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六 (4)
卷之七十六 (4)
1. 嶺表十說(吳興章傑述)
嶺外多毒草,彘食之,而人食其肉者,亦毒人。所以北人度嶺多戒食彘,然則嶺外能致瘴疾者,非一端。順泉云:嶺南之彘在市井者,食豆酒糟,在鄉村食糠並粹米、芋苗,未有食草者,即此牛馬羊畜之肉,悉皆不可食也,可乎?此其所以不足信也。
白話文:
嶺南地區有很多有毒的草,豬吃了這些草,人如果吃了這些豬肉,也會中毒。因此北方人到嶺南大多戒吃豬肉。然而,嶺南會導致瘴氣疾病的原因並非只有豬肉這一項。有人說:「嶺南在市集上的豬,是吃豆渣酒糟長大的;在鄉村的豬,則是吃米糠、碎米和芋頭苗長大的,沒有吃草的,這樣說來,連牛、馬、羊這些家畜的肉也都不能吃了,是這樣嗎?」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不足以採信。
2. 回頭瘴說
舊傳出嶺有回頭瘴者,大概與在廣而發瘴,及方入廣而不伏水土者不異。蓋南方陽氣常泄,陰氣常盛,二氣相搏,四時悉有寒熱之氣,人感之而作寒熱之疾,寒則戰慄,熱則怫鬱,多由得汗而解,此廣瘴之寒熱也。今所謂回頭瘴,及方入廣而不伏水土者,亦不過陰陽相搏,氣候不調而感疾也。
嶺南天氣冬無霜雪,春寒秋熱,氣候不齊,或一日而忽更變,與外方天氣大不相侔。今回頭瘴者,蓋是先染廣中之氣,復感外方之氣,冷熱相忤,寒暄不調,遂作陰陽相搏之疾。須度時之寒熱,量元氣之厚薄,如出嶺於孟冬時者,廣尚多暄而必寒,或轉北風,間有暴冷。若屆途之際,宜服和解散、神朮散之類、和脾胃逐風邪。
及至外方,則天寒地凍,將及境之際,可服正氣散、養胃湯之類,絕舊瘴,御時寒。然則四藥特筌蹄耳,其實在保躬調養,酌序消詳,切不可以得出煙瘴為恣欲,此病之所由作也。故所謂回頭瘴者,豈虛言哉!
白話文:
以前流傳說嶺南一帶有種叫做「回頭瘴」的病,大概跟在廣州當地發生的瘴氣病,或是剛到廣州還不適應水土的人所患的病差不多。因為南方陽氣經常外洩,陰氣比較旺盛,陰陽二氣互相交戰,一年四季都有寒熱的氣,人感受到這些氣就會生病,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冷的時候會發抖,熱的時候會覺得煩躁,通常出了汗就會好一些,這就是廣州瘴氣病的寒熱症狀。現在說的「回頭瘴」,以及剛到廣州不適應水土的人得的病,也不過是陰陽二氣互相搏鬥,氣候不協調而引起的疾病。
嶺南地區的天氣冬天沒有霜雪,春天寒冷,秋天炎熱,氣候不穩定,有時候一天之內就會變化很大,跟其他地方的天氣很不一樣。現在說的「回頭瘴」,大概是因為先感染了廣州的氣,又感受到外地的氣,冷熱互相衝突,天氣變化不協調,於是就產生了陰陽二氣互相搏鬥的疾病。必須要判斷當時的寒熱情況,衡量自身元氣的強弱,如果是在初冬時節離開嶺南的人,廣州還比較溫暖但必定會變冷,或者轉為北風,有時會突然變得很冷。在旅途上,應該服用和解散、神朮散之類的藥,來調和脾胃、驅除風邪。
到了外地之後,天氣就變得寒冷,快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可以服用正氣散、養胃湯之類的藥,來斷絕舊有的瘴氣,抵禦當時的寒冷。然而這四種藥只是應急用的,實際上最重要的是保養身體,注意調養,仔細考量,千萬不可以因為離開了瘴氣地就放縱慾望,這也是造成疾病的原因。所以說所謂的「回頭瘴」,難道是空穴來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