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六 (8)

1. 癆瘵通用諸方

內熱蒸者,加地骨皮(四兩),牡丹皮(二兩),知母(一兩)。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一兩),烏藥(二兩),玄胡(二兩)。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一兩)。寒加肉桂。虛火陣陣作痛,加炒黑山梔仁(半兩)。頭昏目暈者,加天麻(二兩),鍾乳粉(一兩)。頭虛痛者,加大川芎(二兩)。

咳嗽,加貝母(三兩)、紫菀(一兩)、五味子(一兩)。肺熱者,麥門冬(三兩)、天門冬(一兩)、桔梗、百部(各一兩)。

足膝軟弱,或酸者,加牛膝(四兩)、石斛(二兩)。腰背痛者,加杜仲(六兩)、橘核仁(一兩)。

地黃膏,滋陰降火,養血清肝。

鮮地黃(不拘多少,搗汁。以十斤為則,和眾藥汁同熬),當歸身(一斤),芍藥(半斤),甘杞子(半斤),天門冬(六兩),川芎(二兩),麥門冬(六兩)

蓮肉(四兩),丹皮(二兩),知母,地骨皮(各三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上將眾藥用水二斗煎一斗,去渣淨,用生地黃汁同熬成膏。

參朮膏,治虛勞,脾胃虛弱,不能運用,或脹,或瀉,神效。

人參,白朮(土炒。各一斤),薏苡仁(八兩,炒熟),蓮內(六兩,去心皮),黃耆(四兩,蜜水炒),茯苓(四兩),神麯(炒二兩),澤瀉,甘草(炙。各五錢)

上如前法熬膏,或為細末,飲湯調服二三錢。

金櫻膏,治虛勞遺精,白濁最效。

金櫻子(經霜後,採紅熟者,不拘若干,撞去剌,切開,去子搗碎煮之,濾渣淨用,復將滓榨汁乾用,熬成膏,法見制門),枸杞子(四兩),揀人參(二兩),薏苡仁(五兩),山藥(二兩),杜仲(薑汁炒,四兩),芡實肉(四兩),山茱萸肉(四兩),益智仁(一兩),青鹽(三錢),桑螵蛸(二兩,新瓦焙燥)

上咀,同熬二次,去渣,熬成膏,和金櫻膏對半和勻,空心滾白湯下三四匙。

河車補陰丸,治酒色過度,血氣俱虛,腎臟羸憊,虛火上炎,咯血,咳痰多嗽,盜汗勞熱,漸成骨蒸,最宜服此。

紫河車(一具,製法見總制),川黃柏(二兩、鹽酒拌,曬乾炒褐色),知母(鹽酒炒一兩),人參,龜板(一兩,酥炙,去裙),熟地黃(四兩,酒浸),枸杞子(二兩),牡丹皮,茯苓(各一兩),澤瀉,五味子,青鹽(各五錢)

上各制,日乾,為細末,山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白話文:

癆瘵通用諸方

如果體內發熱像蒸一樣的,要加地骨皮四兩、牡丹皮二兩、知母一兩。女性要加用童便浸泡過的香附子一兩、烏藥二兩、玄胡二兩。不論男女,如果胃部疼痛,要加草豆蔻一兩。如果怕冷,要加肉桂。如果虛火時常發作引起疼痛,要加炒黑的山梔仁半兩。如果頭暈眼花,要加天麻二兩、鍾乳粉一兩。如果頭部空虛疼痛,要加大川芎二兩。

如果咳嗽,要加貝母三兩、紫菀一兩、五味子一兩。如果是肺熱,要加麥門冬三兩、天門冬一兩、桔梗一兩、百部一兩。

如果腳和膝蓋軟弱無力,或是感到酸痛,要加牛膝四兩、石斛二兩。如果腰背疼痛,要加杜仲六兩、橘核仁一兩。

地黃膏,具有滋養陰液、降低虛火、補血清肝的功效。

取新鮮生地黃(用量不拘,搗汁。若以十斤為標準,就和其他藥汁一起熬),當歸身一斤,芍藥半斤,枸杞子半斤,天門冬六兩,川芎二兩,麥門冬六兩,蓮子肉四兩,牡丹皮二兩,知母三兩,地骨皮三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

以上藥材加水兩斗煎煮成一斗,去除藥渣,將藥汁和生地黃汁一起熬成膏。

參朮膏,治療虛勞、脾胃虛弱、消化功能差、容易腹脹或腹瀉,效果很好。

取人參一斤,炒白朮一斤,炒熟的薏苡仁八兩,去心皮的蓮子肉六兩,蜜水炒過的黃耆四兩,茯苓四兩,炒神麯二兩,澤瀉五錢,炙甘草五錢。

以上藥材按照之前熬膏的方法熬成膏,或者磨成細粉,用開水送服二三錢。

金櫻膏,治療因虛勞引起的遺精和白濁,效果非常好。

取經霜後的紅色熟透的金櫻子(用量不拘,去除刺,切開去除種子搗碎煮,濾渣取汁,再將藥渣榨汁乾用,熬成膏,具體方法參考制膏門),枸杞子四兩,挑選好的參兩二,薏苡仁五兩,山藥二兩,薑汁炒過的杜仲四兩,芡實肉四兩,山茱萸肉四兩,益智仁一兩,青鹽三錢,新瓦焙乾的桑螵蛸二兩。

以上藥材一起煎煮兩次,去除藥渣,熬成膏,和金櫻子膏對半混合均勻,空腹用熱開水送服三四匙。

河車補陰丸,治療因酒色過度導致氣血兩虛、腎臟衰弱、虛火上炎引起的咯血、多痰咳嗽、盜汗勞熱、逐漸出現骨蒸等症狀,最適合服用此藥。

取紫河車一副(製作方法參考總制),鹽酒拌炒乾的川黃柏二兩,鹽酒炒的知母一兩,人參一兩,酥油炙過的龜板一兩(去除裙邊),酒浸過的熟地黃四兩,枸杞子二兩,牡丹皮一兩,茯苓一兩,澤瀉五錢,五味子五錢,青鹽五錢。

以上藥材分別處理好,曬乾後磨成細粉,用山藥糊製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用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