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濟生》)桔梗湯,治肺癱咳嗽膿血,咽乾多渴,大便難,小便赤澀。
桔梗,貝母,薏苡仁(各七分),百合(蒸,五分),當歸,枳殼,栝蔞仁,桑白皮(各七分),黃耆(一錢),甘草節,杏仁(炒去皮尖),防己(七分)
上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大便秘加大黃。
(《和濟》)團參飲子,治七情飢飽失宜,致傷脾肺,咳唾膿血,漸成肺癰癆瘵之證。(方見咳嗽門。)
(《金匱》)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癰喘急不得臥。(方見喘門。)
葶藶散,治肺癰氣急,睡臥不安,心胸脹滿。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百合,白附子,北五味子,甘草節,人參,款冬花,百藥煎,紫菀(半兩),硃砂(二錢半,另研)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燈心湯調下。
升麻湯,治肺癰吐膿血作臭氣。
升麻,苦桔梗,薏苡仁,地榆,黃芩,牡丹皮,芍藥(各錢半),生甘草(三錢)
上咀,分兩服,每服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理肺膏,治肺癰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訶子肉,百藥煎,五味子,人參,紫菀,杏仁(去皮尖炒),款冬花,甜葶藶(炒),知母,百合,生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用茅根(洗淨)三斤,搗自然汁,入瓦器中熬成膏,更入好蜜二兩再熬,候冷和藥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
棗膏丸,治肺積在右脅下如杯,發為癰。
陳皮,苦桔梗,甜葶藶(炒)
上等分為末,煮棗肉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黃昏湯,治咳有微熱煩滿,心胸甲錯,是為肺癰。
黃昏皮(手掌大一片)
銼咀,水三碗,煎一碗,分三服。(黃昏即合昏皮。)
如聖湯(即甘桔湯)治肺癰咳嗽,唾膿血,胸滿振寒,咽乾不渴,時出濁沫,氣息腥臭,久久吐,狀如米粥,多服之效。
排膿散,治肺癰吐膿,以此排膿補肺。
黃耆(生用,一兩)
銼咀,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溫服。
消膿飲,治肺癰,膿腥氣上衝,嘔而咳嗽。
南星(制),半夏(制),知母,貝母,生地黃,阿膠(炒),川芎,桑白皮,防風,射干,桔梗,甘草,天門冬,杏仁,薄荷,紫蘇,白芷,白芨,烏梅(各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後溫服。
五味湯、紫菀散、葶藶大棗瀉肺湯,並治肺痿肺癰,嗽膿血年久不愈者效。(方見前咳嗽門。)
(《醫說》),白芨散治肺癰咳唾膿血及肺破不愈最效。(方見咳嗽門易簡方中。)
白話文:
[藥方]
桔梗湯:治療因肺部虛弱導致的咳嗽、咳膿血、咽喉乾燥且口渴、大便困難、小便赤黃等症狀。 藥材包含:桔梗、貝母、薏苡仁(各7分)、蒸過的百合(5分)、當歸、枳殼、栝蔞仁、桑白皮(各7分)、黃耆(1錢)、甘草節、炒過的杏仁(去皮尖)、防己(7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入兩碗水中,放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如果大便秘結,可以加入大黃。
團參飲子:治療因情緒不佳、飲食不當導致的脾肺損傷,引起的咳嗽、咳膿血,逐漸發展成肺癰(肺膿瘍)、肺癆(肺結核)等疾病。(此方見咳嗽門。)
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因肺癰引起的喘息急促、無法平躺的症狀。(此方見喘門。)
葶藶散:治療因肺癰引起的呼吸急促、睡臥不安、胸悶腹脹等症狀。 藥材包含:炒過的甜葶藶(1兩,隔紙炒)、百合、白附子、北五味子、甘草節、人參、款冬花、百藥煎、紫菀(各半兩)、另外研磨的硃砂(2錢半)。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後以燈心草湯送服。
升麻湯:治療因肺癰引起的吐膿血且有臭氣的症狀。 藥材包含:升麻、苦桔梗、薏苡仁、地榆、黃芩、牡丹皮、芍藥(各1錢半)、生甘草(3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分兩次服用。每次取一份,加入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溫服。
理肺膏:治療因肺癰引起的咳嗽、咳痰不利、胸悶等症狀。 藥材包含:訶子肉、百藥煎、五味子、人參、紫菀、炒過的杏仁(去皮尖)、款冬花、炒過的甜葶藶、知母、百合、生甘草(各半兩)。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用三斤洗淨的茅根搗汁,放入瓦器中熬成膏,再加入兩兩蜂蜜繼續熬煮。冷卻後,和藥末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以白開水送服。
棗膏丸:治療因肺部積聚(在右脅下如杯狀),發為肺癰的症狀。 藥材包含:陳皮、苦桔梗、炒過的甜葶藶。 用法:將上述藥材等份研磨成末,用棗肉煮爛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以米湯送服。
黃昏湯:治療因咳嗽、有輕微發熱、煩躁、胸部皮膚如甲錯般粗糙,這都屬於肺癰的症狀。 藥材包含:黃昏皮(手掌大一片,黃昏即合昏皮)。 用法:將黃昏皮切碎,加入三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分三次服用。
如聖湯(即甘桔湯):治療因肺癰引起的咳嗽、咳膿血、胸悶、發冷顫抖、咽喉乾燥但不口渴、時常吐出濁痰、呼吸帶有腥臭味,久病者吐出的痰液像米粥一樣,多服用有效。
排膿散:治療因肺癰吐膿,此方可以排出膿液,並補養肺氣。 藥材包含:生黃耆(1兩)。 用法:將黃耆切碎,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溫服。
消膿飲:治療因肺癰引起的膿液腥臭上衝、嘔吐、咳嗽等症狀。 藥材包含:製南星、製半夏、知母、貝母、生地黃、炒過的阿膠、川芎、桑白皮、防風、射干、桔梗、甘草、天門冬、杏仁、薄荷、紫蘇、白芷、白芨、烏梅(各5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入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兩枚大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溫服。
五味湯、紫菀散、葶藶大棗瀉肺湯:這些藥方都用於治療肺痿、肺癰引起的長期咳嗽、咳膿血等症狀,久治不愈者也有效。(這些藥方都記載在之前的咳嗽門。)
白芨散:治療因肺癰引起的咳嗽、咳膿血,以及肺部破損難以癒合等症狀,療效顯著。(此方記載在咳嗽門中的易簡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