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 (1)

1. 治法

潔古云:急驚,陽證也,俱腑受病耳。小兒熱痰客於心肺,是以少陽相火旺。經云:熱極生風。因聞火聲而作,蓋謂東方震卦得火氣而發搐。火本不動,得風而動,當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主之,搐止服安神丸。

小兒欲發驚風候,神先不定,顧左復右,觀上反下,或已定其精,凝其神,恍恍惚惚,怕物懼人,不若常日嬉戲者,當急療之。如有熱,先退熱,有驚散驚。熱退不生痰,驚散不作風,良久自然安定。

急驚欲下之理,一時發作上竄,斜視反張,速宜下之。若傳過或已搐定,少緩之間,未可便下,有所得失。急驚候至為要緊,急在片時之間,若或差殊,間有得失,所見端的無疑,急須投藥,稍有疑惑,少緩片時,不可救矣。

急驚證治難易

急驚證鼻中出血者易,大小二便順利者易治。急驚風未投藥,四證俱全,已服藥四肢垂嚲者難治,噴藥及藥不下者難治,急驚搐搦之後四體軟者難治,搐後目睛翻轉者難治。驚搐已住,神精緩慢,手尋娘衣或尋自身體者,亦不可治。驚搐證住,但神昏氣促者不治。驚證口中血出難治,驚證二便自遺者難治。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張元素說:急驚風屬於陽證,是臟腑受病。小兒熱痰阻塞在心肺,導致少陽相火旺盛。《黃帝內經》說:「熱到極點會生風。」因為聽到火的聲音而發作抽搐,大概是指東方震卦得到火氣而引發抽搐。火本身不會動,得到風的助力就會動起來,應該使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等藥物來治療。抽搐停止後,再服用安神丸。

小兒將要發作驚風時,精神會先變得不穩定,眼睛左顧右盼、向上看又向下看,或者眼神已經固定,精神恍惚,害怕東西和人,不像平常一樣嬉鬧,這時候就應該趕快治療。如果有發燒,要先退燒;有驚嚇,要先散驚。退燒就不會產生痰,散驚就不會產生風,過一陣子自然就會安定。

急驚風要瀉下的道理是:一時發作時會向上竄,眼睛斜視、身體向後彎曲,應該立即瀉下。如果病已經傳遍或抽搐已經停止,稍微緩和一下,不可以馬上瀉下,這樣會有所得失。急驚風的病況變化很快,關鍵在短時間之內,如果判斷有所差錯,可能會造成得失,所以看到確定無疑的症狀,就要趕快用藥,如果稍微有懷疑,拖延時間,就可能來不及救治。

急驚風的治療難易

急驚風的病患,如果鼻子出血,比較容易治療;大小便順暢,也比較容易治療。急驚風還沒用藥,就出現所有四種症狀,或是已經用藥後卻四肢無力,這種情況就難以治療;如果無法吞藥或吃下去又吐出來,也很難治療;急驚風抽搐之後,身體變得軟弱無力,難以治療;抽搐之後眼球翻轉,也很難治療。驚風抽搐停止了,但精神遲緩,手會去摸媽媽的衣服或自己的身體,也是無法治好的。驚風抽搐雖然停止,但神志昏迷、呼吸急促,也無法治療。驚風發作時,口中出血,難以治療;驚風發作時,大小便失禁,也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