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三 (1)
卷之七十三 (1)
1. 治小便不通須知理氣
《丹溪附錄》云:腎主水,膀胱為之府,水瀦於膀胱而泄於小腸,實相通也。然則小腸獨應於心者,何哉?蓋陰不可以無陽,水不可以無火,水火既濟,上下相交。此榮衛所以流行,而水竇開闔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腎不濟,陰陽不調,故內外關格而水道澀,傳送失度而水道滑。
熱則不通,冷則不禁,其熱盛者,小便閉而絕無,其熱微者,小便難而僅有。腎與膀胱俱虛,客熱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挾熱而行澀,是以數起而溺有餘瀝。腎與膀胱俱冷,內氣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為是以遇夜陰盛愈多矣。小便澀滑,又當調適其氣與。
白話文:
《丹溪附錄》說:腎主管水液,膀胱是水液的儲存處,水液儲存在膀胱,然後排泄到小腸,這兩者實際上是相通的。既然如此,為什麼說小腸對應於心呢?因為陰不能沒有陽,水不能沒有火,水火互相調和,上下互相交通,這樣營衛之氣才能運行,水的通道開合才能正常。但是,如果心腎不協調,陰陽失調,就會造成內外阻塞,水道不通暢,傳輸失常,水道也可能太過滑利。
熱盛就會造成小便不通,寒冷就會造成小便失禁。熱盛的狀況,小便會完全阻塞,一點都排不出來;熱稍微輕微的,小便困難,只能排出一些。腎和膀胱都虛弱,外來的熱邪侵入,就無法控制水液。水液挾帶熱邪,運行就變得阻塞,因此小便次數頻繁,但每次都排不乾淨。腎和膀胱都虛寒,體內氣不足,膀胱就會變得滑利,小便量多而且顏色清白,到了夜晚陰氣旺盛時,小便會更多。小便阻塞或滑利,都應當調和氣的運行。
2. 便癃氣閉當用吐法
氣虛用升麻、參、耆等,先服後吐,或參、耆藥中探吐之。血虛用四物湯先服後吐,或芎歸湯中探吐之亦可。痰多用二陳,先服後吐。若痰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氣。實熱者當利之先,砂糖湯調牽牛末二三分或山梔之類。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
有妊之婦,多患小便不通,胞被胎壓下故也。轉胞論用四物湯加參、朮、半夏、陳皮、甘草、薑、棗煎湯,空心服。一婦人脾痛後,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氣滯於下焦,以二陳湯加木通,初吃後煎渣服,即探吐。
《集成》云:實熱者利之,宜用八正散,大便動則小便自通。因熱鬱不通者,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滑石、木通、甘草梢,氣加木香、黃耆,淋痛加黃柏、生地黃,夏月調益元散。氣血兩虛,八物湯加黃柏、知母。
東垣治一人,病小便不利,目睛突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服甘淡滲泄之藥,皆不效。予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處,思半夜曰:吾得之矣。經曰:膀胱者,津液之腑,必氣化而能出焉。多服滲利之藥,而痛益甚,是氣不化也。啟玄子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甘淡氣薄,皆陽藥,獨陽無陰,欲化得乎?遂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再服愈。
丹溪治一妊婦,小便不通,脈細弱,乃氣血虛弱,胎壓膀胱下口,用補藥升起,誠恐效遲,反加急滿,令穩婆以香油抹手,入產門托起其胎,溺出如注,卻以參、耆、升麻大劑服之,或少有急滿,如前再托。《纂要》云:將妊婦倒豎起,胎自運,其溺濺出,勝於手托遠矣。
又治大小便不通,醫用利藥反劇,脈右手弦滑,此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如滴水之器,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以藥大吐之,病如失。
一法治小便不通,諸藥不效,或轉至死危困,此法用之小便自出而愈。用豬尿胞一個,底頭出個小竅兒著翎筒通過,放在竅內,根底用細線扎定口,細杖子堵定,上用黃臘封尿胞口,頭吹滿氣七分系定了,再用手捻定翎筒根頭,放了黃蠟,堵塞其翎筒,放在小便頭,放開翎筒根頭,手捻,其氣透里,自然小便即出,大有神效。
白話文:
當遇到便秘、腹脹,氣機不暢時,可以考慮使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
如果是因為氣虛引起的,可以使用升麻、人參、黃耆等藥物,先服用後再催吐,或是直接在人參、黃耆等藥物中催吐。如果是血虛引起的,可以使用四物湯,先服用後再催吐,或是在芎歸湯中催吐也可以。痰多的情況可以使用二陳湯,先服用後再催吐。如果痰氣阻塞嚴重,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木通、香附來催吐,以提升氣機。如果是實熱的症狀,應該先通利大便,可以使用砂糖湯調和牽牛末二三分或山梔等藥物來幫助排泄。如果體內有熱、有濕、又有氣結在下腹部,應該用清熱、燥濕、升氣的方法來治療。
孕婦常常會出現小便不通的狀況,是因為胎兒壓迫到膀胱下方所導致的。針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入人參、白朮、半夏、陳皮、甘草、生薑、紅棗煎湯,空腹服用。曾經有一個婦人,在脾臟疼痛後,出現大小便不通的問題,這是因為痰阻礙了中焦,氣機停滯在下焦所導致的,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木通,先吃藥,然後再將藥渣煎服,之後再催吐。
《集成》這本書中提到,實熱的症狀應該通利大便,可以使用八正散,只要大便順暢,小便自然就能恢復正常。如果是因為熱邪鬱積導致小便不通,可以使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滑石、木通、甘草梢等藥物,如果氣虛可以加入木香、黃耆,如果有小便疼痛可以加入黃柏、生地黃,夏天可以配合益元散服用。如果是氣血兩虛,可以使用八物湯加入黃柏、知母。
名醫李東垣曾經治療一個病人,他小便不通,眼睛突出,肚子脹得像鼓一樣,膝蓋以上的地方變得堅硬,皮膚都快要裂開了,吃不下東西,服用一些甘淡滲濕的藥物都沒有效果。李東垣認為病情很危急,必須仔細思考才能找到治療方法。他思考了半夜,終於想到:「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器官,必須藉由氣化才能將小便排出。如果服用太多滲濕利水的藥物,反而會讓疼痛加劇,這表示是氣化功能失常了。」啟玄子說過:「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產生;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化生。」甘淡的藥物都是屬陽的藥物,如果只有陽沒有陰,又怎麼能產生氣化的作用呢?於是李東垣使用滋腎丸這種以陰藥為主的藥方來治療,病人服用後就痊癒了。
名醫朱丹溪曾經治療一個孕婦,她小便不通,脈象細弱,這是因為氣血虛弱,胎兒壓迫到膀胱下方所導致的。朱丹溪想用補氣升提的藥物來治療,但是又擔心藥效太慢,會讓病人更加腹脹難受。於是就讓接生婆用香油塗抹手,伸入產道將胎兒往上托起,小便就順利排出了。之後再服用人參、黃耆、升麻等藥物來補氣。如果稍有腹脹難受,就再用手托胎兒的方法來解決。有書上記載,將孕婦倒豎起來,讓胎兒自然移動,小便就會噴濺出來,效果比用手托還好。
另外,朱丹溪還治療過一個大小便都不通的病人,醫生使用利尿的藥物,病情反而加重,脈象是右手弦滑,這是因為痰積在肺部。肺是上焦,膀胱是下焦,如果上焦被阻塞,下焦也會不通,就像滴水的容器一樣,上面的孔洞通暢,下面的水才能流出。所以朱丹溪使用藥物讓病人大量催吐,病就好了。
還有一個治療小便不通的方法,如果各種藥物都無效,病人病情危急時,可以使用這個方法,小便就能順利排出。方法是準備一個豬的膀胱,在底部開一個小孔,將鳥羽管插入,用細線將膀胱口紮緊,再用小木棍堵住,上面用黃蠟封住膀胱口,再將膀胱吹氣至七分滿,然後將膀胱口紮緊。再用手捏住鳥羽管的根部,用黃蠟封住鳥羽管,然後將鳥羽管放入尿道口,放開捏住鳥羽管的手,讓膀胱內的氣體進入尿道,自然就能排出小便,效果非常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