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釋謎》~ 卷四 (8)
卷四 (8)
1. 自汗症治
錢乙曰。六陽虛汗。上至頂。不過胸也。不須治之。
曾氏曰。小兒脾虛。自汗。多出額上。沾黏人手。速救胃氣。沉香飲。脾虛瀉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時。遇瀉則無。瀉過即有此候。大虛急當補脾。益黃散、參苓白朮散。肺虛自汗。右臉色多㿠白。肺脈按之無力。蓋久因咳嗽連聲不已。痰滯不活。乃肺經虛氣上壅。致令汗出。
宜補肺散。及以藿香飲調脾。此又益母救子之義也。慢驚自汗。遍體俱有。其冷如冰。此症已危,金液丹、固真湯。實症自汗。外因感冒風邪發熱。無問昏醒。浸淫汗出。當急救表解肌。百解散。胃怯汗。上至頂。下至臍。此胃虛。當補胃。益黃散。
白話文:
錢乙說,六陽經虛弱引起的虛汗,汗出只到頭頂,不會超過胸部,這種情況不需要治療。
曾氏說,小兒因脾胃虛弱而自汗,多半出現在額頭上,汗水黏膩沾手。要趕快調理脾胃之氣,可以用沉香飲。脾虛引起的腹瀉型自汗,汗冷且遍佈全身,時有時無,腹瀉時反而不出汗,腹瀉過後又會出現這種狀況。若身體非常虛弱,應趕快補脾,可以用益黃散或參苓白朮散。肺虛引起的自汗,右邊臉色多半蒼白,把脈時肺脈無力。這多半是因為長期咳嗽不止,痰液積滯不通,導致肺經虛氣上壅,造成出汗。
應當用補肺散,並用藿香飲來調理脾胃,這也是如同母親保護孩子的道理。慢驚風引起的自汗,汗遍佈全身,而且冰冷,這種情況已經很危險,可以用金液丹或固真湯。實證引起的自汗,是因外感風邪發熱,不論是否昏迷,汗水不斷滲出,應當趕快解表散肌,可以用百解散。胃氣虛弱引起的汗,上到頭頂,下到肚臍,這是胃虛的表現,應當補胃,可以用益黃散。
2. 盜汗症治
錢乙曰。小兒睡而自汗出者。肌肉虛也。止汗散。遍身汗出者。香瓜丸。
薛己曰。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蓋陽為衛氣。陰為營血。血之所主。心也。所藏。肝也。熱搏於心。故液不能內斂。而外泄於皮膚。人臥則靜而為陰。覺則動而為陽。故曰自汗屬陽。盜汗屬陰也。多因心腎不交。水火不能既濟。腎虛則閉藏之令失守。故有是症。因血虛內熱。
當歸六黃湯。心經有熱。導赤散。肝經虛熱。六味丸。血脫盜汗。當歸補血湯。肝膽風熱。柴胡清肝湯。
白話文:
錢乙說:小孩子睡覺時自己流汗,是因為肌肉虛弱。可以用止汗散來治療。如果全身都流汗,可以用香瓜丸。
薛己說:白天清醒時流汗屬於陽氣虛弱,睡覺時流汗屬於陰氣虛弱。陽氣是負責保護體表的衛氣,陰氣是負責滋養身體的營血。血的主要功能是滋養心臟,儲藏在肝臟裡。如果熱邪侵襲心臟,津液就無法內斂,而向外從皮膚排泄出來。人躺下睡覺時,身體處於靜止狀態,屬於陰,醒來活動時,身體處於活動狀態,屬於陽。所以說白天清醒時流汗屬於陽虛,睡覺時流汗屬於陰虛。多半是因為心腎功能失調,導致水火無法相互協調。腎虛時,固攝精液的功能失常,所以就會有盜汗的症狀。也可能是因為血虛導致體內虛熱。
可以用當歸六黃湯來治療。如果是心經有熱,可以用導赤散。如果是肝經虛熱,可以用六味丸。如果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的盜汗,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如果是肝膽有風熱,可以用柴胡清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