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卷下 (19)
卷下 (19)
1. 脾胃將理法
白粥、粳米、綠豆、小豆、鹽豉之類,皆淡滲利小便,且小便數不可更利,況大瀉陽氣,反行陰道。切禁濕面,如食之覺快,勿禁。
藥中不可服澤瀉、豬苓、茯苓、燈心、琥珀、通草、木通、滑石之類,皆行陰道,而瀉陽道也;如渴,如小便不利,或閉塞不通則服,得利勿再服。
忌大咸,助火邪而瀉腎水真陰;及大辛味,蒜、韭、五辣、醋、大料物、官桂、乾薑之類,皆傷元氣。
若服升沉之藥,先一日將理,次日腹空服,服畢更宜將理十日;先三日尤甚,不然則反害也。
夫諸病四時用藥之法,不問所病,或溫或涼,或熱或寒,如春時有疾,於所用藥內加清涼風藥;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藥;秋月有疾,加溫氣藥;冬月有疾,加大熱之藥,是不絕生化之源也。錢仲陽醫小兒,深得此理。《內經》:必先噦氣,毋伐天和,是為至治。又曰:無違時,無伐化。
又曰:無伐生生之氣。皆此常道也。用藥之法,若反其常道,而變生異證,則當從權施治。假令病人飲酒,或過食寒,或過食熱,皆可以增病。如此,則以權衡應變治之。權變之藥,豈可常用乎。
白話文:
脾胃調理方法
白粥、粳米、綠豆、紅豆、豆豉等食物,都具有清淡滲濕、利小便的功效,但小便次數太多就不宜再過度利尿了,更何況過度利尿會大量耗損陽氣,反而會使陰氣更盛。要切記避免食用濕麵,如果吃了覺得舒服,可以不必禁止。
藥物方面,不可以服用澤瀉、豬苓、茯苓、燈心草、琥珀、通草、木通、滑石等藥物,這些藥物都會使陰氣過盛,而耗損陽氣;如果口渴、小便不順暢或閉塞不通時才能服用,一旦小便通暢就不要再繼續服用。
要忌吃太鹹的食物,因為太鹹會助長火邪而耗損腎水真陰;也要忌吃太辛辣的食物,如蒜、韭菜、辣椒、醋、大料、肉桂、乾薑等,這些都會損傷元氣。
如果要服用需要升降氣機的藥物,應該提前一天調理脾胃,第二天空腹服用,服藥後還要繼續調理十天;尤其前三天更要注意,否則反而會產生危害。
各種疾病在不同季節用藥的方法,不論患的是什麼疾病,是溫性、涼性、熱性或寒性的,如果春天生病,就在所用藥物中加入清涼祛風的藥;夏天生病,就加入大寒的藥;秋天生病,就加入溫補氣的藥;冬天生病,就加入大熱的藥,這樣做才能維持身體生生不息的能量。錢仲陽醫治小兒疾病,深得這個道理。《黃帝內經》說:必須先調順氣機,不要破壞身體的自然平衡,這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又說:不要違背時令,不要破壞自然的變化。
又說:不要損害身體的生生之氣。這些都是平常的道理。用藥的方法,如果違反這些常理,而導致產生新的異常症狀,就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來治療。例如病人飲酒、過食寒涼或過食燥熱的食物,這些都可能加重病情。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治療。這種權宜應變的藥物,怎麼可以常常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