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二 (1)
卷之六十二 (1)
1. 治鼻竅不利宜辛散苦瀉
心肺有熱而鼻為之不利也,或外傷風寒,內熱愈窒,築塞不聞,或流清涕,或癢而涕者,宜麻黃、桂枝、細辛、辛荑之辛味以散。不因外感而惟內熱煮宜芩、連、梔子之苦味以瀉之。二法為治鼻之大綱也。
白話文:
心肺有熱,導致鼻子不通暢。有時是因為外感風寒,體內熱氣更加鬱積,使得鼻腔堵塞,聽不見聲音,或者流清鼻涕,或者鼻子發癢又流鼻涕,這種情況適合用麻黃、桂枝、細辛、辛荑這些辛味的藥來疏散。如果不是因為外感,而是因為體內熱氣導致,就適合用黃芩、黃連、梔子這些苦味的藥來瀉火。這兩種方法是治療鼻子問題的主要原則。
2. 鼻多濁涕治宜清金清痰
《雜著》云:鼻多濁涕,平素鬱熱壅塞不聞香臭者,當作肺熱治之,宜清金瀉火清痰。或丸藥噙化,或末藥輕調緩服久服,無不效矣。此余所親見而屢驗者。其平時原無鼻病,今忽一時偶感風寒,而致窒塞聲重,或流清涕者,作風寒治之。
鼻熱生瘡,色紅,內無壅塞,此為血熱,宜用生地黃、四物湯加酒製片芩,酒拌紅花、生甘草、麥門冬、天門冬之類。
白話文:
如果鼻子經常流出濃稠的鼻涕,平常又因為體內鬱積的熱氣導致鼻子不通、聞不到氣味,這應該當作肺熱來治療,適合用清肺熱、瀉火、化痰的方法。可以用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或是將藥粉用少量水調開後,慢慢地、長期地服用,通常都會有效。這是我親眼見過而且多次驗證有效的。如果平常沒有鼻子方面的毛病,只是突然因為偶感風寒,導致鼻塞、呼吸聲變重,或是流出清鼻涕,那就應該當作風寒來治療。
如果鼻腔內因為發熱而長瘡,顏色是紅色的,但沒有鼻塞的狀況,這是因為血熱引起的,適合用生地黃、四物湯,再加上用酒炮製過的黃芩,以及用酒拌過的紅花、生甘草、麥門冬、天門冬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3. 鼻淵
鼻淵,經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劉河間用防風通聖散加薄荷、黃連各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鼻淵,醫書上說:膽的熱氣轉移到腦部,就會導致鼻子充滿膿液,也就是鼻淵。劉河間使用防風通聖散,再加入薄荷、黃連各二錢,用水煎煮服用。
4. 鼻酸鼻癢
鼻酸,乃痰火之所為也,宜涼膈散加荊芥穗、苦桔梗之類。
鼻癢,乃熱則生風故也,故防風通聖散加白附子、殭蠶之類。
白話文:
鼻酸的感覺,是因為體內有痰和火氣所引起的,應該使用涼膈散這類藥方,並加入荊芥穗、苦桔梗等藥材來治療。
鼻癢的感覺,是因為體內有熱,熱久了就會生風所導致的,所以應該使用防風通聖散這類藥方,並加入白附子、殭蠶等藥材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