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6)

1. 虛寒咳嗽諸方

(仁齋)理中丸,補肺止寒嗽。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加炒阿膠五味,水一盞煎服。

(《和劑》)胡椒理中湯,治肺虛感寒,氣不宣通,咳嗽喘急,胸膈氣促,不進飲食,嘔吐痰涎。

胡椒,蓽茇,良薑,乾薑,細辛,甘草(炙),白朮,陳皮(去白),款冬花(各等分),

上水盞半,藥四錢,煎八分,食後溫服,或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湯送下。

溫肺湯,治肺虛寒飲,發則咳嗽,不能坐臥,嘔吐涎沫,不思飲食。

陳皮,半夏,肉桂,乾薑,白芍藥,杏仁(各一錢),五味子,細辛,甘草(各四分),

水盞半,煎八分,食後服。仁齋方有阿膠無芍藥。

(仁齋)補肺湯,治肺虛氣怯久嗽。

陳皮,半夏,紫菀,款冬花,阿膠,桔梗,紫蘇,杏仁,桑白皮,青皮,細辛,五味子,草果,甘草,砂仁,石菖蒲(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加味理中湯,治脾肺俱虛,咳嗽不已。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陳皮,半夏,乾薑,五味子,細辛(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發明》)半夏溫脾湯,治虛寒喘嗽。(方見痰門。)

(《醫林》)貝母湯,治久嗽虛寒不已。

貝母(薑汁浸半日),五味子,桑白皮,黃芩,陳皮(各二錢),半夏,甘草(炙),桂心,柴胡,木香(各半錢),杏仁(去皮尖炒,十四粒),乾薑(炮,一分半),

上咀作二服,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仁齋)真武湯,治少陰腎證,水飲與裡寒合而作嗽,腹痛下利。

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熟附子(半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半,加生薑、細辛、五味子各五分,水一盞,煎八分,食前服。凡年高人,氣弱久嗽通用,仍間服養正丹。

橘皮半夏湯,治寒嗽冷則發。

橘皮,半夏(制。各三錢),

上水盞半,姜十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

白話文:

[虛寒咳嗽諸方]

理中丸(仁齋): 用於補益肺氣、止住因虛寒引起的咳嗽。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可加入炒過的阿膠五味一起,用水一碗煎煮後服用。

胡椒理中湯(《和劑》): 用於治療因肺虛感受寒邪,導致氣機不暢、咳嗽氣喘、胸悶氣短、食慾不振、嘔吐痰液等症狀。

藥材包含:胡椒、蓽茇、良薑、乾薑、細辛、炙甘草、白朮、去白陳皮、款冬花,各等份。

用水一碗半,加入藥材四錢,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溫服。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溫肺湯: 用於治療因肺虛有寒飲,發作時會咳嗽,無法坐臥,嘔吐痰涎,不思飲食等症狀。

藥材包含:陳皮、半夏、肉桂、乾薑、白芍藥、杏仁各一錢;五味子、細辛、甘草各四分。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仁齋的方子有阿膠但沒有白芍藥。

補肺湯(仁齋): 用於治療因肺虛氣弱引起的長期咳嗽。

藥材包含:陳皮、半夏、紫菀、款冬花、阿膠、桔梗、紫蘇、杏仁、桑白皮、青皮、細辛、五味子、草果、甘草、砂仁、石菖蒲,各等份。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七錢,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溫服。

加味理中湯: 用於治療因脾肺都虛弱而引起的持續咳嗽。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乾薑、五味子、細辛,各等份。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七分,飯後稍遠服用。

半夏溫脾湯(《發明》): 用於治療因虛寒引起的喘嗽。(這個方子在痰門裡有詳細介紹)

貝母湯(《醫林》): 用於治療久咳不癒、體質虛寒的症狀。

藥材包含:用薑汁浸泡半日的貝母、五味子、桑白皮、黃芩、陳皮各二錢;半夏、炙甘草、桂心、柴胡、木香各半錢;去皮尖炒過的杏仁十四粒;炮製過的乾薑一分半。

將上述藥材切碎分成兩次服用,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飯後稍遠服用。

真武湯(仁齋): 用於治療因少陰腎虛,導致水飲和體內寒邪結合而引起的咳嗽、腹痛、腹瀉等症狀。

藥材包含: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熟附子半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散開,每次服用二錢半,加入生薑、細辛、五味子各五分,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此方適用於年紀大、體弱、久咳的患者,期間可搭配養正丹服用。

橘皮半夏湯: 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咳嗽,遇冷則發作。

藥材包含:橘皮、製半夏各三錢。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十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八分,趁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