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釋謎》~ 卷三 (7)
卷三 (7)
1. 諸積分辨
王肯堂曰:乳積者,其候但是吐下乳來,有酸臭氣,因啼叫未已,遽與乳吃,停滯不化而得,兼面青黃,發熱作渴,多睡口瘡,漸漸黃瘦,腹內結塊不散。茅先生用丁香散開胃後,用牛黃丸取下乳積,後用勻氣散,常服健脾散,即愈。
食積者,肚硬而熱,或瀉或嘔,因飲食過飽,飽後即睡而得。茅先生用牛黃丸取積,後用勻氣散調理,常服萬靈丸即愈。
氣積者,面色黃白,不進食,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因營衛不和,日久而得。茅先生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相夾調理。
驚積者,時時泄清水如米泔,是受傷而復有積,煩悶啾唧,常以生嗔,先解散,用百解散,後理積,烏犀丸、三稜散、醒脾散,寧驚化積,壯氣和胃,仍節冷乳,自愈。
熱積者,大便不通,風毒瘡癤,喉閉痄腮,咽中涎響。茅先生用奪命散吐下熱涎,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常服鎮心丸、天竺黃散,愈。
白話文:
王肯堂說,乳積的症狀是吐出或排出未消化的乳汁,帶有酸臭味。原因是因為嬰兒哭鬧不停時,立刻餵奶,導致乳汁停滯不消化而產生。同時會面色青黃、發熱口渴、嗜睡、長口瘡,漸漸變得黃瘦,腹部有硬塊無法消散。茅先生會先用丁香散開胃,再用牛黃丸來消除乳積,之後用勻氣散調理,並常服健脾散,就能痊癒。
食積的症狀是肚子硬而發熱,可能腹瀉或嘔吐。原因是飲食過量,或吃飽後立刻睡覺導致。茅先生會先用牛黃丸來消除食積,之後用勻氣散調理,並常服萬靈丸,就能痊癒。
氣積的症狀是面色黃白、食慾不振、腹痛啼哭、腹瀉如螃蟹排泄物。原因是營衛不調,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茅先生會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交替調理。
驚積的症狀是時常拉出像米漿一樣的清水便,這是因為受到驚嚇後又產生積滯。會感到煩躁不安、常生氣。要先用百解散來解散驚嚇,再用烏犀丸、三稜散、醒脾散來寧定驚嚇、化解積滯,並增強體力、調理腸胃,同時減少餵食冷牛奶,就會自然痊癒。
熱積的症狀是大便不通、長風毒瘡癤、喉嚨腫痛閉塞、腮腺炎、咽喉有痰聲。茅先生會用奪命散來吐出或排出熱痰,之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並常服鎮心丸、天竺黃散,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