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二 (5)

1. 鼻痛鼻瘡諸方

(《局方》)人參順氣散(方見風門),藿香正氣散(方見嘔吐門),皆可治鼻痛。

(《直指》)杏仁細辛膏,治鼻痛。

杏仁(去皮尖),細辛,白芷(各一錢),全竭(兩枚,焙)

上為末,油調敷。

(《局方》)甘露飲(方見積熱門),黃連阿膠丸(方見嗽門)並治鼻瘡。

(《直指》)革丹散,治一切酒齄並鼻上贅肉,面生粉刺雀癍。

黃革丹(二錢半),硇砂(五分),巴豆肉(十個,去油),酒餅藥(一錢半)

上件同入罐子中,以慢火熬三四沸取下,續入研細石灰三錢、雞子清和勻畢。凡酒齄鼻以鵝毛蘸掃紅處,日一次。粉刺雀癍,小竹杖挑藥點,才見微腫便洗去。鼻上肉贅敷之,半月取出,膿血自成痂落矣。

(《和劑》)白龍丸,治酒齄鼻、面上肺風瘡。

白龍丸末逐日洗面如澡豆法,更醃少時方以湯洗去,食後常服龍虎丹一帖,(亦見和劑),半月瑩潔。

(《良方》)蓖麻子膏,治酒齄鼻、肺風面赤生瘡。

蓖麻子(去殼研),輕粉(研),瀝青(研),硫黃(研),黃蠟(各二錢),麻油(一兩)

上熬成膏,以瓷盒盛,每用少許擦於患處。

荊芥散,治肺風齄疱。

荊芥穗(四兩),防風,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殭蠶(炒),甘草(炙。各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椿根湯,治疳食口鼻。

椿根(去皮切,一升),蔥白(細切,半升),豆豉(半升),鹽(半合),川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一合)

上合和,以醋及清泔各三升煎十數沸,約一升,分作三服,有惡物下即效。小兒量大小加減。

地黃煎,治鼻生瘡,癢痛不止。

生地黃汁,生薑汁(各一合),苦參(一兩,銼),酥(三合),鹽花(二錢,後入)

上將地黃汁、生薑汁浸苦參一宿,以酥和於銅石器中煎至半,卻入鹽花,候汁入酥盡去渣,傾入盒中。每用少許滴於瘡上。諸風熱瘡亦皆治之。

梔子仁丸,治肺熱鼻發赤瘰,名曰酒齄鼻。

梔子仁(不拘多少微炒)

上為末,溶黃蠟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茶酒任下。

天柏茶,治肺火鼻紅年久,服諸藥不效。

天門冬(去心),側柏葉,細茶(各一兩)

上三味和搗一處,每日用一撮於罐中,以滾水衝入,閉氣勿泄,少時用湯當茶吃,日五七次,一月全愈。

白礬散,治肺風酒齄鼻等疾。

白礬,硫黃,乳香(各等分)

為末,綿裹塞鼻中。

硫黃散,治酒齄鼻生黑粉刺。

硫黃,輕粉(各一錢),杏仁(十四個,去皮尖)

上為細末,唾津調,臨臥時塗鼻上,早晨洗去。

(《醫林》)大風油,治酒齄鼻。

草烏尖(七個),麝香(少許)

為細末研勻,入大風油以瓦盒盛,火上調勻。先以姜擦,日三次。專治肺風鼻面赤。

白話文:

鼻痛鼻瘡諸方

鼻痛的治療方法:

  • 人參順氣散、藿香正氣散: 這些藥方都可以用來治療鼻痛。(藥方內容請參考《局方》風門和嘔吐門的相關章節。)
  • 杏仁細辛膏: 用於治療鼻痛的藥膏。
  • 成分: 杏仁(去皮尖)、細辛、白芷各一錢,全蠍(焙乾)兩枚。
  • 製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塗敷於患處。

鼻瘡的治療方法:

  • 甘露飲、黃連阿膠丸: 這兩個藥方都可以用來治療鼻瘡。(藥方內容請參考《局方》積熱門和嗽門的相關章節。)
  • 革丹散: 用於治療各種酒糟鼻、鼻上贅肉、面部粉刺和雀斑。
  • 成分: 黃革丹二錢半,硇砂五分,巴豆肉(去油)十個,酒餅藥一錢半。
  • 製法: 將以上藥材放入罐子中,用小火熬煮三四次後取出,加入研磨細的石灰三錢、雞蛋清,攪拌均勻。
  • 用法:
  • 酒糟鼻: 用鵝毛沾取藥膏塗抹紅腫處,每天一次。
  • 粉刺、雀斑: 用小竹籤挑取藥膏點在患處,稍微腫起後就洗去。
  • 鼻上贅肉: 將藥膏敷在贅肉上,半個月後取出,膿血會自然結痂脫落。
  • 白龍丸: 用於治療酒糟鼻和面部肺風瘡。
  • 用法: 將白龍丸磨成粉末,每天洗臉時像用洗面粉一樣使用,稍微停留一段時間再用熱水洗淨。飯後常服龍虎丹一帖(藥方也見《和劑》),半個月後皮膚會變得光滑潔淨。
  • 蓖麻子膏: 用於治療酒糟鼻、肺風引起的臉紅生瘡。
  • 成分: 蓖麻子(去殼研磨)、輕粉(研磨)、瀝青(研磨)、硫磺(研磨)、黃蠟各二錢,麻油一兩。
  • 製法: 將上述藥材熬製成膏狀,放入瓷盒中保存。
  • 用法: 每次取少量塗抹於患處。
  • 荊芥散: 用於治療肺風引起的膿疱。
  • 成分: 荊芥穗四兩,防風、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殭蠶(炒)、甘草(炙)各一兩。
  • 用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調服。
  • 椿根湯: 用於治療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口鼻疾病。
  • 成分: 椿根(去皮切)一升,蔥白(切細)半升,豆豉半升,鹽半合,川椒(去目和合口的,炒出汗)一合。
  • 製法: 將上述藥材混合,加入醋和淘米水各三升,煎煮十幾次後,約剩一升。
  • 用法: 分三次服用,排出污物即見效。兒童用量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 地黃煎: 用於治療鼻部生瘡,搔癢疼痛不止。
  • 成分: 生地黃汁、生薑汁各一合,苦參(切碎)一兩,酥三合,鹽花二錢(後加)。
  • 製法: 先將生地黃汁、生薑汁浸泡苦參一晚,然後用酥在銅器或石器中煎至一半,加入鹽花,待汁液被酥吸收後,去渣,倒入盒中保存。
  • 用法: 每次取少量滴在瘡上,對於各種風熱引起的瘡都有效。
  • 梔子仁丸: 用於治療因肺熱引起的鼻部發紅,俗稱酒糟鼻。
  • 成分: 梔子仁(稍微炒過,用量不限)。
  • 製法: 將梔子仁磨成粉末,用融化的黃蠟做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
  •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茶或酒送服。
  • 天柏茶: 用於治療肺火引起的鼻紅,多年不癒的情況。
  • 成分: 天門冬(去心)、側柏葉、細茶各一兩。
  • 製法: 將上述三味藥材搗碎混合。
  • 用法: 每天取一撮放入罐中,用滾開水沖泡,蓋緊不要洩氣,稍微等待後當茶飲用,每天五七次,一個月可痊癒。
  • 白礬散: 用於治療肺風引起的酒糟鼻等疾病。
  • 成分: 白礬、硫磺、乳香各等分。
  • 製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
  • 硫黃散: 用於治療酒糟鼻上生的黑粉刺。
  • 成分: 硫黃、輕粉各一錢,杏仁(去皮尖)十四個。
  • 製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唾液調和。
  • 用法: 臨睡前塗抹於鼻子上,早晨洗去。
  • 大風油: 用於治療酒糟鼻。
  • 成分: 草烏尖七個,麝香少許。
  • 製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加入大風油用瓦盒盛裝,在火上調勻。
  • 用法: 先用薑片擦拭患處,每天三次。專門治療肺風引起的鼻面發紅。
  • 二神散: 用於治療久治不癒的紅鼻子。
  • 成分: 大黃、朴硝各等分。
  • 製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
  • 用法: 塗抹在鼻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