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1)

1. 舌候敘論

陰陽應象大論曰:南方生熱,熱生火,火屬心,心生血。心主舌,心開竅於舌。聲為笑,色為赤。又曰:舌為心之苗。

金匱真言論曰:脾開竅於口,臟精於脾,故病在舌本。(脾脈上連於舌本。)

診要經終云:厥陰終者,中熱嗌乾,善溺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

又云:心脈系舌本,脾脈絡系舌傍。一云肝脈絡舌本。

《傷寒》書云:風寒中厥陰經,則舌縮而不言。

七情所郁及心經熱壅,則舌腫滿不得息,心熱則舌裂而瘡,肝熱則舌木而硬,脾熱則舌滑而胎,肺熱則舌強。熱甚則舌燥如鋸,舌卷囊縮者不治,厥陰絕也。

白話文:

《陰陽應象大論》說:南方產生熱,熱產生火,火歸屬於心,心產生血。心主宰舌頭,心在舌頭開竅。聲音表現為笑,顏色為紅色。又說:舌頭是心的苗。

《金匱真言論》說:脾在口開竅,臟腑的精華在脾,所以疾病出現在舌根。(脾脈向上連接到舌根。)

《診要經終》說:厥陰經氣衰竭的人,會出現身體內熱、咽喉乾燥、頻尿、心煩意亂的症狀,嚴重時會舌頭捲曲、陰囊收縮而死亡。

又說:心脈聯繫著舌根,脾脈絡在舌頭兩旁。另一種說法是肝脈絡在舌根。

《傷寒論》說:風寒侵入厥陰經,就會導致舌頭萎縮而無法說話。

七情鬱結,以及心經熱氣壅塞時,會導致舌頭腫脹充滿而無法呼吸;心有熱則舌頭會裂開並生瘡;肝有熱則舌頭會麻木僵硬;脾有熱則舌頭會滑潤且有苔;肺有熱則舌頭會強硬。熱氣太盛時,舌頭會乾燥如鋸齒;舌頭捲曲陰囊收縮者,為不治之症,這是厥陰經氣衰竭的表現。

2. 自齧舌

《靈樞經》帝曰:人有齧舌者,何氣使然?此厥逆走上,肺氣背至也。少陰氣至則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治主病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有人會咬到自己的舌頭,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是因為體內氣機逆亂向上衝,使得肺氣上逆所導致的。當少陰經的氣逆亂時就會咬到舌頭;當少陽經的氣逆亂時就會咬到臉頰;當陽明經的氣逆亂時就會咬到嘴唇。這些都是因為氣機逆亂所導致的疾病,應該針對根本病因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