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1)

1. 齒候敘論

經曰: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又曰:齒者腎之標,骨之餘也。

巢元方云: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若髓不足,陽明脈虛,不能榮於齒,則齒病矣。

東垣曰:夫齒者腎之標,口者脾之竅,諸經多有會於口者,其牙齒是也。手足陽明之所過,上齦隸於坤土,乃足陽明胃之脈貫絡也,止而不動。下齦嚼物動而不休,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也。手陽明惡寒飲而喜熱,足陽明喜寒飲而惡熱,其病不一。牙者腎之標,亦喜寒,寒者堅牢,為病不同。

熱甚則齒動齦,齦袒脫,作痛不已,故所治療不同也。有惡寒冷之物而作痛者,有惡熱物而作痛者,又有惡寒熱之物而作痛者。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者,有惡熱飲少、寒飲多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有齒袒而為痛者,有齒為疳所蝕缺,血出而為痛者,有脾胃風熱,齒齦腫起為痛者。有齒疳臭爛穢氣不可近者,此火熱之甚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腎氣衰弱,牙齒就會鬆動脫落;腎精充足,牙齒就會堅固。」又說:「牙齒是腎的外在表現,是骨骼的剩餘部分。」

巢元方說:「牙齒是骨骼的末端,由骨髓滋養,手陽明經的分支會進入牙齒。如果骨髓不足,陽明經脈虛弱,不能滋養牙齒,牙齒就會生病。」

李東垣說:「牙齒是腎的外在表現,嘴巴是脾的孔竅,很多經脈都會匯聚在嘴巴,牙齒就是這樣。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都會經過牙齒,上面的牙齦屬於坤土,是足陽明胃經的脈絡所貫穿,靜止不動。下面的牙齦咀嚼食物,不停地活動,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脈絡所貫穿。手陽明經喜歡溫熱,討厭寒冷;足陽明經喜歡寒冷,討厭溫熱,所以它們的病症各有不同。牙齒是腎的外在表現,也喜歡寒冷,寒冷可以使牙齒堅固,它們的病症也不相同。

熱邪過盛,就會導致牙齒鬆動,牙齦外露脫落,疼痛不止,所以治療方法不同。有的怕冷的東西而牙痛,有的怕熱的東西而牙痛,有的怕冷熱的東西而牙痛。有的喜歡少量冷飲、大量熱飲而牙痛,有的喜歡少量熱飲、大量冷飲而牙痛,有的牙齒動搖而牙痛,有的牙齦外露而牙痛,有的牙齒被疳蝕缺損,出血而牙痛,有的是脾胃風熱,牙齦腫脹而牙痛,有的牙齒被疳侵蝕腐爛,散發出惡臭,令人無法靠近,這是火熱之邪太嚴重了。」

2. 諸齒病皆胃火之故

王節齋云:牙床腫痛動搖,或黑臭脫落,世人皆作腎虛,殊不知此屬陽明經濕熱。蓋齒雖屬腎而生,牙床上下屬胃與大腸二陽明經,猶木生於土也。腸胃日受美酒、甘餚、膏粱之味,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故齒不安而動搖,臭黑,脫落。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床清寧而齒自安矣。

大抵齒痛皆屬陽明胃火旺之故,且齒者骨之精華,骨乃腎之所主,外板則為牙,內床則為齒。人若腎氣強盛則齒自堅,衰則齒必為病。且手陽明之脈貫頰入於下齒縫中,灌注於牙。或風寒熱鬱,本經既病,齒則因之。輕者為宣露,齦頰浮腫;甚者則為疳、䘌、齲、脫之證。齒於之病,在乎手足陽明二經。

動搖齦脫,是以足少陰腎經主之。此三經為齒之所病也。病熱則生風,病濕則生蟲,齒病不過風寒濕熱蟲也。

白話文:

王節齋說:牙齦腫痛、牙齒鬆動,甚至發黑腐臭脫落,世人常常認為是腎虛所致,實在是不知道這是陽明經濕熱引起的。雖然牙齒源於腎,但牙齦上下屬於胃與大腸這兩個陽明經,就像樹木生長於土壤一樣。腸胃每天接受美酒、美味佳餚、肥膩食物,導致濕熱向上侵襲,牙齦就會不清爽而出現腫痛,或者出血,或者生蟲,因此牙齒不安穩而鬆動、發黑、脫落。應該瀉掉陽明經的濕熱,那麼牙齦就會清爽安寧,牙齒自然會穩固。

大體上來說,牙痛都是由於陽明胃火旺盛的緣故。而且,牙齒是骨骼的精華,骨骼是腎所主管的,外層堅硬的部分是牙,內層牙齦則是牙床。人如果腎氣強盛,牙齒自然堅固;腎氣衰弱,牙齒就必然會出問題。而且,手陽明經的脈絡貫穿臉頰進入下牙縫中,灌注到牙齒。如果風寒熱鬱積,本經已經生病,牙齒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輕微的會出現牙齦外露,牙齦和臉頰浮腫;嚴重的則會出現疳、䘌、齲、脫等症狀。牙齒的疾病,主要在手足陽明兩條經脈。

牙齒鬆動、牙齦脫落,則是由足少陰腎經所主管。這三條經脈就是牙齒疾病的根源。病邪屬熱就會生風,屬濕就會生蟲,牙齒的疾病不外乎風寒濕熱蟲這些原因。

3. 齒病多為飲食厚味毒穢積寒為患

《金丹大全書》云:令人修養倒置,漱齒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飲食之毒,余積於齒縫中,當於夜下洗刷,使垢穢不藏於齒縫,齒自不壞矣,故云晨漱不若夜漱,此善於養齒者。今觀智者,每日飯後必漱,及晨晚通有五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養之功可見矣。

白話文:

《金丹大全書》說:人們保養牙齒的方式顛倒了,每次都習慣早上才漱口,這是錯的。一天下來,食物殘渣的毒素堆積在牙縫中,應該在晚上睡前洗刷乾淨,讓污垢不留在牙縫裡,牙齒自然就不會壞了。所以說,早上漱口不如晚上漱口,這才是善於保養牙齒的人。現在觀察聰明的人,每天飯後必定漱口,加上早晚共五次漱口,牙齒就能到老都堅固潔白不壞,由此可見這樣保養的功效。

4. 走馬牙疳證

牙床腐爛,一時脫落不救,謂之走馬牙疳,言其速也。此蓋熱毒蘊積既久,故令一時發作,如火鬱於寵突之中久矣,一發而勢焰燎然,莫之能御。病此者十無一生,惟初發之時急以疳藥搽之漱之,內瀉陽明胃火,庶可愈者。

白話文:

牙齦腐爛,很快就脫落無法救治,這就叫做走馬牙疳,意思是說它發作速度很快。這大概是體內熱毒積聚很久,所以導致突然爆發,就像火悶在爐灶中很久一樣,一旦爆發就會像火勢蔓延般難以控制。罹患這種病的人,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只有在剛發病的時候趕快用治療牙疳的藥塗抹和漱口,同時內服藥瀉掉陽明胃火,或許還有可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