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 (1)
卷之五十 (1)
1. 驚悸為心血不足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虧,神氣不守,此驚悸之所肇端也。驚者恐也,悸者怖也,血不足則神不守,神不守則驚恐悸怖之證作矣。
白話文:
人的主導器官是心,心所主導的是血液。心血一旦虧虛,精神氣就無法守護,這就是驚悸發生的開始。所謂的「驚」是恐懼,「悸」是害怕,當血液不足時,精神就無法安定,精神不安定的話,就會出現驚恐和心悸等症狀。
2. 怔仲證與驚悸不同
怔忡證,心中惕惕,搖動而不得安靜,無時而作者是也。驚悸者,驀然而跳躍,忽聞聲而即驚,或觸事而即悸,有時而僕者是也。其為證雖少異,其為治則大同,皆不外乎心、肝、膽過勞傷觸而致者也。
白話文:
怔忡這種病症,是心中感到恐懼不安,心臟好像在跳動搖晃而無法平靜下來,這種情況會持續不斷地發生。而驚悸則是心臟突然跳動,容易因為聽到聲音就受到驚嚇,或是接觸到某些事物就感到心悸,有時候甚至會因此跌倒。雖然這兩種病症的表現略有不同,但治療方法大致相同,都脫離不了因為心、肝、膽過度勞累、受到損傷或刺激而導致的結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