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釋謎》~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腹脹有虛實

張元素曰:「凡久病吐瀉後,虛則脈微細,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塌氣丸,後異功散、和中丸、益黃散、四君之類,用諸溫藥養其氣。實則脈洪實,不因吐瀉痢下後,腹脹而喘急悶亂,更有熱、有痰、有食而腹脹者,白餅子、大黃丸、解毒丸下之,兼須認二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

李杲曰:「大約寒脹多,熱脹少,皆主於脾。」

龐安常曰:「東垣治脹,不犯上下二焦,用素問中『滿者瀉之於內』之法。實者分氣消積,虛者升陽滋血。治者當師其意而活用之,不可排擊。宜中滿分消丸、消痞丸、丹腹脹方、升陽滋血湯。」

白話文:

張元素說:凡是久病、嘔吐或腹瀉之後引起的腹脹,如果是屬於虛證,脈象會微弱細小,臉色會呈現淡黃色,眼瞼和臉頰會虛浮腫脹,手腳冰冷,這時要先服用塌氣丸,之後再服用異功散、和中丸、益黃散、四君子湯等藥,用溫補的藥物來調養氣。如果是屬於實證,脈象會洪大有力,而且不是因為嘔吐、腹瀉或痢疾之後引起的,腹脹時還會喘氣急促、胸悶煩躁,甚至可能還有發熱、痰多或消化不良等情況,這時就要服用白餅子、大黃丸、解毒丸等藥來攻下。同時還要留意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都排不出來,要先利小便。

李杲說:大致來說,寒證引起的腹脹比較多,熱證引起的腹脹比較少,這兩種情況主要都與脾胃有關。

龐安常說:李東垣治療腹脹,不會侵犯上焦和下焦的病症,他採用《素問》中「中滿者瀉之於內」的方法,如果是實證就用藥來分理氣機、消除積滯,如果是虛證就用藥來提升陽氣、滋養血液。治療腹脹時,應該學習並活用他的治療思路,不要一味地攻伐,應該使用中滿分消丸、消痞丸、丹腹脹方、升陽滋血湯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