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合病

或二陽同病。或三陽同病。不傳者。太陽合陽明。升麻葛根湯。陽明合少陽。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湯。或通用九味羌活湯。

白話文:

可能是兩個陽經同時發病,也可能是三個陽經同時發病。如果病邪沒有傳入其他經絡,而是停留在特定經絡,像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病,可以用升麻葛根湯治療;如果是陽明經和少陽經同時發病,可以用小柴胡湯合併升麻葛根湯治療。或者,也可以使用九味羌活湯來通用治療。

2. 並病

始初二陽合病。後二陽氣盛。一陽氣衰。並歸一經獨重者。陽明並太陽。麻黃湯合升麻葛根湯。少陽並太陽。麻黃湯合小柴胡湯。少陽並陽明為木克上。難治。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湯。或通用九味羌活湯。

加味理中湯,治中寒。即冬時直中真寒一身受邪。難分經絡。手足厥冷。或腹痛嘔吐。甚則卒倒昏迷。不省人事。脈遲無力。

乾薑,人參,白朮,肉桂,甘草,半夏,陳皮,細辛,茯苓,煨姜五片煎熟。再入薑汁半盞服。其腹內外。仍用姜炒熱。時時熨之。輕則依本方。重則加熟附子。身甚寒者。加麻黃。挾氣。加木香。嘔吐涎沫。加丁香。腹痛。加木香。砂仁。挾食。加草果。枳殼。瀉不止。加升麻。蒼朮。外灸關元氣海。再用蔥熨法。

白話文:

並病

最初是太陽和陽明兩經同時發病,後來陽明經的氣盛,太陽經的氣衰弱,病情偏重於其中一條經絡。如果是陽明和太陽兩經合併發病,就用麻黃湯和升麻葛根湯合用。如果是少陽和太陽兩經合併發病,就用麻黃湯和小柴胡湯合用。少陽和陽明兩經合併發病,屬於木剋土的關係,比較難治,可用小柴胡湯和升麻葛根湯合用,或是一般用九味羌活湯。

加味理中湯

這個方子是治療中焦虛寒的,也就是冬天直接感受寒邪,全身都受邪氣侵襲,難以分辨是哪條經絡出問題。症狀有手腳冰冷,或是腹痛嘔吐,嚴重的話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脈象遲緩無力。

藥方是:乾薑、人參、白朮、肉桂、甘草、半夏、陳皮、細辛、茯苓,再加上煨過的生薑五片,煎煮好後,再加入半杯薑汁服用。肚子內外都用薑炒熱後,隨時熱敷。病情輕微就用原方,病情嚴重就加熟附子。身體很怕冷就加麻黃,如果氣機不順就加木香,如果嘔吐痰涎就加丁香,如果腹痛就加木香和砂仁,如果是飲食積滯就加草果和枳殼,如果腹瀉不止就加升麻和蒼朮。同時可以灸關元穴和氣海穴,再用蔥熨法。

3. 溫病

此病發於春間。經曰。發熱不惡寒。反渴者溫病也。分表裡治之。表症如天溫。升麻葛根湯。如天寒柴胡桂枝湯。太陽合少陽。敗毒散合小柴胡湯。

太陽合陽明。敗毒散合升麻葛根湯。陽明合少陽。升麻葛根湯。合小柴胡湯。半表半裡。小柴胡湯。里症大柴湯。重者。一時表裡俱發。防風通聖散。表裡俱熱。大便自利者。柴胡黃芩湯加木通山梔。

竹葉石膏湯

治虛煩變雜症。表症已解。邪毒未除熱結在內心胸煩滿渴甚飲水無度。

石膏(五分),人參(二錢),甘草(七分),麥門冬(一錢半),淡竹葉(十四片),糯米(一撮)水煎入薑汁二匙。

升麻葛根湯

葛根,升麻,芍藥,甘草

表熱加柴胡。內熱加黃芩。有吐衄血。加生薑。牡丹皮。熱甚加山梔。黃連。或加連翹。天花粉。大便硬。加枳實。大黃。頭痛加川芎。身痛。加羌活。痞悶。加枳殼。桔梗。咳嗽。加棗仁。痰。加半夏發斑加玄參。如老人去芍藥。加柴胡。人參

人參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川芎,赤茯苓,人參,甘草

皮膚瘡癢。加蟬蛻。口乾舌燥。加黃芩。去人參。加防風。荊芥。名荊防敗毒散。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加薑棗

陶氏加陳皮芍藥。頭疼。加川芎。胸中煩而不嘔。去參夏。加栝蔞仁。渴去半夏加知母。天花粉。腹痛。去黃芩。加芍藥。脅下痞悶加牡蠣。枳實去棗。脅痛。加青皮。心胸悶。加枳殼桔梗。不效。加枳實。黃連。栝蔞仁。去甘草。茯苓。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茯苓。

咳嗽。去參棗。生薑。加五味子。炮乾薑。嘔。加薑汁竹茹。虛煩。加竹葉。粳米。鼻衄。加生地。茅花。痰盛加栝蔞仁桔梗。枳實。喘。加桑白皮。烏梅。熱盛錯語不眠加山梔。黃連。黃柏。少陽陽明合病。口燥目疼。加芍藥乾葛。壞症。加鱉甲。自汗惡熱。譫語煩渴。去半夏。

合白虎湯。自汗惡風腹痛。或寒多熱少。脈弱去黃芩。合桂枝湯。血虛發夜熱。合四物湯。去川芎加麥門冬。知母。黃柏。脈弦虛無力。或浮散。發熱煩躁。口渴不飲水。此為虛熱。去半夏。黃芩。合生脈散。熱入血室。小腹痛。晝明夜昏。妄見。或寒熱不定似瘧。合四物湯。

加牡丹皮。男子加生地。婦人加當歸紅花。瘥後發熱。本方和之。脈浮。加蒼朮蘇葉。脈實。加大黃枳實。寒熱似瘧。而里未實者。加桂以溫血。表熱而里又燥渴。糞硬者。加大黃以清血。如無耳聾脅痛。只則身熱發渴譫語。大便實者。加大黃。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芍藥,枳殼,半夏,大黃,薑棗

昏亂譫語。加黃連。山梔。痞滿。加枳殼。桔梗。厚朴口燥渴。舌苔黃。加栝蔞仁。夏月熱病煩躁。脈洪大。加知母。麥門冬。石膏。發斑。加生地。玄參。牡丹皮。發黃。加茵陳。黃柏。鼻衄。加犀角。大便不通。加芒硝。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麻黃,薄荷,連翹,芒硝,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荊芥,白朮,山梔,加姜三片

凡雜症。耳目口臭。唇舌咽喉。風熱風痰等疾。外科癰疽瘡癤。小兒驚疳積熱諸風。無所不治。如自利。去芒硝。自汗。去麻黃。

清熱解毒湯,熱病發於夏。脈細小無力。足冷。如得汗。而燥盛者死。如下痢腹痛者。亦不治。

黃芩,知母,升麻,葛根(各一錢),石膏,人參,白芍(各一錢半),羌活(二錢),黃連(酒製三分),生地(酒製五分),生甘草(七分),姜三片

胸痞悶。加枳實。半夏。各一錢。薑汁四五匙。去生地。脾胃不實。加白朮。表症在太陽。

九味羌活湯,汗後煩渴。脈洪大。背惡寒者。白虎加參湯。益元散。里症。大柴胡湯。重者。一時盛發雙解散。或防風通聖散。

白虎加參湯(即化斑湯)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山梔,麥門冬,人參,五味子,天花粉,黃連,薑棗,烏梅

心煩。加竹葉。竹茹。小便短少。加滑石。背惡寒渴。加茯苓。去山梔。嘔。加薑汁炒半夏。頭微疼。眼眶疼。加葛根。去山梔。

益元散,(一名六一散一名天水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入蜜少許。沸湯調服。熱者。冷水調服。傷寒熱不解。加蒼朮末三錢。蔥豉湯。連進數服。汗出為度。汗吐下後餘熱。以此解之。虛煩不眠。加辰砂少許。一切風熱上壅。咽喉不利。加青黛。薄荷少許。蜜丸噙化。產後腹痛自痢。用補脾。補血藥下。或加五靈脂。

能行血。止痢瀉甚。加肉豆蔻少許。一切痰熱吐逆。及胃熱驚癇顛狂加黃連少許。薑汁蒸餅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