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 (1)

1. 補虛諸劑

(本集)養心湯,治體質素弱或兼病後思慮過多,而不寐者。

當歸身,生地黃,熟地黃,茯神(各一錢),人參,麥門冬(各錢半),五味子(十五粒),柏子仁,酸棗仁(各八分),甘草(炙四分)

水盞半,加燈心、蓮子,煎八分,食遠服。

酸棗仁湯,治大病後氣血俱虛,內亡津液,煩渴心躁,諸虛煩熱不得眠者,宜用此藥。

酸棗仁(微炒),人參(各一錢),麥門冬(三錢),竹茹(二錢)

上水二盞,龍眼肉五枚,煎七分,無時服。

(《局方》)茯苓補心湯,治思慮過多,心神憒亂,煩躁不寐。

白茯苓,白茯神,麥門冬,生地黃,陳皮,半夏曲,當歸(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水、竹葉、燈心同煎服。

(《秘驗》)琥珀多寐丸,治健忘恍惚,神虛不寐。

真琥珀,真羚羊角(細鎊),人參,白茯神,遠志(制),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豬心血和蜜丸,如芡實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燈心湯嚼下。

(《和劑》)辰砂妙香散,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煩不眠。(方見虛煩門。)

白話文:

養心湯:這個方子適合體質原本就虛弱,或是生病後想太多,導致睡不著的人。

藥材包含:當歸身、生地黃、熟地黃、茯神(各一錢)、人參、麥門冬(各一錢半)、五味子(十五粒)、柏子仁、酸棗仁(各八分)、炙甘草(四分)。

用水一杯半,加入燈心草和蓮子,煎到剩八分,在飯後服用。

酸棗仁湯:這個方子適合大病之後,氣血都很虛弱,體內津液不足,感到煩躁口渴、心神不寧,各種虛熱導致睡不著的人。

藥材包含:微炒過的酸棗仁、人參(各一錢)、麥門冬(三錢)、竹茹(二錢)。

用水兩杯,加入五顆龍眼肉,煎到剩七分,不限時間服用。

茯苓補心湯:這個方子適合因為想太多,導致心神混亂、煩躁睡不著的人。

藥材包含:白茯苓、白茯神、麥門冬、生地黃、陳皮、半夏曲、當歸(各一錢)、甘草(五分)。

加水、竹葉、燈心草一起煎煮後服用。

琥珀多寐丸:這個方子適合健忘、精神恍惚、心神虛弱導致睡不著的人。

藥材包含:真琥珀、真羚羊角(磨成粉)、人參、白茯神、遠志(製過)、甘草(各等分)。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豬心血和蜂蜜做成丸子,像芡實子那麼大,外層包金箔。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草湯嚼碎後吞下。

辰砂妙香散:這個方子適合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弱煩躁導致睡不著的人。(這個方子在虛煩門有詳細記載。)

2. 清痰火諸劑

溫膽湯,治病虛煩,心膽驚怯,自汗有痰不寐者。(方見驚悸門。)

(《養心》)滾痰丸,治痰火、實火、無故不寐。(方見痰飲門。)

白話文:

溫膽湯,用來治療因為身體虛弱引起的煩躁,以及心膽虛弱導致的容易受驚害怕,有自汗、痰多、失眠等症狀。(藥方在驚悸門。)

滾痰丸,用來治療痰火、實火,以及沒有其他原因就失眠的狀況。(藥方在痰飲門。)

3. 調和諸劑

(《靈樞》)秫米半夏湯,《靈樞經》中有此方,世醫鮮用之。久病不寐者,神效。

秫米(一升),半夏(五合)

千里長流水一斗,揚之萬遍,取清者五升,煮秫米數沸,炊以葦薪,令竭至一升半,去秫米、半夏,取汁飲之。每服一小杯,日三服。其新病者,覆杯即臥,汗之即已;久病者,三日三飲而已也。

(東垣)安神丸,治血虛心火,神亂不眠。(方見驚悸門。)

(《活人》)竹葉石膏湯,治病後煩躁不眠。

梔子烏梅湯(同前方治。)

(《局方》)歸脾湯,治病後及思慮心脾兩虛而不寐者。

(《道藏》)天王補心丹,治心腎兩虛,水火不濟,致夜不寐,心悸口乾,煩躁不定。此治本之要藥也。(二方並見虛損門。)

白話文:

調和諸劑

《靈樞》中的秫米半夏湯,雖然《靈樞經》有記載這個方子,但現在的醫生很少使用。它對於長期失眠的人,效果非常好。

配方是:秫米(一升),半夏(五合)。

用千里長流水一斗,將水來回揚動很多次,取澄清的五升水,放入秫米煮幾次,用蘆葦柴火蒸煮,讓水分蒸發到剩下一升半。去掉秫米和半夏,取藥汁飲用。每次服用一小杯,一天三次。如果是剛生病的失眠,喝完馬上就能睡著,發汗後就好了;如果是長期失眠,喝三天,一天三次就可以了。

東垣的安神丸,治療因為血虛導致心火旺盛,心神紊亂而失眠。(這個方子在治療驚悸的章節有提到。)

《活人書》中的竹葉石膏湯,治療病後煩躁而失眠。

梔子烏梅湯,和竹葉石膏湯治療的病症相同。

《局方》中的歸脾湯,治療病後以及思慮過度導致心脾兩虛而失眠的人。

《道藏》中的天王補心丹,治療心腎兩虛,水火不調,導致夜間失眠,心悸口乾,煩躁不安。這是治療根本的重要藥物。(這兩個方子在治療虛損的章節都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