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卷之十五 (1)
1. 病機
小兒初生,口內血氣凝結,上齶及舌上有泡如癤,或如蘆㾦樣,名曰懸癰,一名垂癰。凡有此,急宜以針用綿纏裹,惟留針鋒,如粟米許,刺泡上,泄出黃赤血汁,用鹽湯洗,用蜜調一字散、如聖散,鵝翎蘸刷之。一刺不消,次日再刺,不過數次,自消盡。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口內因為血氣凝結,導致上顎和舌頭長出像癤子或蘆葦花苞一樣的泡泡,這種情況稱為懸癰,也叫垂癰。 遇到這種情況,要趕快用針用棉花包好,只露出像小米粒大小的針尖,刺破泡泡,讓黃紅色的血水流出來,然後用鹽水清洗,再用蜂蜜調和一字散或如聖散,用鵝毛沾取塗抹。如果刺一次沒消,隔天再刺,通常刺個幾次就會完全消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