痘疹內陷或下陷的情況,都有很好的托舉作用。
- **當歸:**味甘辛性溫,能促進血液生成,有止血、活血、養血的功效。痘疹的治療需要它來幫助血液回歸正常氣位,通常會與芍藥一同使用。
- **川芎:**味辛性溫,能幫助清氣上升至頭部,與人參、黃耆搭配使用可以增強元陽之氣,在痘疹治療中能引導藥力向上運行。
- **芍藥:**味酸性平,偏寒,既可升也可降,能收斂痘疹出血不歸的情況,使之附著於氣,並能瀉脾火、止腹痛。
- **官桂:**味甘辛性熱,對於痘疹因氣血不足導致的榮衛不充,能激勵氣血向上運行,引導氣血到達體表以驅散寒邪。
- **甘草:**味甘性平,偏溫,能解痘毒,瀉火,調和脾胃,輔助調理陰陽平衡。
- **白朮:**味甘辛性溫,能健脾利水,調節陰陽升降,能促進痘疹發作,促使漿液形成,並有止瀉作用。
- **茯苓:**味甘淡性溫,能健脾止瀉,利小便,消除煩躁發熱,止渴生津,屬陽中之陰,偏於降泄,故在痘疹中不宜多用。
- **陳皮:**味辛性溫,能調和脾胃,疏通陰陽,暢通氣機,化痰,具有升降作用。
- **生地黃:**味苦甘性微寒,能行血涼血,屬陰中之陽,可用於治療痘瘡因血熱引起的鼻出血、紫黑等症狀。
- **犀角:**味甘淡性寒,能清心火,治療痘疹因熱邪旺盛導致的驚厥抽搐、煩躁不安等症狀。
- **麥門冬:**味甘潤性微寒,能生津止渴,清除肺熱煩躁,緩解痘疹發熱。
- **黃連:**味苦性寒,能解各種熱毒,瀉心火,增強腸胃功能,用於解除痘疹毒邪。
- **木香:**味苦辛性溫,能調暢各種氣機,調和脾胃,解毒,消除停滯,止瀉。但不可多用,多用會耗損人體真氣。
- **肉豆蔻:**味辛性溫,能治療痘疹引起的寒性腹瀉,能補救中氣,止冷瀉。
- **紫草:**味苦性溫,能補中氣,抑制各種邪氣,驅散痘毒,疏通九竅。
- **生薑:**味辛性熱,能避開各種穢濁之氣,開胃健脾,調和營衛,溫中散寒。
-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能發散熱邪,瀉肝火,與升麻同用能提升正氣,治療痘疹引起的寒熱不調。
- **升麻:**味苦辛性溫,能將陽氣向上提升,補益脾氣,發散肌表。
- **桔梗:**味苦甘性微寒,能瀉火升散,引導其他藥物向上運行,治療痘瘡侵入咽喉,解毒治癒咽喉腫痛。
- **鼠帖:**味辛性溫,能潤肺散氣,利咽消腫,專門用於解痘毒,不可或缺。
- **滑石:**味淡性寒,能疏通體內通道向下運行,疏導六腑的熱邪,利小便。
- **蟬蛻:**味辛淡性微溫,能散風解熱,痘瘡用之能疏散邪氣,退痘毒風邪。
- **糯米:**味甘性溫,能滋養脾胃,補益中氣,使痘毒不致向內侵襲。
- **山楂:**味甘酸性溫平,能健脾消食,暢通氣機,消除積滯,疏通參、耆等藥的功效。
- **蜜糖:**味甘性溫,能補益脾胃,生津潤燥,治療痘疹不結痂的情況。
- **荊芥穗:**味辛性平,偏溫,能驅散風熱,消除瘡毒,疏通肌表,消腫,清除頭部、咽喉的熱邪。
- **防風:**味辛甘性溫,能散風熱,疏通表邪,引導黃耆發揮功效,解毒托裡有功。
- **乾葛:**味淡甘性平,能解除肌膚表面的熱邪,止渴,發散表邪。
- **薄荷:**味辛甘性溫,能散風熱,疏通頭部、眼睛、咽喉,痘毒可以用它來發散。
- **玄參:**味苦性平,偏寒,能散發體表之風火,驅使痘毒向外發散,消除斑疹。
- **硃砂:**味淡性平,偏寒,能鎮定心神,消除熱毒驚悸,治療痘毒侵入心臟引起的驚厥昏迷。
- **珍珠:**味甘淡性微寒,能消除痘毒。
- **琥珀:**味淡性平,偏溫,能安神寧志,消除驚恐,調節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