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3)

1. 藥方

檳榔(一兩),木香,鶴蝨,貫眾,錫灰,乾漆(燒煙盡),使君子肉(半兩),輕粉(一錢),雷丸,巴豆肉(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粥飲下,或菖蒲、石榴煎湯下。

化蟲消毒丸,腹中時痛者,宜服。

檳榔,酸榴皮根(焙。各一兩),真紅丹(炒),雷丸,貫眾(如雞頭大者),甘草(炙),使君子(各二錢),枳殼,大黃(各半兩)

上為末,清油打薄雞子餅,抄藥末一錢於上,空心卷而食之。小兒糯米糊丸,粟米大,每服二十七丸,以雞汁空心吞下。

(《良方》)竹節丸,治三蟲。

燒竹節,雷丸(各三錢),錫灰(二錢),橘皮(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八丸,白湯送下,日三服。

檳榔湯,治三蟲並寸白蟲。

檳榔(三個,火煨過為粗末)

水三盞煎盞半去渣分三服,空心日午、近夜各一服,其蟲盡下,或和白鹽豉同煮飲之。

化寸自蟲為水方

榧子,檳榔,蕪荑(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先燒牛肉脯食後服藥。

榧子煎,治寸白蟲化為水。

榧子(四十九枚,去殼)

上以砂糖水半盞,砂鍋煮乾,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心服七枚,七日服盡,蟲化為水永瘥。一方以百枚食盡佳,不能食者盡五十枚,經宿蟲消自下,並治三尸。

聖效方,治寸白蟲神效。

檳榔(半兩),南木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濃米飲調下,五更空心先嚼炙肉,只咽汁,下咽,吐出肉,便服藥。辰巳間蟲下,

盡去病根,此方簡易屢驗。

(《活人》)治䘌桃仁湯,治傷寒狐惑,唇肉生瘡。

桃仁,槐角子,艾(各半兩),大棗(十五枚)

水二盞半煎盞半,分二服。

雄黃銳散,治同前。

雄黃,青葙子,苦參,黃連(各一錢),桃仁(一枚)

上為末,搗新艾汁和藥,捻作小指大,內穀道中,消蟲食其肛也。

(《外臺》)茱萸根湯,治癆熱,內有白蟲食脾為病同前。

茱萸根(東引者一錢),大麻子(八錢),陳皮(七分)

水煎服。或下蟲,或下黃汁,凡合藥時禁聲勿語,蟲覺弗效。

(《外臺》)五膈下氣丸,治肺癆熱瘦損,內有肺蟲,在肺為病,令人空逆氣喘,或謂憂忿氣隔,寒熱皆從勞之所生,名曰膏盲疾針灸不著。

麥門冬(五兩),川椒(炒出汗,一兩),遠志,附子,乾生薑,甘草,細辛(各半兩),桂心(二錢),人參,黃耆,白朮,百部(各七錢),杏仁(二十四粒)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徐徐噙化,忌豬肉、雀肉、桃、李、冷水、菘菜生蔥等物。

(《外臺》)千金散,治腎勞熱,四肢腫燒,蟲生於腎中為病。

貫眾(三兩炒),乾漆(二兩,炒煙盡),蕪荑,胡粉,槐白皮(各一兩),吳茱萸(五十粒),杏仁(四十五粒)

白話文:

藥方

驅蟲消毒丸:檳榔(約37.5克)、木香、鶴蝨、貫眾、錫灰、乾漆(燒到沒有煙)、使君子肉(約18.75克)、輕粉(約3.75克)、雷丸、巴豆肉(各約9.375克)。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二十丸,在早上五更時用粥送服,或是用菖蒲、石榴煎的湯送服。此藥適用於腹部經常疼痛的人。

竹節丸:檳榔、酸榴皮根(焙乾,各約37.5克)、真紅丹(炒過)、雷丸、貫眾(像雞頭那麼大的)、甘草(炙過)、使君子(各約7.5克)、枳殼、大黃(各約18.75克)。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清油做成薄雞蛋餅,將約3.75克的藥末撒在餅上,空腹捲起來吃。小孩子可以做成糯米糊丸,像小米一樣大,每次服用二十七丸,用雞汁空腹吞下。此藥出自《良方》,用於治療體內三種蟲。

竹節丸(另一種):燒過的竹節、雷丸(各約11.25克)、錫灰(約7.5克)、橘皮(約3.75克)。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八丸,用白開水送服,每天三次。

檳榔湯:檳榔(三個,用火煨過後磨成粗末)。用水三碗煎煮成一碗半,去渣後分三次服用,空腹在早上、中午、傍晚各服一次,蟲子就會全部排出。也可以和白鹽豆豉一起煮來喝。此藥用於治療體內三種蟲及寸白蟲。

化寸白蟲為水方:榧子、檳榔、蕪荑(各等量)。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7.5克,用溫酒調服,先吃燒烤過的牛肉乾,再服用藥物。此方用於使寸白蟲化為水。

榧子煎:榧子(四十九枚,去殼)。用半碗砂糖水放在砂鍋裡煮乾,煮熟後吃掉。每月上旬清晨空腹吃七枚,七天吃完,蟲子就會化為水而痊癒。另有一方說用一百枚效果更好,不能吃那麼多就吃五十枚,隔天蟲子就會排出,此方也可以治療三尸蟲。此藥用於使寸白蟲化為水。

聖效方:檳榔(約18.75克)、南木香(約7.5克)。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11.25克,用濃稠的米湯調服,早上五更空腹時先嚼食燒烤過的肉,只吞下肉汁,吐出肉渣,然後服用藥物。在辰時或巳時(上午七點到十一點)之間蟲子就會排出,徹底去除病根。此方簡單且多次驗證有效。此藥用於治療寸白蟲,效果很好。

治療狐惑病的桃仁湯:桃仁、槐角子、艾(各約18.75克)、大棗(十五枚)。用水兩碗半煎煮成一碗半,分兩次服用。此藥用於治療因傷寒引起的狐惑病,嘴唇和肉會長瘡。

雄黃銳散:雄黃、青葙子、苦參、黃連(各約3.75克)、桃仁(一枚)。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新鮮艾草汁和藥粉搗成小指大小,塞入肛門,可以消滅吃食肛門的蟲子。此藥用於治療因傷寒引起的狐惑病,嘴唇和肉會長瘡。

茱萸根湯:向東生長的茱萸根(約3.75克)、大麻子(約30克)、陳皮(約2.6克)。用水煎服。有時會排出蟲子,有時會排出黃色汁液。調配藥物時,禁止說話,否則蟲子會有所察覺而無效。此藥用於治療因勞累發熱,體內有白蟲吃脾而引起的疾病。

五膈下氣丸:麥門冬(約187.5克)、川椒(炒出汗,約37.5克)、遠志、附子、乾薑、甘草、細辛(各約18.75克)、桂心(約7.5克)、人參、黃耆、白朮、百部(各約26.25克)、杏仁(二十四粒)。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彈珠一樣大。每次服用一丸,慢慢含化,忌吃豬肉、雀肉、桃子、李子、冷水、白菜、生蔥等食物。此藥用於治療因肺勞而引起的發熱消瘦,體內有肺蟲,引起胸悶、氣喘等症狀。

千金散:貫眾(約112.5克,炒過)、乾漆(約75克,炒至沒有煙)、蕪荑、胡粉、槐白皮(各約37.5克)、吳茱萸(五十粒)、杏仁(四十五粒)。此藥用於治療因腎勞引起的發熱、四肢腫脹,以及蟲子生在腎臟中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