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 (1)

1. 治自汗當清心火和胃氣實腠理三者兼之

汗出於心,熱之所致;汗出於脾,濕氣上騰;汗泄於膚,衛氣不固。所以清心,則液榮於內而為血;和胃,液周流而不騰;實腠理,則衛氣充而液不泄。知斯三者,治汗畢矣。

白話文:

汗液的生成與心有關,是因為身體的熱所導致;汗液的生成與脾有關,是因為體內濕氣向上蒸騰;汗液從皮膚排出,是因為衛外之氣不穩固。因此,清心火可以使津液在體內正常運行而化為血液;調和脾胃可以使津液在全身順暢流動而不外溢;充實腠理可以使衛外之氣充足而津液不會外洩。了解這三點,就能夠有效治療多汗的症狀了。

2. 治自汗與盜汗不同

自汗陽虛,治當補氣以衛外,盜汗陰虛,治當滋陰以榮內。衛者,陽氣;榮者,陰血。治陽者,人參、黃耆、防風、桂枝之類是也,治陰者,當歸、地黃、黃柏、黃精之類是也。

治自汗用人參、黃耆,少佐桂枝、防風達表,故云:黃耆得防風而力愈大。陽虛者,亦可少加附子,以行參耆之功。火氣上蒸,胃中濕氣亦能作汗,宜涼膈散。心火不寧,煩躁出汗者,安神丸、清心湯之類。痰飲留膈而亦能作汗,宜加二陳湯、硃砂滾痰丸之類。

白話文:

自汗是因為陽氣虛弱,治療時應當補氣來鞏固身體的防禦功能;盜汗是因為陰氣虛弱,治療時應當滋養陰氣來充實體內。衛氣,是屬於陽氣;榮血,是屬於陰血。治療陽虛的藥物,有人參、黃耆、防風、桂枝等;治療陰虛的藥物,有當歸、地黃、黃柏、黃精等。

治療自汗可以使用人參、黃耆,並少量搭配桂枝、防風來疏通表氣,所以有「黃耆得到防風的輔助,效果更好」的說法。陽氣虛弱的人,也可以少量加入附子,來加強人參、黃耆的功效。體內火氣向上蒸騰,胃中濕氣過多也可能導致出汗,這時適合使用涼膈散。心火旺盛導致煩躁出汗,可以使用安神丸、清心湯等藥物。痰飲停留在胸膈部位也可能導致出汗,這時可以在藥方中加入二陳湯、硃砂滾痰丸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