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三 (1)

1. 治遺溺以補榮衛為主

遺溺不禁為陰陽不調,水火不濟,必先用補中益氣以治本調榮衛者,此也。後用秘元丹以治標拾遺者,此也。若不先調榮衛,而俾其正氣衝和運用,各行其道,據以澀藥收之,而暫息隨作,未見其能奏功也,故曰調和榮衛為主,治本之謂也。

白話文:

遺尿控制不住是因為身體陰陽失調,水火不相協調,必須先用補中益氣的方法來治療根本,調理營衛,這就是治本的方法。之後再用秘元丹來治療遺尿這個症狀,這是治標的方法。如果沒有先調理營衛,使身體正氣充沛和諧地運行,讓各個機能都正常運作,就直接使用收澀藥物來止尿,那麼雖然暫時停止,之後還是會再發作,這樣是無法真正見效的。所以說,調理營衛是主要的方法,這才是治本的道理。

2. 補血瀉火

節齋云: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殊不知屬熱者為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故老人多頻數者,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治宜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劑,如牡蠣、山茱萸、五味之類,不可用溫藥也。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小便多水益虛矣。

故宜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

白話文:

節齋說:小便失禁或次數頻繁,古時候的醫方大多認為是寒症,而使用溫熱收斂的藥物。卻不知道屬於熱症的情況更多,因為是膀胱的火邪妄動,水液不得安寧,所以才會無法控制而頻繁小便。因此,老年人多有頻尿的情況,是因為膀胱的血不足,陽火偏旺的緣故。治療應該以補膀胱的陰血,瀉火邪為主,並輔以收斂固澀的藥物,像是牡蠣、山茱萸、五味子之類的,不可以使用溫熱的藥物。病症的根本是屬於熱,所以應該瀉火,因為體內的水不足,所以火才會妄動而導致小便多,小便多會使體內的水更加虛弱。

因此應該以補血瀉火來治療根本,用收斂固澀來治療表面的症狀。

3. 治遺溺要審虛熱虛寒

或曰:小便不禁有虛熱虛寒之分,虛寒自汗者,秘元丹、三因韭子丸、大菟絲子丸、豬胞煎湯下。內虛濕熱者,六味地黃丸,或八味丸加杜仲、石脂、五味、減澤瀉。大抵遺溺宜補下元,必是清心寡慾。又有產蓐不順致傷膀胱,及小兒胞冷,皆有遺溺失禁,當隨證施治。

白話文:

有人說:小便失禁有虛熱和虛寒的區別。如果是因為虛寒而導致的自汗,可以用秘元丹、三因韭子丸、大菟絲子丸,或是用豬膀胱煎湯服用。如果是因為體內虛弱又有濕熱的情況,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或是八味丸再加杜仲、石脂、五味子,並減少澤瀉的用量。總的來說,小便失禁應該要補養下焦的元氣,並且必須要清心寡慾。另外,也有因為生產時不順利傷到膀胱,以及小孩子膀胱虛冷,都會導致小便失禁,應該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