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九 (1)
卷之二十九 (1)
1. 治案
一婦人身瘦,大便燥結不通,飲食少進,小腹作痛,六脈沉伏而結澀。作血虛治,用四物湯加桃仁、麻黃、煨大黃等藥,數服不通,反增飽悶;與枳實導滯丸、備急丸,下咽便吐出。蓋胃氣弱而不能納性速之藥耳。遂以備急大黃丸,外以黃蠟包之,又以細針穿一孔,令服三丸,以蠟匱者,為其不犯胃氣,故得出幽門、達大腸取效也。越二時,下燥糞一升許。
繼以四物湯加減,及潤腸丸間服,調理月餘,大便如常。
一小兒因出痘,自始出至痘愈二十五日,不通大便,肛門連大腸痛楚,號叫日甚,用蜜導法及服大小承氣湯、導滯、備急等丸,皆不效,計無所施。後惟以香油,令人含口中,用竹管灌入肛門內約半杯許,病者自覺油上行如蠕然,須臾下燥糞一二升,立安。
白話文:
一個婦人身體瘦弱,大便乾燥阻塞不通,吃得很少,小腹疼痛,把脈發現六脈沉而結澀。原先以為是血虛,用四物湯加上桃仁、麻黃、煨大黃等藥治療,吃了幾次都沒有通便,反而更加感到飽脹悶痛。改用枳實導滯丸、備急丸,一吃下去就吐出來。推測是胃氣虛弱,無法接受藥性快速的藥物。於是改用備急大黃丸,外面用黃蠟包裹,再用細針穿一個小孔,讓她服用三顆。用蠟包裹是因為這樣藥就不會直接接觸胃,因此能夠通過幽門到達大腸發揮藥效。過了兩個時辰,就排出一升左右的乾燥大便。
接著再用四物湯加減,以及潤腸丸交替服用,調理一個多月,大便就恢復正常了。
一個小孩因為出痘疹,從開始發疹到痊癒已經過了二十五天,都沒解大便,肛門連同大腸都非常疼痛,哭鬧得越來越厲害。用了蜜導法以及服用大小承氣湯、導滯、備急等丸,都沒有效果,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改用香油,讓人含在口中,再用竹管灌入肛門內大約半杯,病人感覺油向上蠕動,過一會兒就排出一兩升的乾燥大便,立刻就安穩下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