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二 (2)
卷之二 (2)
1. 合病
或二陽同病。或三陽同病。不傳者。太陽合陽明。升麻葛根湯。陽明合少陽。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湯。或通用九味羌活湯。
白話文:
在中醫學中,有以下幾種狀況:
-
二陽同病:指的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有病。治療上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
-
三陽同病:指的是太陽經、陽明經和少陽經同時有病。這時治療可以選擇「柴胡」與「升麻」和「葛根湯」的組合。
-
太陽合陽明:指的是太陽經和陽明經的病症相結合。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九味羌活湯」進行治療。
2. 並病
始初二陽合病。後二陽氣盛。一陽氣衰。並歸一經獨重者。陽明並太陽。麻黃合升麻葛根湯。少陽並太陽。麻黃湯合小柴胡湯。少陽並陽明為木克上。難治。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湯。或通用九味羌活湯。
加味理中湯,治中寒。即冬時直中真寒一身受邪。難分經絡。手足厥冷。或腹痛嘔吐。甚則卒倒昏迷。不省人事。脈遲無力。
白話文:
開始是二陽合病,後期二陽之氣旺盛,一陽之氣衰弱,最終會歸於一經,但其中某經特別嚴重。如果陽明與太陽並行,可以使用麻黃合升麻葛根湯。若少陽與太陽並行,則用麻黃湯合小柴胡湯。若少陽與陽明相並,表示木克上,難以治療,可用小柴胡湯合升麻、葛根湯。或者一般情況下可使用九味羌活湯。
加味理中湯則用於治療中寒,即在冬季直接受到真正寒冷的侵襲,全身受邪,不易分辨經絡,手腳冰冷,可能會有腹痛、嘔吐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突然昏倒、失去意識,脈搏遲緩且力量不足。
乾薑,人參,白朮,肉桂,甘草,半夏,陳皮,細辛,茯苓,煨姜五片煎熟。再入薑汁半盞服。其腹內外。仍用姜炒熱。時時熨之。輕則依本方。重則加熟附子。身甚寒者。加麻黃。挾氣。加木香。嘔吐涎沫。加丁香。腹痛。加木香。砂仁。挾食。加草果。枳殼。瀉不止。加升麻。蒼朮。外灸關元氣海。再用蔥熨法。
白話文:
乾薑、人參、白朮、肉桂、甘草、半夏、陳皮、細辛、茯苓、煨姜五片一起煎煮至熟。接著加入半杯薑汁服用。對腹部內外,仍需使用薑炒熱後,持續進行溫敷。病情輕微時,依照這個方子治療;病情嚴重時,可以加用熟附子。如果身體非常寒冷,可以加用麻黃。若伴有氣喘,可加入木香。出現嘔吐涎沫的情況,可以加入丁香。若是腹痛,則可以加入木香和砂仁。若伴有消化不良,可以加入草果和枳殼。如果出現頻繁下痢,可以加入升麻和蒼朮。對於外在的症狀,可以在關元、氣海等穴位進行灸療。最後,可以使用蔥的溫敷方法來治療。
3. 溫病
此病發於春間。經曰。發熱不惡寒。反渴者溫病也。分表裡治之。表症如天溫。升麻葛根湯。如天寒柴胡桂枝湯。太陽合少陽。敗毒散合小柴胡湯。
太陽合陽明。敗毒散合升麻葛根湯。陽明合少陽。升麻葛根湯。合小柴胡湯。半表半裡。小柴胡湯。里症大柴湯。重者。一時表裡俱發。防風通聖散。表裡俱熱。大便自利者。柴胡黃芩湯加木通山梔。
白話文:
這個病症在春天發生。經書上說,如果發燒但不畏寒,反而口渴,這就是溫病。需要分開表症和裡症來治療。表症如果像是天氣溫暖,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如果像是天氣寒冷,則可用「柴胡桂枝湯」。如果太陽脈與少陽脈共同發作,可以將「敗毒散」與「小柴胡湯」合用;若太陽脈與陽明脈共同發作,則可用「敗毒散」與「升麻葛根湯」合用;若陽明脈與少陽脈共同發作,則可用「升麻葛根湯」與「小柴胡湯」合用。如果表裡兩端都有症狀,可以用「小柴胡湯」;裡症嚴重時,需要用「大柴湯」。如果病情嚴重,同時出現表症和裡症,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如果病情在表裡兩端都熱,且大便自利,則可以用「柴胡黃芩湯」加上「木通」和「山梔」。
竹葉石膏湯
治虛煩變雜症。表症已解。邪毒未除熱結在內心胸煩滿渴甚飲水無度。
石膏(五分),人參(二錢),甘草(七分),麥門冬(一錢半),竹葉(十四片),糯米(一撮)水煎入薑汁二匙。
升麻葛根湯
葛根,升麻,芍藥,甘草
表熱加柴胡。內熱加黃芩。有吐衄血。加生薑。牡丹皮。熱甚加山梔。黃連。或加連翹。天花粉。大便硬。加枳實。大黃。頭痛加川芎。身痛。加羌活。痞悶。加枳殼。桔梗。咳嗽。加棗仁。痰。加半夏發斑加玄參。如老人去芍藥。加柴胡。人參
白話文:
【竹葉石膏湯】
此方用於治療虛性煩躁與多種複雜症狀。當外感症狀已經解除,但體內仍有邪毒未除,熱氣聚集在心胸,出現煩躁、口渴且飲水量過多的情況。
- 石膏:五分
- 人參:二錢
- 甘草:七分
- 麥門冬:一錢半
- 竹葉:十四片
- 糯米:一撮 將上述材料用水煎煮,加入兩匙薑汁。
【升麻葛根湯】
此方適用於表熱症狀,若需加入柴胡可提升效果;若出現內熱,則可添加黃芩。對於有鼻出血、吐血等情況,可加入生薑;若有瘀血,可加入牡丹皮。熱度高時,可加入山梔;若需要清熱,可加入黃連或連翹;若需降火,可加入天花粉。大便硬結時,可加入枳實或大黃。若頭痛,可加入川芎;若全身疼痛,可加入羌活;若感到脹滿,可加入枳殼;若咳嗽,可加入棗仁;若有痰,可加入半夏;若出現發斑,可加入玄參。對於老年人,可以去除芍藥,加入柴胡和人參。
人參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川芎,赤茯苓,人參,甘草
皮膚瘡癢。加蟬蛻。口乾舌燥。加黃芩。去人參。加防風。荊芥。名荊防敗毒散。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加薑棗
陶氏加陳皮芍藥。頭疼。加川芎。胸中煩而不嘔。去參夏。加栝蔞仁。渴去半夏加知母。天花粉。腹痛。去黃芩。加芍藥。脅下痞悶加牡蠣。枳實去棗。脅痛。加青皮。心胸悶。加枳殼桔梗。不效。加枳實。黃連。栝蔞仁。去甘草。茯苓。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茯苓。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
- 羌活
- 獨活
- 柴胡
- 前胡
- 枳殼
- 桔梗
- 川芎
- 赤茯苓
- 人參
- 甘草
此方用於治療皮膚癢癢的症狀。若出現口乾舌燥的情況,可添加黃芩;若想去除人參,可以加入防風和荊芥,命名為「荊防敗毒散」。
【小柴胡湯】
- 柴胡
- 黃芩
- 人參
- 半夏
- 甘草
- 加薑棗
陶氏版本則在上述基礎上添加陳皮和芍藥。若頭痛,可加入川芎;若胸部煩躁但無嘔吐現象,則去掉人參和半夏,加入栝蔞仁。若感到口渴,則去掉半夏,加入知母或天花粉。若腹部疼痛,則去掉黃芩,加入芍藥。若脅下有積聚感,可加入牡蠣;若去掉薑棗,且有脅痛,可加入青皮。若心胸感到悶塞,可加入枳殼和桔梗。若治療效果不佳,可增加使用枳實、黃連、栝蔞仁,同時去掉甘草和茯苓。若心下悸動,小便不利,則去掉黃芩,改用茯苓。
咳嗽。去參棗。生薑。加五味子。炮乾薑。嘔。加薑汁竹茹。虛煩。加竹葉。粳米。鼻衄。加生地。茅花。痰盛加栝蔞仁桔梗。枳實。喘。加桑白皮。烏梅。熱盛錯語不眠加山梔。黃連。黃柏。少陽陽明合病。口燥目疼。加芍藥乾葛。壞症。加鱉甲。自汗惡熱。譫語煩渴。去半夏。
合白虎湯。自汗惡風腹痛。或寒多熱少。脈弱去黃芩。合桂枝湯。血虛發夜熱。合四物湯。去川芎加麥門冬。知母。黃柏。脈弦虛無力。或浮散。發熱煩躁。口渴不飲水。此為虛熱。去半夏。黃芩。合生脈散。熱入血室。小腹痛。晝明夜昏。妄見。或寒熱不定似瘧。合四物湯。
白話文:
治療咳嗽,可使用黨參、紅棗、生薑和五味子。若出現噁心,可加入薑汁與竹茹。若感到虛弱且煩躁,則需添加竹葉、粳米。對於鼻出血的症狀,應加入生地與茅花。若痰多,可增加栝蔞仁、桔梗、枳實。喘息時,加入桑白皮能有所幫助。烏梅亦可用於咳嗽。若熱氣過盛,伴有語無倫次與失眠,可加入山梔、黃連與黃柏。對於少陽陽明合病,表現為口乾、眼痛的情況,可加入芍藥與乾葛。若病情嚴重,可加入鱉甲。自汗且畏寒,伴有狂亂、口渴,需去除半夏。合用白虎湯來治療。若自汗且畏風,伴有腹痛,或者寒多熱少,脈搏較弱,需去除黃芩,合用桂枝湯。若血虛引起夜晚發熱,可合用四物湯,並加入麥門冬、知母、黃柏。若脈象弦虛無力,或浮散,出現發熱、煩躁、口渴但不願喝水的症狀,這是虛熱的表現,需去除半夏、黃芩,合用生脈散。若熱氣進入血室,引起小腹疼痛,白天清醒、晚上昏沈,有幻覺,或是寒熱不定類似瘧疾的症狀,則需合用四物湯。
加牡丹皮。男子加生地。婦人加當歸紅花。瘥後發熱。本方和之。脈浮。加蒼朮蘇葉。脈實。加大黃枳實。寒熱似瘧。而里未實者。加桂以溫血。表熱而里又燥渴。糞硬者。加大黃以清血。如無耳聾脅痛。只則身熱發渴譫語。大便實者。加大黃。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芍藥,枳殼,半夏,大黃,薑棗
昏亂譫語。加黃連。山梔。痞滿。加枳殼。桔梗。厚朴口燥渴。舌苔黃。加栝蔞仁。夏月熱病煩躁。脈洪大。加知母。麥門冬。石膏。發斑。加生地。玄參。牡丹皮。發黃。加茵陳。黃柏。鼻衄。加犀角。大便不通。加芒硝。
白話文:
加牡丹皮。男性則加生地。女性則加當歸與紅花。病情痊癒後若出現發熱,可使用本方治療。若脈象浮現,則在方中加入蒼朮與蘇葉。若脈象堅實,則需增加大黃與枳實的份量。若症狀類似瘧疾但內臟尚未堅實,可加入桂枝以溫養血液;若為表層熱邪導致裡部乾燥口渴、大便乾硬的情況,則需加大黃以清淨血液。若無耳鳴或脹痛,僅有發熱、口渴、神志混亂的情況,且大便乾結,則需加入大黃。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芍藥、枳殼、半夏、大黃、薑棗
若患者表現出神志混亂、說話不清晰,則需加入黃連、山梔。若出現胸脹、腹部脹滿,則需增加枳殼、桔梗、厚朴。若口乾舌燥、舌苔呈黃色,則需加入栝蔞仁。夏季熱病引起煩躁不安,脈搏強大時,則需加入知母、麥門冬、石膏。若出現皮疹,則需加入生地、玄參、牡丹皮。若出現黃疸,則需加入茵陳、黃柏。若鼻出血,則需加入犀角。若大便不通暢,則需加入芒硝。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麻黃,薄荷,連翹,芒硝,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荊芥,白朮,山梔,加姜三片
凡雜症。耳目口臭。唇舌咽喉。風熱風痰等疾。外科癰疽瘡癤。小兒驚疳積熱諸風。無所不治。如自利。去芒硝。自汗。去麻黃。
清熱解毒湯,熱病發於夏。脈細小無力。足冷。如得汗。而燥盛者死。如下痢腹痛者。亦不治。
白話文:
【防風通聖散】
- 防風:用來疏風散寒,清熱解表。
- 川芎:活血行氣,調經止痛。
- 當歸:補血養血,調經。
- 芍藥:緩急止痛,調和肝脾。
- 大黃:通便,清熱解毒。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芒硝:通便,清熱涼血。
- 石膏:清熱生津,除煩止渴。
- 黃芩:清熱燥濕,解毒消炎。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 滑石:清熱利水,清暑解毒。
- 甘草:調和各藥,補益中焦。
- 荊芥:疏風解表,止血安神。
- 白朮:健脾益氣,助消化。
- 山梔:清熱利濕,解毒消炎。
- 加生薑三片:溫胃止瀉,調和藥性。
凡為各種雜症,如耳、目、口臭,脣舌咽喉疾病,風熱或風痰所致之疾,外科創傷如癰、疽、癤等,小兒驚風、疳積、熱邪所致之風症,均可用此方治療。但若患者自利(自行排便),則應去除芒硝;若患者自汗(大量流汗),則應去除麻黃。
【清熱解毒湯】
此方專門用於夏季熱病,如脈搏細弱無力,腳部寒冷。若能出汗但仍然燥熱嚴重,則預示病情危重,可能有生命危險。對於下痢腹痛的病症,亦不適用此方治療。
黃芩,知母,升麻,葛根(各一錢),石膏,人參,白芍(各一錢半),羌活(二錢),黃連(酒製三分),生地(酒製五分),生甘草(七分),姜三片
胸痞悶。加枳實。半夏。各一錢。薑汁四五匙。去生地。脾胃不實。加白朮。表症在太陽。
九味羌活湯,汗後煩渴。脈洪大。背惡寒者。白虎加參湯。益元散。里症。大柴胡湯。重者。一時盛發雙解散。或防風通聖散。
白話文:
材料:
- 黃芩、知母、升麻、葛根(每種一錢)、石膏、人參、白芍(每種一錢半)、羌活(二錢)、黃連(酒製三分)、生地(酒製五分)、生甘草(七分)、姜三片
用途:胸中感到堵塞或不舒適。
調整配方:
- 若有胸中堵塞感加重,可加入枳實和半夏,每種一錢,並加入約四五匙的薑汁。同時去掉生地。
- 若脾胃功能不足,可以添加白朮。
- 若症狀表現於皮膚表面,特別是太陽穴周圍,則使用九味羌活湯。
汗後煩渴,脈搏強大的情況,且背感寒冷,應使用白虎加參湯。對於元氣消耗的情況,可使用益元散。
- 若症狀表現於內部,則使用大柴胡湯。
- 若病情嚴重,症狀突然急劇發作,可使用一時盛發雙解散,或者防風通聖散。
請注意,這是一組複合藥方,其具體用法和劑量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整。在使用任何草藥或中醫治療前,應諮詢專業醫生。
白虎加參湯(即化斑湯)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山梔,麥門冬,人參,五味子,天花粉,黃連,薑棗,烏梅
心煩。加竹葉。竹茹。小便短少。加滑石。背惡寒渴。加茯苓。去山梔。嘔。加薑汁炒半夏。頭微疼。眼眶疼。加葛根。去山梔。
益元散,(一名六一散一名天水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入蜜少許。沸湯調服。熱者。冷水調服。傷寒熱不解。加蒼朮末三錢。蔥豉湯。連進數服。汗出為度。汗吐下後餘熱。以此解之。虛煩不眠。加辰砂少許。一切風熱上壅。咽喉不利。加青黛。薄荷少許。蜜丸噙化。產後腹痛自痢。用補脾。補血藥下。或加五靈脂。
白話文:
【白虎加參湯】(即【化斑湯】)
- 石膏:清熱解毒,用於治療熱病高熱、口渴、大便乾結等症狀。
- 知母:滋陰清熱,用於治療內熱、骨蒸潮熱、肺熱咳嗽等症狀。
- 粳米:補中益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 甘草:調和諸藥,用於治療諸種病症。
- 山梔:清熱利濕,用於治療熱病、心火亢盛、黃疸等症狀。
- 麥門冬:養陰潤燥,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
- 人參:補氣養血,用於治療氣虛、疲勞、失眠等症狀。
- 五味子:收斂止汗,用於治療多汗、自汗、心悸等症狀。
- 天花粉:清熱生津,用於治療熱病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 黃連:清熱燥濕,用於治療熱毒、痢疾、腸炎等症狀。
- 蔥棗:發汗解表,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發熱等症狀。
- 竹葉:清熱利尿,用於治療熱病、口渴、小便短少等症狀。
- 竹茹:清熱化痰,用於治療熱病、咳嗽、痰多等症狀。
- 滑石:清熱利濕,用於治療熱病、尿路感染等症狀。
【益元散】(即【六一散】或【天水散】)
- 滑石:清熱利濕,用於治療熱病、尿路感染等症狀。
- 甘草:調和諸藥,用於治療各種病症。
使用方法:將以上粉末混合後研磨成細末,每次取約9克,加入少量蜂蜜,用沸水調製服用。對於熱症,可以使用冷水調製服用。
對於傷寒熱病不解,可加入3克蒼朮末,配合【蔥豉湯】多次服用,直至出汗為止。在發汗、吐瀉後的餘熱,可用此方解熱。
對於虛熱不寐,可加入少量辰砂,以助安神。對於一切風熱上壅,咽喉不利的症狀,可加入少量青黛和薄荷,製成蜜丸含服,以清熱解毒。產後腹痛自痢,應補脾補血,如需加入五靈脂以活血化瘀。
請注意,以上方劑應由專業醫生根據個人情況開方和指導使用,不可自行隨意應用。
能行血。止痢瀉甚。加肉豆蔻少許。一切痰熱吐逆。及胃熱驚癇顛狂加黃連少許。薑汁蒸餅為丸。
白話文:
能促進血液流通,對於嚴重的痢疾和腹瀉有止療效果。可以加入少量的肉豆蔻。對於所有因痰熱引起的嘔吐與逆氣,以及由胃熱導致的驚癇、瘋狂症狀,可以加入少量黃連。使用薑汁醃製的餅乾來做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