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一 (8)
卷之九十一 (8)
1. 首尾不可汗下辨
前人論曰:痘瘡首尾不可汗下,蓋是戒慎恐懼之意。若痘本輕,不必倉慌妄藥,而致求全之毀,如《易》云:勿藥有喜。言其剛健中正本為無妄,故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故人所謂首尾不可汗下者,亦言本無汗下必用之證,惟恐執以汗下,則反有傷正氣之過矣,正如無妄之藥不可試也云。
古云首尾不可汗。甫按:古人戒汗之意,痘瘡本稀,出至足上有者為出齊,不可謂出不快而故表之。若本稀少,又無邪鬱而強表之,正云誅伐無過之地,反有斑爛倒靨,耗散元氣不能起脹者矣,謂首不可汗者此也。痘當黝靨有熱而脫遲,前路俱正,今雖遲緩,終無憂也。若強汗之,必反損其真氣而瘡爛潰不能收斂者矣,謂尾不可汗者此也。
古云首尾不可下。甫嘗考其為斑,未見於表,下則邪氣不得伸越,此脈證有表無里,故禁首不可下也。斑毒已見於外,內無根蒂,大便不實,並無里證,若下,虛其里則反陷伏,故禁尾不可下也。
表實當汗,裡實當下,此不易之理也,要當隨時應變審證而施,當汗則汗,當下則下,而何有於首尾之禁?當汗不汗,則表邪不解,而瘡有難出陷伏之患。當下不下,則內毒不除,而痘有變黑歸腎之厄,故汗下二法要須詳審。如痘疹未出,發熱之初非微汗則表不解,有身熱、頭痛鼻塞、咽喉不利、咳嗽、毛焦、皮膚緊痛,此皆熱極,痘瘡雖出而毒亦不輕,宜微汗解散,痘出輕矣。若此者,安得亦禁而不汗乎?如斑未出,毒在臟腑,大便不通,固宜下之以瀉其毒。
至有痘出太盛、喘促腹滿、小便赤、手足心並脅下有汗,或妄言,大便秘,亦宜下之。如痘已出足而結膿窠、尚有熱證見者,當利二便,恐餘毒在裡未盡,因而生疾,若此者首尾皆宜下也,何可禁哉?
白話文:
前人說過:痘瘡初期和末期都不能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治療,這主要是告誡大家要謹慎小心。如果痘瘡本身情況輕微,就不要慌亂用藥,以免為了追求完美反而造成損害,就像《易經》說的「不用藥反而會有喜事」。意思是說,當身體本質剛健中正,沒有問題時,就不需要用藥,所以卦象說「沒有妄用的藥,不可輕易嘗試」。因此,人們所說的初期和末期不能發汗或瀉下,也是指在沒有必須使用這些方法的症狀時,如果硬用,反而會傷害正氣,就像不該用藥卻亂用一樣。
古人說初期和末期不能發汗。我認為,古人告誡不要發汗的意思是,痘瘡本來就很少,如果連腳底都長了,就表示已經出齊了,不能因為覺得出得不快就強行發汗。如果本來就稀少,又沒有邪氣鬱積,硬要發汗,就像攻擊沒有問題的地方一樣,反而可能導致斑點潰爛、凹陷,耗散元氣,使痘瘡無法順利長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初期不能發汗。痘瘡在凹陷處發黑,有熱,脫落得慢,只要之前的過程都正常,即使現在慢一點,最終也不會有問題。如果強行發汗,反而會損害真氣,使瘡爛潰,無法收斂。這就是所謂的末期不能發汗。
古人說初期和末期不能瀉下。我曾研究過斑疹,如果還沒出現在皮膚表面,就瀉下,邪氣就無法向外發散。這時脈象和症狀都顯示病邪在表不在裡,所以禁止初期瀉下。如果斑毒已經出現在皮膚表面,體內沒有根源,大便不順暢,也沒有裡證,如果瀉下,反而會使身體內部虛弱,導致斑毒下陷。所以禁止末期瀉下。
病邪在表就應該發汗,在裡就應該瀉下,這是基本原則。但必須隨時根據情況變化,審慎判斷後再用藥。該發汗就發汗,該瀉下就瀉下,又何必拘泥於初期和末期的禁忌呢?該發汗而不發汗,表邪就無法解除,痘瘡就難以順利長出,甚至會下陷。該瀉下而不瀉下,內毒就無法清除,痘瘡可能會轉黑,最後傷及腎臟。因此,發汗和瀉下這兩種方法必須仔細斟酌。例如,痘疹還沒長出來,剛開始發熱時,如果不是微微出汗,表邪就無法解除。如果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咽喉不適、咳嗽、毛髮焦枯、皮膚緊繃疼痛等症狀,這都表示熱邪非常嚴重,即使痘瘡長出來,毒性也不會輕。應該用微汗來疏散邪氣,這樣痘瘡才能順利長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怎麼可以禁止發汗呢?如果斑疹還沒長出來,毒邪在臟腑,大便不通暢,當然應該瀉下,把毒素排出去。
此外,如果痘瘡出得太多,出現喘氣、腹脹、小便赤紅、手腳心和脅下出汗,或者胡言亂語、大便秘結,也應該瀉下。如果痘瘡已經長到腳部,並且結成膿皰,但仍然有發熱等症狀,就應該疏通大小便,以免體內殘餘毒素引起疾病。這種情況下,初期和末期都應該瀉下,怎麼可以禁止呢?
2. 痘瘡避忌
李東垣云:痘瘡宜避一切穢惡氣及外人入房,遠行勞汗,腋下狐臭氣、房中淫液氣、麝香臊膻氣、婦人經候諸血腥臭氣、硫黃蚊煙氣、廁缸便桶氣、誤燒頭髮氣、吹滅燈燭氣、雞毛魚骨氣、蔥蒜韭薤氣,以上皆不可犯。須要時常焚燒乳香、蒼朮、黃芩、甘香之氣微襲,聞臭則榮衛氣暢而無倒靨陷伏之患矣。
白話文:
李東垣說:長痘瘡的時候應該避開所有污穢的氣味和外人進入房間,也要避免遠行勞累出汗,腋下的狐臭氣味、房事後的淫液氣味、麝香的腥臊氣味、婦女經期各種血腥臭味、硫磺蚊香的氣味、廁所和便桶的氣味、燒焦頭髮的氣味、吹熄蠟燭的氣味、雞毛魚骨的氣味、蔥、蒜、韭菜、薤的氣味,以上這些都不能接觸。應該要時常焚燒乳香、蒼朮、黃芩,讓這些香氣微微散發,這樣就能使身體的氣血暢通,而不會有痘瘡倒陷、凹陷的危險了。
3. 不可治證例
一、痘發熱之甚,驚搐不止,日發三五次,若至九次者,一出如蠶種即死。
一、痘瘡初出紫色成片者,曰紫雲痘,四日死。
一、痘瘡出如麻子無縫者兼紫色者,定死。
一、痘痘初出當頂紅者,過六七日死。
一、痘瘡凡見聲啞氣急,若痘色不正,定死。
一、痘瘡初出作瀉,服藥不能止者死。
一、出瘡後猶發驚者死。
一、痘瘡面目俱腫而痘反黑陷者死。
一、痘瘡閉目昏視、舌卷囊縮、飲食嗆喉、躁哭不寧者,皆死。
一、痘瘡四圍灰白頂黑而陷者,七日死。
一、痘瘡多有紫黑疔,挑去黑血擦藥不變仍復黑色者死。
一、痘瘡初出狀如蚊蚤所齩,三日後反不見者,曰反關痘,五日死。
一、痘瘡焦黑不灌膿者,三日死。
一、痘瘡起脹清水白色頂陷者,三日後爪破而死。
一、痘瘡隨脹隨沒,內躁發喘死。
一、痘瘡癢塌寒戰不止者死。
一、痘瘡不食腹脹,喘渴不寧者死。
一、痘瘡黑色、大小便不通、目閉聲啞者死。
一、痘瘡發黃狀如橘色,下利氣促者即死。
一、頭溫足冷、悶亂飲水者死。
一、痘瘡身體通腫如冬瓜,腹脹如鼓,氣喘即死。
一、痘瘡忽然瀉血如豆汁、雞肝、爛肺者主死。
白話文:
以下列舉的這些情況,都屬於痘症無法治癒的例子:
一、痘症發燒非常嚴重,抽搐不停,一天發作三到五次,如果嚴重到一天發作九次,痘疹一出來像蠶卵一樣,就會死亡。
一、痘疹剛發出來就呈現紫色,而且連成一片,這種叫做紫雲痘,四天就會死亡。
一、痘疹長得像麻子一樣沒有間隙,而且呈現紫色,必定會死亡。
一、痘疹剛發出來,頂部就呈現紅色,超過六七天就會死亡。
一、痘疹如果出現聲音沙啞、呼吸急促,而且痘疹顏色不正,必定會死亡。
一、痘疹剛發出來就開始腹瀉,吃藥也無法止住,就會死亡。
一、出完痘疹後還出現驚嚇抽搐的情況,就會死亡。
一、痘疹導致臉和眼睛都腫起來,但痘疹反而變黑而且凹陷下去,就會死亡。
一、痘疹導致眼睛閉著、意識不清,舌頭捲縮,陰囊也縮起來,吃東西會嗆到,躁動不安一直哭鬧,這些情況都會死亡。
一、痘疹周圍呈現灰白色,頂部是黑色而且凹陷下去,七天就會死亡。
一、痘疹有很多紫黑色的疔瘡,用針挑掉黑血,擦藥後黑色還是沒有消失,又恢復黑色,就會死亡。
一、痘疹剛發出來,形狀像蚊子或跳蚤咬過一樣,三天後反而看不見了,這種叫做反關痘,五天就會死亡。
一、痘疹變成焦黑的顏色,而且沒有膿,三天就會死亡。
一、痘疹腫脹起來,裡面是透明的白色液體,頂部凹陷下去,三天後指甲會破裂而死亡。
一、痘疹隨著腫脹又消退,身體內部煩躁不安,呼吸急促,就會死亡。
一、痘疹發癢塌陷,寒顫不止,就會死亡。
一、痘疹導致食慾不振、腹部脹氣,呼吸急促煩躁不安,就會死亡。
一、痘疹呈現黑色,大小便不通,眼睛閉著,聲音沙啞,就會死亡。
一、痘疹變成黃色,像橘子一樣的顏色,腹瀉而且呼吸急促,就會立即死亡。
一、頭部發熱,腳卻冰冷,身體悶亂不安一直想喝水,就會死亡。
一、痘疹導致全身腫脹,像冬瓜一樣,腹部脹氣像鼓一樣,呼吸急促就會死亡。
一、痘疹忽然腹瀉出血,像豆汁、雞肝或腐爛的肺一樣,表示將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