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幼科釋謎》~ 卷四 (2)
卷四 (2)
1. 春溫風溫夏熱秋燥冬寒症治
身痛用羌活。然不過一劑。傷風症亦肺病為多。前、杏、枳、桔之屬。辛勝即是汗藥。蔥豉湯乃通用要方。若肢冷寒戰。嘔吐自利。或身無熱。即從中寒里症。三陰須分。但小兒太陰中寒最多。厥陰間有。若冬令應寒。氣候溫暖。當藏反泄。即能病。名曰冬溫。溫為欲熱之漸。
非寒症得汗即解。若涉表邪一二。裡熱必兼七八。是癮疹丹痧。非徒風寒。或外受之邪。與里邪相搏。亦令鬱於經絡。或飲醇厚味。裡熱熾烈。而衛氣不與營氣相和。或不正直入內侵。即有腹痛下痢諸症。其治法必以里症為主。稍兼清散。設用辛溫。禍不旋踵。至於痧痘時癘。
須分四氣也。
白話文:
身體疼痛,可以使用羌活來治療,但通常服用一劑即可。感冒症狀大多也與肺部問題有關,可以使用前胡、杏仁、枳殼、桔梗等藥物。辛味藥性發散,就是發汗藥。蔥豉湯是常用的基本藥方。如果出現手腳冰冷、發抖、嘔吐、腹瀉,或者身體沒有發熱,那就是屬於中寒的裡症。三陰經脈必須仔細分辨,但小孩子通常是太陰經中寒最多,厥陰經偶爾也會有。如果冬天應該寒冷,但氣候卻溫暖,就會出現應該收藏的陽氣反而向外洩散的現象,這樣就會生病,這種病就叫做冬溫。溫病是即將轉為熱病的徵兆。
不是寒症,如果發汗就會痊癒。如果只是稍微有表邪,那體內就一定有七八分的熱邪。這種情況像是癮疹、丹痧,不單純是風寒引起的。或者是外感邪氣與體內邪氣互相搏鬥,也會鬱積在經絡之中。或者因為飲酒、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導致體內熱邪過於旺盛,使得衛氣與營氣不調和,或者不正的邪氣侵入體內,就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治療方法必須以治療裡症為主,稍微搭配一些清熱散邪的藥物。如果使用辛溫藥物,會很快加重病情。至於痧症、痘症、時疫,都要根據四時的氣候來區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