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內經敘論

《內經》曰: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又曰: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又曰:小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忘善悲。《甲乙經》曰:邪在小腹也,小腸病者,小腹痛引腰脊,貫肝肺。其經虛不足,則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入則上衝肝肺,客冷散於胸,結於臍,控引睪丸,上而不下,痛而入腹,甚則衝於心胸,蓋其經絡所繫屬也。啟玄子曰:控,引也。睪丸,陰丸也。

《靈樞經》曰:邪在小腸,連睪系屬腎,貫肝絡肺繫心,氣盛厥氣上衝也。

又曰:疝㿗者,陰連小腹急痛也。

《巢氏病源》云:諸疝者,陰氣積於內,復為寒氣所加,使榮衛不調,氣血虛弱,故風冷入其腹內而成疝也。疝者痛也,或少腹痛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冷,繞臍痛,自汗,或冷氣逆上搶心腹,令心痛或裡急而腹痛。此諸候非一,故云諸疝也。

《難經》曰: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

《原病式》曰:㿗疝,少腹控卵,腫急絞痛也,寒主拘縮故也,寒極而土化制之,故腫滿也。經言:丈夫㿗疝,謂陰氣連小腹急痛也,故言。婦人少腹腫,皆足厥陰之脈也。經注曰:寒氣聚而為疝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任脈發生病變,男子會出現內部結塊導致的七種疝氣,女子則會有白帶過多和腹部腫塊。

又說:肝脈脈象如果大而急促且沉,都屬於疝氣。

又說:小腹部疼痛牽引到睪丸,再向上牽引到腰部和背部,甚至向上衝到心臟,會吐出清水,並且會打嗝,嚴重時會影響心臟,容易健忘和悲傷。《甲乙經》說:病邪在小腹,是小腸的病變。小腸生病時,小腹會疼痛並牽引到腰背,並貫穿到肝臟和肺臟。當經脈虛弱時,風寒之邪就會趁虛而入。邪氣入侵後,會向上衝擊肝肺,寒氣會散佈在胸部,結聚在肚臍,牽引睪丸,向上而不向下,疼痛會延伸到腹部,嚴重時會衝擊心胸,這是因為經絡的連接所造成的。啟玄子說:牽引就是拉扯的意思。睪丸,也就是陰丸。

《靈樞經》說:病邪在小腸,會連帶到睪丸,並影響腎臟,貫穿肝臟,聯繫肺臟,並與心臟相連,氣血旺盛時會出現氣厥而向上衝。

又說:疝氣,指的是陰部連帶小腹的急迫疼痛。

《巢氏病源》說:各種疝氣,都是因為陰氣積聚在體內,又受到寒氣的侵襲,使得營衛之氣失調,氣血虛弱,所以風寒之邪會進入腹部而形成疝氣。疝氣,就是指疼痛,有的會出現小腹疼痛導致大小便困難,有的會手腳冰冷,肚臍周圍疼痛,自發性出汗,或者寒氣逆向上衝到心腹,導致心痛,或者腹部裡急後重而疼痛。這些症狀不只一種,所以稱為各種疝氣。

《難經》說:任脈發生病變,其內部會感到難以忍受的結塊,男子會因此出現七種疝氣。

《原病式》說:疝氣,是小腹牽引到睪丸,腫脹急迫並伴隨絞痛。這是因為寒氣主導收縮的緣故。寒氣到了極致,使得身體的運化功能受阻,所以會腫脹飽滿。經文說:男子疝氣,指的是陰部連帶小腹的急迫疼痛。婦女的小腹腫脹,都與足厥陰肝經的脈絡有關。經注說:寒氣聚集而形成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