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四 (1)
卷之七十四 (1)
1. 痔漏敘論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
注云:(飽甚則腸胃橫滿,陽胃滿則筋脈解而不屬。故腸澼而為痔也。痔病之源在此。)
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觀乎此,則痔病於飲食太過,大腸受傷,益信矣,醉飽房勞所得。)
《巢氏病源》云:痔有五種,曰:牡痔、日牝痔、曰脈痔、曰腸痔、曰血痔也。又有酒痔,肛門生瘡,或有血出,又有氣痔,大便難而血出,亦有肛出其外,良久不肯入者,皆由醉飽房勞,擾動氣血,而經脈流溢,滲漏腸間,沖發下部,名為諸痔,久而不愈,必變為漏。
〔牡痔〕肛邊發起肉珠如鼠奶,時時出膿血者,是也。
〔牝痔〕肛邊生瘡,腫痛突出,如㿔而出血者,牝痔也。
〔脈痔〕肛邊生瘡,癢而復痛,血出淋瀝者,脈痔也。
〔腸痔〕肛邊腫核,發寒熱往來而血出,或肛脫者,腸痔也。
〔血痔〕因大便而清血隨出者,血痔也。
〔酒痔〕其人酷飲而成,每遇飲酒即發腫痛而血流者,是也。
〔氣痔〕凡遇憂鬱恐怒,立見腫痛,或血出是也。
李東垣曰:飽食、用力、房勞,脾胃濕熱之氣下迫,大腸至澼裂努出,其肉如櫻桃、雞心等狀,贅於肛門而成痔。蓋為病者,皆是濕、熱、風、燥四氣所傷,而熱為最多也。四氣者非六淫之邪,乃五臟之氣擾動,內發而作成也。如飲食勞倦動乎脾,憂恐動乎肺,恚怒動乎肝。諸動屬火,故熱多也。其腫而後重者,濕兼熱也,大便結者,燥兼熱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說:因為吃太飽,導致筋脈鬆弛,腸道功能失調,就會產生痔瘡。
(註解說:吃太飽會使腸胃脹滿,陽氣過盛會導致筋脈鬆弛無力。所以腸道功能失調就會產生痔瘡。痔瘡的病因就在這裡。)
《黃帝內經·痹論》說:飲食過量,腸胃就會受到損傷。
(從這裡可以看出,痔瘡是因為飲食過量,導致大腸受損,這點更可以確定。痔瘡通常是因酒醉飽食、性生活過度勞累而導致。)
《巢氏病源》說:痔瘡有五種,分別是:牡痔、牝痔、脈痔、腸痔和血痔。另外還有酒痔,肛門長瘡,或有出血;還有氣痔,大便困難且出血,也有肛門脫出,很久都不能回縮的,這些都是因為酒醉飽食、性生活過度勞累,擾亂氣血,導致經脈中的氣血滲漏到腸道間,向下衝擊到肛門部位,就形成了各種痔瘡,久病不癒就會變成肛漏。
〔牡痔〕肛門邊長出像老鼠奶頭一樣的肉球,常常會流膿血,就是牡痔。
〔牝痔〕肛門邊長瘡,腫脹疼痛突出,像女性乳房一樣而且出血,就是牝痔。
〔脈痔〕肛門邊長瘡,又癢又痛,血斷斷續續的流出來,就是脈痔。
〔腸痔〕肛門邊腫脹成塊,有時發冷發熱,並且出血,或是肛門脫出,就是腸痔。
〔血痔〕因為大便而流出清澈的血,就是血痔。
〔酒痔〕是因嗜酒而形成,每次喝酒就會發作腫痛並且出血,就是酒痔。
〔氣痔〕凡是遇到憂鬱、恐懼、憤怒時,就會馬上腫痛或是出血,就是氣痔。
李東垣說:吃太飽、過度用力、性生活過度勞累,導致脾胃濕熱之氣向下壓迫,使大腸破裂突出,那些肉塊像櫻桃、雞心等形狀,贅生在肛門上就形成了痔瘡。這些疾病都是因為濕、熱、風、燥四種氣所傷,而其中又以熱邪最多。這四種氣並非外來的六淫邪氣,而是五臟之氣擾動,從內部產生而形成的。例如飲食勞累會影響脾臟,憂慮恐懼會影響肺臟,憤怒會影響肝臟。這些擾動都屬於火,所以熱邪偏多。腫脹而且有下墜感,是濕熱並存,大便乾燥是燥熱並存。
2. 久痔成漏
《仁齋直指》云:內蘊熱毒,醉飽勞役,多欲自戕,以致氣血下墜,結聚肛門,宿滯不散而衝突為痔也。
經云:諸痛瘡瘍,皆屬於心。心主血,熱而下迫於大腸,所以為痔也。諸痔出血,肛門別有小竅,下血如線,不與大便同道。痔久不愈,必至穿穴,瘡口不臺,漏無已時,此則變而為瘻矣。
白話文:
《仁齋直指》說:體內積聚熱毒,加上飲酒過量、過度勞累、性慾過度而自我傷害,導致氣血向下沉墜,在肛門部位結聚,長久積滯不散而爆發形成痔瘡。
醫書說:各種疼痛、瘡瘍,都與心有關。心主管血液,當心火旺盛而向下迫於大腸時,就會形成痔瘡。各種痔瘡出血,肛門會有另外的小孔,流出的血像細線一樣,不會與大便混合。痔瘡久治不癒,必定會穿孔,瘡口無法癒合,漏血不止,這樣就轉變成瘻管了。
3. 痔漏總為濕熱風燥四氣所成
初生肛門成㿔不破者,為痔,久而破潰膿血黃水浸淫,淋瀝不止者,曰漏。此疾者皆由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之也。蓋因人之縱欲恣飲,喜怒無常,臟腑抑鬱,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陰陽不和,關格壅滯,熱毒下注,血滲大腸,而為腸澼痔漏之患矣。
白話文:
痔瘡剛開始發生時,在肛門形成腫塊但沒有破裂的,稱為痔瘡;時間久了,腫塊破裂潰爛,流出膿血黃水,不斷滲漏不止的,就叫做漏管。這種疾病都是因為濕、熱、風、燥這四種氣相互結合而引起的。大多是因為人們放縱慾望、恣意喝酒,情緒喜怒無常,導致內臟功能受到壓抑,飲食過量,腸胃受到損傷,陰陽失調,氣機阻滯不暢,熱毒往下侵注,血液滲入大腸,於是就形成了痢疾、痔瘡、漏管這些疾病。
4. 腸風下血乃痔漏之源
大便下血,先哲有糞前糞後遠近之說,此一端也。大抵此則大腸已受濕熱之傷,而但未形外也,此其所以為內痔者是也。人不知覺,悉謂腸風,復齋論深得病情,可謂詳切著明矣。
白話文:
大便出血,古人有分辨是糞便排出前出血、或是糞便排出後出血、以及出血位置遠近的說法,這是其中一種情形。大體上來說,這種情況是大腸已經受到濕熱的傷害,只是還沒有在外表顯現出來,這就是它之所以屬於內痔的原因。人們沒有察覺,都把它當作腸風。復齋的論述深入了解了病情,可以說是詳細明確了。
5. 忍精不泄而成痔漏
若人醉飽行房,精氣脫泄,其脈空虛,酒熱之毒流著於脈,或因醉飽淫極而強忍泄,或因用藥固精弗泄,停積於脈,歸注大腸,以致木乘火勢而侮燥金,以火就燥,則大腸閉而痔漏作矣。
白話文:
如果有人在酒醉又吃飽的情況下行房,精氣洩漏,此時身體脈象會變得空虛。酒精的熱毒會流竄在脈絡中,或者因為酒醉吃飽後性慾過度強烈而強行忍住不射精,又或者因為使用藥物來固精導致精液無法洩出,這些情況都會讓精液停留在脈絡中,最後流入大腸。這樣一來,就會導致肝木之氣過於強盛而欺侮肺金的乾燥之氣,加上火性燥熱,進一步使大腸閉塞不通,最終就會形成痔瘡或肛漏。
6. 痔漏有謂肝筋為病
《靈樞經》云:足太陽膀胱之脈及筋,皆抵腰中,入絡腎,其支者貫臀足。故主筋為病則生此疾。由是推之,足厥陰之脈,環繞前後兩陰,故亦能為痔矣。每見患痔發則色清痛甚,謂筋苦急而然也。
白話文:
《靈樞經》說:足太陽膀胱經的經脈和筋,都連到腰部,進入聯繫腎臟,它的分支貫穿臀部和腳。所以,如果筋出了問題,就會產生這種疾病(痔漏)。由此推論,足厥陰肝經的經脈,環繞前後的陰部,因此也能導致痔瘡。常常看到痔瘡發作時,顏色淺而疼痛劇烈,這是因為筋脈拘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