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11)

1. 收斂止嗽諸方

上為末,紙捲成條,每切一節三五分重,焚爐中,開口吸菸入喉。

萬山觀蘆吸散,治男婦一切風寒咳嗽喘急。

款冬花(三錢),鵝管石,佛耳草(各二錢),枯礬(五分),甘草(炙,錢半),官桂(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竹筒吸入喉內,日夜三服即嗽止。

(《秘方》)齏湯煎,治諸般咳嗽不已。

粟殼,烏梅肉,陳皮,人參,木香,五味子,桔梗,杏仁,石膏,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八錢,齏水二盞煎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紙捲成細條,每條切成三到五分重的小段,放入爐中點燃,張口吸入煙霧到喉嚨。

名為「萬山觀蘆吸散」的藥方,可以治療男女各種因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

藥材包含:款冬花(三錢)、鵝管石、佛耳草(各二錢)、枯礬(五分)、炙甘草(一錢半)、官桂(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竹筒吸入喉嚨內,早晚三次服用,咳嗽就會停止。

這個名為「齏湯煎」的藥方,可以治療各種久咳不止的情況。

藥材包含:粟殼、烏梅肉、陳皮、人參、木香、五味子、桔梗、杏仁、石膏、炙甘草(各等分)。

每次取藥粉八錢,用兩碗米湯煎煮後服用。

2. 劫嗽諸方

(《集成》)一捻金,治遠年近日諸般咳嗽。

知母,貝母(各一兩),

上為末。巴豆三十粒去油存性另研,次入藥和勻。每服一字,姜三片,兩面蘸藥細嚼便睡即愈。

五味子丸,劫咳嗽如神。

五味子(五錢),甘草(二錢半),五倍子,風化硝(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子大,噙化。

(丹溪)百藥煎,劫嗽立止。

百藥煎,訶子,荊芥穗(各等分),為末蜜丸,噙化。

(《宣明》)寧神散(即寧肺散,見前斂門),自汗咳嗽,常年不愈者,服之立止。

法制半夏,治一切痰嗽。

取大半夏滾湯泡七次,去皮焙乾,又以朴硝湯泡七次,米泔浸一日夜控干。每半夏一兩,白礬一兩研細,溫水化浸半夏,頻頻攪動,夏三日,冬放暖處五日,取出焙乾,用薑湯慢火內煮,勿滾,候薑湯沸熱,取出焙乾。每服三五粒,或為末薑湯調服。

法制杏仁,治一切氣嗽。

杏仁(半斤,去皮尖)

童便浸,一日一換,夏一日三換,浸半月控洗焙乾,研極細末。每服一棗大,薄荷湯點蜜,食後調服,數劑全愈。

白話文:

一捻金,適用於治療多年或新近發生的各種咳嗽。

將知母、貝母各一兩磨成粉末。另外將巴豆三十粒去除油脂保留藥性,研磨成粉,然後將巴豆粉與之前的藥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少許,約一字(古代的計量單位,指少量),配上三片薑,兩面都沾上藥粉細嚼,然後立即睡覺,病症就會痊癒。

五味子丸,治療咳嗽效果顯著。

將五味子五錢、甘草二錢半、五倍子、風化硝各一錢,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芡實子,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百藥煎,能迅速止咳。

將百藥煎、訶子、荊芥穗各等份,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寧神散(又名寧肺散,之前在「斂門」篇有提到),適用於治療自汗咳嗽,長期不癒的患者,服用後能立即止咳。

法製半夏,可治療各種痰嗽。

取大半夏用滾燙的熱水浸泡七次,去除外皮後烘乾,再用朴硝水浸泡七次,之後用米泔水浸泡一整夜,瀝乾水分。每半夏一兩,加入白礬一兩磨成的細粉,用溫水化開浸泡半夏,頻繁攪動。夏季浸泡三天,冬季則放在溫暖的地方浸泡五天,取出後烘乾。再用薑湯以小火慢煮,不要煮滾,等薑湯煮熱後取出烘乾。每次服用三到五粒,或磨成粉用薑湯調服。

法製杏仁,可治療各種氣喘咳嗽。

取杏仁半斤(去除外皮和尖端),用童子尿浸泡,每天更換一次,夏季則一天更換三次,浸泡半個月後,瀝乾洗淨,烘乾並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約一棗子大小的量,用薄荷湯加入蜂蜜調和,在飯後服用,服用幾次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