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九 (1)
卷之五十九 (1)
1. 治腳氣以去濕散壅為主
腳氣是濕著為病,氣滯而成者也。楊大受云:腳氣是為壅疾,當用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如羌活導滯湯之類。故宜通用蒼、白朮、防己、南星以去濕,羌、獨活、木瓜、檳榔行氣利關節以去壅,佐以木通、牛膝引經,當歸、生地黃和血。此必用之藥也。如東垣當歸拈痛湯之類甚健,余因證之虛實寒熱、表裡輕重而施治之。此醫之通變活法也。
白話文:
腳氣這種病,主要是因為濕氣停留在體內,導致氣的運行不順暢而形成的。楊大受說,腳氣是一種阻塞性的疾病,應該使用能疏通氣機的藥物,使氣不會積滯成堵塞,像是羌活導滯湯之類的方劑。所以,一般來說,要用蒼朮、白朮、防己、天南星這些藥來去除濕氣,再用羌活、獨活、木瓜、檳榔來運行氣血、疏通關節,以去除堵塞。可以輔助使用木通、牛膝來引導藥性到達病處,並用當歸、生地黃來調和氣血。這些藥是治療腳氣時必須使用的。像李東垣的當歸拈痛湯效果就很好。我會根據病情的虛實寒熱、表裡輕重來加以變化治療。這就是醫生需要靈活應變的地方。
2. 治腳氣發散疏下貴乎得中
腳氣之病,若非外受寒濕,必是內之濕熱下流。發散固須用,太過則傷衛;疏下以去壅,太過則傷脾,恐氣不能上升反下疰而為病也。發散不及,則邪氣留連而寒熱不散;疏下不及,則濕熱壅遏而腫痛不消。全在量其勢之輕重而處治也。
白話文:
腳氣這種病,如果不是因為外在感受寒濕之氣,必定是體內濕熱之氣往下流注造成的。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固然需要,但過度發散就會傷害身體的防禦機能;用疏導向下排泄的方式去除阻塞也需要,但過度疏泄就會傷害脾胃,反而會讓氣無法上升,反而往下滯留加重病情。如果發散不足,邪氣就會滯留在體內,導致寒熱症狀無法消除;如果疏泄不足,濕熱之氣就會壅塞阻滯,導致腫脹疼痛無法消退。所以,治療的關鍵在於衡量病勢的輕重程度,並據此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法。
3. 腳氣宜砭刺
楊氏云:腳氣是為壅疾,治當以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若壅既成而盛者,砭惡血以消腫熱。經曰:蓄則腫熱。砭刺之後以藥治。
白話文:
楊氏說:腳氣這種病是因為氣血壅塞不通所引起的疾病,治療應該使用能疏通氣血的藥物,使氣血不會形成壅塞的狀態。如果壅塞已經形成而且很嚴重,可以用放血的方式來消除腫脹和發熱。醫書上說:「氣血積聚就會導致腫脹發熱。」放血之後再用藥物治療。
4. 腳氣所當禁
《活人書》云: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渫洗者,皆醫之禁也。為此洗者,其必有當禁,有不必禁,要在應變而施也。補藥之當禁,禁其始也,發散疏下之後而病屬虛者,豈可禁乎?渫洗之當禁,禁其外感濕氣乘虛襲入,為腫者內濕下疰,腫痛不能外達,豈可禁乎?補以資其弱也,洗以導其滯也,夫何禁之有?有當禁於未病之先也,如《外臺秘要》云:第一忌嗔,嗔則心煩,煩則腳氣發。又禁大語,大語則傷肺,肺傷病亦發。
又不得露足當風入水,以冷水洗足,兩腳脛尤不宜冷,雖暑月當著帛袴,至冬寒加綿,令兩脛及腿溫暖微汗尤佳。依此將息,腳氣自消,而無邪氣留連之患。夏月腠理開不宜當風取涼。涼處坐憩須得動勞關節,令其氣暢,此養生之要,拒邪之法也。每食後行二五百步,疲倦便止,腳中惡氣,隨即下散,雖浮腫氣不止也。
《發明》云:凡飲酒及乳酪勿使過度,過則傷脾,下疰於足脛胕腫,遂成腳氣,甚不可縱欲,則發。凡飲食之後宜緩行如上法。不坐濕地,不著濡衣,自免腳氣。
白話文:
《活人書》說:凡是患有腳氣的人,服用補藥,或是用熱水浸泡清洗,都是醫生所禁止的。然而,對於用熱水清洗這件事,應該要區分哪些情況是絕對禁止的,哪些情況不一定需要禁止,這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處理。服用補藥之所以應該禁止,指的是在疾病的初期,如果已經用發散、疏導的方法治療過,而且病症已經轉為虛弱,那還能禁止服用補藥嗎?用熱水清洗之所以應該禁止,指的是避免外感濕氣趁虛侵入,導致腫脹;如果是體內濕氣下注,導致腫痛難以向外發散,又怎麼能禁止用熱水清洗呢?服用補藥是為了增強體質,用熱水清洗是為了疏通阻塞,有什麼好禁止的呢?應該禁止的情況是在還沒發病之前,例如《外臺秘要》說:第一要忌諱生氣,生氣會使人煩躁,煩躁就會引發腳氣。還要禁止大聲說話,大聲說話會損傷肺氣,肺氣受損,疾病也會發作。
另外,不要讓腳裸露在風中或浸泡在水中,也不要用冷水洗腳,尤其是小腿不宜受涼,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應該穿上絲質的褲子,到了寒冷的冬天更要加穿棉褲,使小腿和腿部保持溫暖微微出汗的狀態是最好的。照這樣調養,腳氣自然會消失,也不會有邪氣滯留的隱憂。夏天毛孔張開,不宜直接吹風受涼。在涼爽的地方休息時,應該活動關節,使氣血暢通,這是養生的要訣,也是抵禦邪氣的方法。每次飯後散步兩五百步,感到疲勞就停止,腳中的濁氣會隨著散步而向下消散,即使有浮腫,氣也會逐漸消退。
《發明》說:凡是飲酒和食用乳酪都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導致濕氣下注到足部,造成腳踝腫脹,最終形成腳氣,特別是不能縱慾,否則會引發腳氣。凡是飲食過後,應該像上面說的那樣緩步行走,不要坐在潮濕的地方,不要穿著濕衣服,這樣自然可以避免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