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1)

1. 病機

《活幼心書》云:小兒所患之證,皆因乳哺不節,過食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停積中脘;外為風寒所傷,或因夜臥失蓋,致頭痛,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嘔噦噫氣,吞酸,大便腥臭,此為沉積所傷。但凡小兒有積,面目黃腫,肚熱脹痛,好睏惡食,小便如漿,大便或秘、或溏,啼哭夜煩,便利無禁,糞白而酸,此皆積證也。然有乳積、有食積、有氣積,要當明辨。

吐乳瀉乳,其氣酸臭,此由叫啼未已,以乳與兒,停滯不化,是為乳積;肚硬帶熱,渴瀉或嘔,此由飲食無度,多餐過飽,飽後即睡得之,是為食積;腹痛啼叫,利如蟹沫,此因觸忤其氣,榮衛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為氣積;有時時泄下清水,如生草汁,是受驚而後有積,煩悶啾唧,常似生嗔,名為驚積。小兒醫者,亦惟因其重輕虛實而治之可也。

白話文:

小孩生病,大多是因為餵奶不注意,過量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導致脾胃無法消化,食物停留在胃部;或是因為外感風寒,或夜裡睡覺沒蓋好,引起頭痛、臉色發黃、身體發熱、眼皮稍微腫脹、腹痛腹脹、腳冷肚子發熱、喜歡睡覺、精神不佳、不想吃東西、或是嘔吐、打嗝、吐酸水、大便有腥臭味,這些都是因為食物積滯造成的。

凡是小孩有積食,臉色就會發黃浮腫,肚子發熱脹痛,容易想睡覺、不愛吃東西,小便像米漿一樣混濁,大便可能便秘或腹瀉,哭鬧不停、夜裡煩躁不安、大小便次數無節制、大便白色且有酸味,這些都是積食的症狀。

積食又分為乳積、食積、氣積,要仔細分辨清楚。

吐奶或拉肚子,氣味酸臭,這是因為小孩哭鬧不停,馬上餵奶,導致奶水停滯不消化,就是乳積;肚子硬且發熱,口渴、拉肚子或嘔吐,這是因為飲食沒有節制,吃太多太飽,飽餐後馬上睡覺造成的,就是食積;腹痛哭鬧、拉肚子像蟹沫一樣,這是因為情緒受到刺激,導致身體氣血不順,拖延日久造成的,就是氣積;有時會拉出像生草汁一樣的清水,這是受到驚嚇後形成的積食,會感到煩悶、哭鬧不安,常常像在生氣一樣,稱為驚積。

治療小兒疾病的醫生,應該根據病情輕重、虛實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