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 (2)
卷之六十 (2)
1. 疝有七疝五疝三因之不同
古有七疝,曰厥、症、寒、盤、氣、附、狼也。其厥逆心痛,足寒,諸飲食吐不下曰厥疝。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腎曰症疝。因寒飲食,即脅下腹中盡痛曰寒疝。腹中乍滿乍減而痛曰氣疝。其痛在臍傍曰盤疝。腹中臍下有積聚曰附疝。小便與陰相引,大便難曰狼疝。
其證發時則可驗。又有石疝、血疝、陰疝、氣疝,妒疝,此五者有名而無形也。外有心疝、寒疝、肌疝、疝癖數者,其名不同,病則大同小異,世俗呼為小腸氣、膀胱氣、奔豚氣、蟠腸氣、橫弦、豎弦、偏墜、木腎、腎余、陰腫,由疝之為病,其名別也。至於張子和論七疝,曰寒、水、筋、血、氣、狐、㿗七者是也。
寒疝者,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得之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臥風冷,內多房事,宜溫劑下之,久則無子。水疝者,其狀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狀如水晶,或囊癢而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得之於飲水醉酒使內,亦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於囊中,故水冷令人為卒疝,宜以逐水之劑下之。
筋疝者,其狀陰莖腫脹,或潰膿,或痛而裡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有白物隨溲而下,久而得於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宜以降心之劑下之。血疝者,其狀如黃瓜在少腹兩傍、橫骨兩端約中,俗云便癰。得於重感春夏大燠,勞於內,使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劑下之。
氣疝者,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氣鬱脹,怒哭既罷,則氣散者是也,有一治法,以針出氣而愈者,然針有得失,宜以散氣之藥下之。或小兒亦有此疾,俗曰偏氣,得於父已年老,或年少病陰痿精怯,強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惟築賓一穴灸之。
狐疝者,其狀如丸,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狐則晝出穴而溺,夜則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來正與狐相類也,亦與氣疝大同小異,令人帶鉤鈴是也,宜以逐經流氣之藥下之。㿗疝者,其狀陰囊大如升斗,不癢不痛者是也,得之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多有之,宜以去濕之劑下之。
女子陰戶突出雖亦此類,乃熱則不禁固也,不可便認為虛寒而溫之、補之,本名曰瘕,宜以苦藥下之,以苦堅之。雖然,疝之名不同,大抵不過寒濕熱之邪氣,分三因盡之矣。稟生於胎氣者,此不內外因也。冒寒涉濕而得者外因也,酷好酒面內濕下著者內因也。總不外此三因法也。
白話文:
古代醫書提到疝氣有七種,分別是厥疝、症疝、寒疝、盤疝、氣疝、附疝、狼疝。
- 厥疝:會心痛、腳冰冷,吃東西會吐出來。
- 症疝:肚子裡脹氣,心下(胃部附近)很痛,感覺像腎臟積了東西。
- 寒疝:因為吃了寒冷的食物,導致脅下(肋骨下緣)和肚子都痛。
- 氣疝:肚子時脹時消,並且感到疼痛。
- 盤疝:疼痛位置在肚臍旁邊。
- 附疝:肚臍下方有腫塊。
- 狼疝:小便時會牽引到陰部,大便困難。
這些疝氣發作時可以明顯觀察到。另外還有石疝、血疝、陰疝、氣疝、妒疝,這五種只是有名稱,但沒有具體形態。外面也有人稱心疝、寒疝、肌疝、疝癖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病症大同小異,民間俗稱小腸氣、膀胱氣、奔豚氣、蟠腸氣、橫弦、豎弦、偏墜、木腎、腎余、陰腫等,都是因為疝氣導致的各種不同名稱。
張子和認為疝氣有七種,分別是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㿗疝。
- 寒疝:陰囊冰冷、堅硬如石頭,陰莖勃起困難,或者勃起時會牽引睪丸而疼痛,通常因為坐在潮濕的地方、冬天涉水、淋雨雪、坐在風寒的地方、性生活過多導致,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如果拖久了可能導致不孕。
- 水疝:陰囊腫痛,時常流汗,陰囊腫脹像水晶,或是陰囊搔癢流出黃水,或者按壓小腹會聽到水聲。通常因為飲酒過量、勞累出汗時又吹到風寒濕氣,導致積聚在陰囊,寒冷的水氣會導致突然發作的疝氣,應該用排除體內水濕的藥物治療。
- 筋疝:陰莖腫脹,甚至潰爛流膿,或者疼痛並且筋脈收縮,或者陰莖疼痛,痛到極點會癢,或者陰莖挺起無法縮回,或者小便時會排出白色物質,通常因為性生活過度、勞累受傷,或是因為邪術所害,應該用可以讓心氣下降的藥物治療。
- 血疝:在小腹兩側、恥骨兩端中間出現像黃瓜一樣的腫塊,民間稱作便癰。通常因為春夏天氣炎熱,過度勞累,導致氣血溢出,滲入陰囊,久而久之形成癰腫,膿液少而血多,應該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
- 氣疝:氣會從腎臟區域向上延伸到陰囊,或者因為哭鬧生氣導致脹氣,怒氣平息後氣也散去。有治療方法可以用針刺放出體內積氣,但針刺可能有風險,應該用疏散氣滯的藥物治療。小孩也可能會有這種病,民間稱作偏氣,通常是因為父親年紀老邁,或者年輕時陰莖痿軟、精氣不足,勉強行房而懷孕,胎兒在母體中就有的病。這種疝氣如果不治療,只能用艾灸築賓穴來緩解。
- 狐疝:腫塊像丸子一樣,躺下會進入腹部,站立或行走時又從腹部跑進陰囊。如同狐狸白天出洞排泄,晚上回洞休息。這種疝氣上下來回移動,和狐狸的習性很像,也和氣疝很類似,患者需要使用帶鉤子的鈴鐺來固定,應該用疏導經絡氣流的藥物治療。
- 㿗疝:陰囊腫大像一斗米,不痛不癢,通常因為潮濕的地氣所致,所以江淮一帶比較常見,應該用去除濕氣的藥物治療。
女性陰部突出也屬於這類,通常是因為熱氣導致無法固攝,不可以當作虛寒來溫補,這種情況應該稱作瘕,應該用苦味的藥物治療,用苦味來堅固。
總而言之,疝氣的名稱雖然不同,但主要都是因為寒、濕、熱的邪氣所致,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原因:一、是胎裡帶來的,這不屬於內外因;二、是冒著寒冷、涉水受濕而得,屬於外因;三、是過度飲酒、吃太多油膩食物,導致體內濕氣下注,屬於內因。總之,不外乎這三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