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1)

1. 病機

小兒痢疾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飲食過傷、停滯不能克化;又為乳母恣食生冷、熱毒、厚味以傳之;又為風寒、溫熱之邪以干之,故有此疾。有裡急、窘迫、急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於盛熱,無所發散,客搏肌膚之中,發於外則為瘧,發於內則為痢,內外俱發則為瘧痢。凡痢久則令腫滿,下焦偏冷,上焦熱結,則為上實下虛。

若脾胃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成噤口之證。又有一方、一家之內,上下傳染,長幼相似,是疫毒痢也。當先推其歲運,以平其外;察鬱結,以調其內,審其所傷,別其虛實、冷熱以治之。條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白話文:

小兒痢疾大多是因為脾胃不協調,飲食過量或吃了難以消化的食物,停留在腸胃中;也可能是因為哺乳的母親過度食用生冷、熱性、油膩的食物而傳染給孩子;或是受到風寒、溫熱等外邪侵襲,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疾病。如果出現裡急後重、腹部絞痛的症狀,是因為火性急躁,容易使腸道乾燥的緣故。有時候,在夏末秋初時節,突然遇到寒冷,熱氣無法散發,停留於皮膚肌肉之間,發於外則會變成瘧疾,發於內則會變成痢疾,內外同時發作則為瘧疾痢疾。一般來說,痢疾久了會導致腹脹,下半身偏冷,上半身則因熱邪結聚,形成上實下虛的狀況。

如果脾胃的濕熱毒氣向上熏蒸,阻塞了腸道,就會導致胃口閉塞,形成噤口痢疾。另外,還有可能在同一個區域或家庭中,出現上下傳染,大人小孩症狀相似的情形,這是因為疫毒痢疾。治療時,首先要推算當年的氣運,以調節外在環境的影響;觀察體內是否有鬱結,以調理內在的失衡;仔細了解病因,分辨虛實、寒熱,再加以治療。治療方法應當清晰明確,避免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