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1)

1. 病機

嘔者,有聲也。吐者,吐出乳食也。凡小兒乳哺不宜過飽,若滿則溢,故令嘔吐。乳母無知,但欲速得兒長,更無時度,或兒睡著而強乳,自此受病之源,漸至日深,遂成嘔吐。甚者,宜漸斷乳。先令乳母服調氣之劑,兒服消食丸,化乳壯胃為上。蓋吐乳嘔乳證有數般,有冷吐,有熱吐,當辨審之。

若吐自口角出,此是乳多不能消化,滿而則溢,此非病也,當服消乳丸。熱吐則頭額溫或有黃涎,五心熱,小便赤少或唇乾而煩渴,多是暑月傷暑成此證。乳母服香薷散、五苓散;兒服香薷湯、五苓散。冷吐則清涎夾乳吐出,小便清而多。由乳母當風取涼解脫,致令風冷之氣入乳,令乳變敗。

兒飲之則冷氣入胃,故嘔吐也。乳母宜捏去舊宿乳,服理中湯快氣助胃之劑,次用釀乳法,茯苓半夏湯、加減觀音散快胃之藥。又有風痰吐者,乃是傷風不解,吐乳夾痰,久必生風,宜服青州白丸子、半夏散疏風化痰之劑。

白話文:

嘔吐是指有聲音的吐,吐是指吐出奶水或食物。一般來說,小孩子喝奶不應該過飽,如果喝太飽就會溢出來,造成嘔吐。有些哺乳的母親不懂得節制,只想要小孩快快長大,沒有注意餵奶的時間和次數,甚至在小孩睡著時還硬要餵奶,這就是生病的根源,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嘔吐。嚴重的話,應該慢慢斷奶。先讓哺乳的母親服用調理氣的藥物,小孩服用幫助消化的藥丸,化解奶水、強健脾胃是最好的方法。嘔吐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冷吐,也有熱吐,應該仔細辨別。

如果吐出來的奶水從嘴角流出,這是因為奶喝太多,無法消化,滿出來的緣故,這不是病,應該服用幫助消化的藥丸。熱吐的症狀是頭部或額頭發熱,可能有黃色的口水,手心腳心發熱,小便量少顏色偏紅,或者嘴唇乾燥、煩躁口渴,大多是夏天中暑造成的。哺乳的母親應該服用香薷散、五苓散;小孩服用香薷湯、五苓散。冷吐的症狀是吐出清澈的口水夾雜奶水,小便清澈且量多。這是因為哺乳的母親在風中受涼,導致寒氣進入乳汁,使乳汁變質。

小孩喝了之後,寒氣進入胃部,就會造成嘔吐。哺乳的母親應該擠出舊的乳汁,服用理中湯等幫助腸胃蠕動的藥物,之後用釀乳的方法,服用茯苓半夏湯、加減觀音散等幫助腸胃消化的藥物。還有一種風痰引起的嘔吐,是因為感冒沒有痊癒,吐出的奶水中夾雜痰液,時間久了就會生風,應該服用青州白丸子、半夏散等疏散風邪、化解痰液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