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幼科釋謎》~ 卷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6)

1. 瀉病原由症治

鰲按。疳積䖦瀉。䖦者脹也。其症必目胞腫。腹脹。喜飲水。利色無常。日見消瘦。

白話文:

註解:疳積引起的腹瀉,所謂的「䖦」就是腹脹的意思。這種病症一定會出現眼皮浮腫、肚子脹脹的、喜歡喝水、拉肚子的顏色不固定、而且每天都會看到身體消瘦下去的情況。

2. 痢疾

東垣有言。凡發痢疾。白則傷氣。赤則傷血。赤白相兼。氣血都怫。東垣此言。千古無匹。請申論之。昭昭若揭。

惟肺主氣。氣傷肺遏。白由肺來。暑濕所折。惟心主血。血傷心熱。赤自心來。暑濕是結。至若痢黃。乃脾胃泄。暑濕傷土。飲食無節。黃中白垢。肺脾氣鬱。黃中赤穢。心脾氣奪。

五臟俱傷。五色痢溢。治必求本。審之貴悉。因熱因寒。斯言恍惚。痢必腹痛。後重裡急。乃氣不宜。津液凝澀。每一滯行。腸痛如刮。大腸既瘀。小腸亦窒。陰陽不分。虛實更疊。內經之言。其因不一。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少陽在泉。火淫如爇。民病注瀉。赤白俱出。

此皆病因。非病從發。至於噤口。至於休息。痢至於此。多死少活。審脈察症。毋少輕忽。方藥所投。庶保無失。

白話文:

張元素(東垣)說過,凡是發生痢疾,拉出白色黏液就代表傷到氣,拉出紅色血便就代表傷到血。如果紅白相間,就是氣血都出了問題。張元素的這番話,真是千古以來無人能比的精闢見解。現在讓我來詳細說明:這道理就像揭開覆蓋的布一樣清晰明白。

肺主要掌管氣,氣受到損傷,肺的功能就會受到阻礙,白色黏液就是從肺而來,是因為暑濕之氣折損了肺的功能。心主要掌管血,血受到損傷,心就會發熱,紅色血便就是從心而來,是暑濕之氣凝結在體內造成的。至於拉出黃色痢疾,那是因為脾胃洩泄,暑濕之氣傷到脾胃,飲食又不節制所導致。

如果黃色痢疾中帶有白色黏垢,那是肺和脾的氣都鬱積了。如果黃色痢疾中帶有紅色穢物,那是心和脾的氣都被奪走了。五臟都受到損傷,就會拉出各種顏色的痢疾,治療時一定要找到病根,仔細審察病情。有人說痢疾是因熱或因寒而起,這種說法很模糊不清。痢疾一定會伴隨腹痛,以及裡急後重的感覺,這是因為氣不順暢,導致津液凝滯不流通。每次大便難以排出,腸子就會像被刮一樣的疼痛。大腸阻塞,小腸也會跟著不通暢。此時陰陽失調,虛實狀況不斷變化。

《內經》說過,引起痢疾的原因不只一種,春天受到風邪侵襲,夏天就會發生飧泄。如果少陽經在泉,火氣過盛,就會導致百姓發生注瀉,並且拉出紅白相間的痢疾。這些都是病因,而不是疾病發作的原因。

一旦發生噤口痢(無法進食),或是需要長期靜養休息,痢疾發展到這種程度,多半會死亡,很少能存活。所以診斷時,必須仔細審察脈象和症狀,千萬不能輕忽大意。用藥時也要謹慎,才能確保治療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