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

1. 瘟疫

有瘟疫。寒疫。此天地不正之氣。多感於房勞辛苦之人。從口鼻而入。當隨時令參運氣而施治。不可大汗大下。當從乎中。而用陽明少陽二經藥。初看未見端的。先以其敗毒散加薄荷治之。看歸何經。再隨經施治。見陽明經者。用升麻葛根湯。見少陽症者。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

少陽陽明兼見者柴葛二湯合服。寒熱往來而大便泄者。小柴胡合五苓。寒多去芩。留桂。大便秘。小柴胡加大黃。小便秘。小柴胡。合四苓。發黃。再加茵陳。作渴。小柴加石膏。知母。發狂不識人。大柴胡。加當歸。如大便泄者。三黃石膏湯。若入太陰經無熱症見者。用理中湯。

白話文:

【有瘟疫、寒疫,這是天地間不正之氣所產生,大多影響勞累過度、房事不節的人,從口鼻進入體內。治療時應根據季節與氣候變化來調整藥方,避免大汗或大量排尿。應使用陽明與少陽兩經的藥物進行調理。

初次診察時,可能看不出確切病因,可先使用「敗毒散」加上「薄荷」進行治療,觀察病徵指向哪一經絡。再根據經絡的病症來對症下藥。

如果看到是陽明經的病症,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若為少陽經的症狀,則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防風」、「羌活」。若少陽與陽明經的症狀同時出現,則可將「柴葛二湯」合併使用。

對於寒熱交替且大便溏瀉的患者,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配合「五苓散」。如果寒症較重,可以去除黃芩,保留桂枝;如果大便祕結,則在「小柴胡湯」中加入「大黃」;若小便不通,則使用「小柴胡湯」配合「四苓散」。出現黃疸,則再加入「茵陳」;如有口渴的情況,可以加入「石膏」、「知母」。如果出現發狂、不認識人的現象,則使用「大柴胡湯」加上「當歸」。如果大便溏瀉,可以使用「三黃石膏湯」。

若進入太陰經,但沒有熱症表現時,則使用「理中湯」。】

此症必腹痛而瀉。痛止仍用小柴胡。若入少陰厥陰經。用陰症傷寒。傳經治之。如春夏染者參看溫熱病二條。秋時染者多身熱咳嗽。金沸草散。若渴白虎湯加蒼朮。若熱蓄髮疸。茵陳五苓散。若痢疾。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炒。倘燥太過。用潤燥散。冬時染者。多身熱頭疼咽乾。

人參敗毒散。或甘桔湯。加玄參。發斑者。陽毒升麻湯通用。加減調中湯。預防四時疫氣。用藿香正氣散。四時外感發熱惡寒。用香蘇散。四時感冒風寒。鼻塞頭疼。痰涎嘔逆。用參蘇飲。又有大頭傷寒。天行時。病初覺寒熱身痛。次則頭面紅腫疙瘩。甚則咽喉堵塞害人最速。

白話文:

這個病症必定會出現腹痛和拉肚子的情況,當疼痛停止後,還需要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病情進入了少陰、厥陰經絡,則需要使用陰症傷寒的方法進行轉經治療。在春夏季節感染的病人可以參考溫熱病的兩個條款進行治療;而在秋季感染的病人通常會有發燒和咳嗽的症狀,可以使用金沸草散進行治療。如果出現口渴的情況,可以使用白虎湯加上蒼朮來治療。如果熱氣積聚導致發疸,則可以使用茵陳五苓散。如果是痢疾,則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並且加入炒過的陳倉米。如果情況過於燥熱,可以使用潤燥散來治療。在冬季感染的病人,通常會有發燒、頭疼、咽喉乾燥的情況。人參敗毒散或者甘桔湯加上玄參也可以進行治療。如果出現發斑的情況,可以使用陽毒升麻湯進行通用治療。預防四季流行病,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對於四季外感發熱和惡寒的症狀,可以使用香蘇散進行治療。對於四時感冒風寒,導致鼻塞、頭疼、痰涎、嘔逆的情況,可以使用參蘇飲進行治療。此外,還有一種大頭傷寒,在天氣變化時,病人初期會感到寒熱和身體疼痛,然後臉部和頭部會紅腫長出疙瘩,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咽喉堵塞,對人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威脅。

多發於冬溫之後。脈浮在表。用普濟消毒散。或荊防敗毒散。脈沉在裡。羌活。黃連。黃芩。俱酒炒。大黃酒蒸。鼠黏為主。連兩目鼻面腫者。陽明也。加乾葛。升麻。石膏。赤芍藥。發耳前並頭角。少陽也。加柴胡。栝蔞仁。發腦後頸下腫起。太陽也。加防風。荊芥。水煎時時呷。

邪氣甚者。通大便。加芒硝。遇凶荒勞役。宜普濟消毒散。(即普濟散)

白話文:

此病症多見於冬天溫暖時期後,脈象浮現於皮膚表面,應使用「普濟消毒散」;若脈象深沈在內,則需使用「荊防敗毒散」。若脈象沈在內,可用羌活、黃連(經酒炒)、黃芩(經酒炒),大黃與黃酒合蒸製,鼠黏子為主藥,尤其對於眼、鼻、臉部腫脹的患者,多屬陽明經症狀,可加用乾葛、升麻、石膏及赤芍藥。若出現耳前及頭側腫脹,則屬少陽經問題,可加入柴胡、栝蔞仁。而若出現頭後頸部腫脹,則屬太陽經問題,應使用防風、荊芥等藥物。煎煮後飲用,以緩解症狀。對於邪氣嚴重的情況,可以增加芒硝以通便。當遭遇災荒或勞累時,適宜使用「普濟消毒散」(亦即「普濟散」)。

普濟消毒散,專治大頭傷寒。

黃芩,黃連(各一錢),鼠相子,藍板根,連翹,馬屁勃(各一錢),陳皮,生甘草,桔梗,玄參,柴胡(各一錢),升麻,殭蠶(各五分),人參(三錢)

為末。白湯調服。時時呷之。留一半蜜丸噙化。或加防風薄荷。當歸川芎。水煎服。大便硬。加大黃。若非便秘。忌用降下之劑。腫不消者。砭去血。可用通關散。倍羊躑躅。及藜蘆少許搐鼻以泄其毒久不愈。欲作膿者。內服托裡消毒散。

白話文:

【普濟消毒散】專門治療大頭傷寒症狀。

  • 黃芩:清熱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
  • 鼠相子:清熱解毒,消炎。
  • 藍板根:清熱解毒。
  • 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 馬屁勃:清熱解毒。
  • 陳皮:理氣和胃。
  • 生甘草:調和藥性,清熱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
  • 玄參: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解毒。
  • 升麻:清熱解毒,疏風散寒。
  • 僑蠶:解毒散結。
  • 人參:補中益氣。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可以時時飲用,並留下一半製成蜜丸含在口中。也可以根據情況加入防風、薄荷、當歸、川芎等中草藥。如果大便乾硬,可以增加大黃的用量。若非便祕,則避免使用降下之劑。如果腫脹不消,可以用通關散,並加倍使用羊躑躅和少量藜蘆,以刺激鼻孔排泄毒素。若病情長期未愈且有發生成膿的可能,則需要內服託裡消毒散。

疏風清熱飲,治蝦蟆瘟遍身如蝦蟆之皮皆屬於風熱。

羌活,防風,荊芥,黃芩,甘草(各二三錢),煎服。

又方,側柏葉自然汁。調蚯蚓泥敷之。

又方,丁香尖。南星醋磨敷之。

三黃石膏湯

黃芩,黃連,黃柏,山梔(各二錢),麻黃(錢半自汗者去之),石膏(五錢),香豉(三錢)水煎加辰砂服。

又方,治時疫寒熱。將黑豆二合炒香。甘草二寸炙黃。切碎。用水煎時時呷之。

白話文:

【疏風清熱飲】,治療像蛤蟆皮膚一樣遍佈全身的蝦蟆瘟,這是因風熱所引起的。

羌活、防風、荊芥、黃芩、甘草(各用二到三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個配方,使用【側柏葉】的天然汁液,加上蚯蚓泥調和後敷於患處。

再一個配方,使用【丁香】尖端,與南星混合用醋磨製後敷於患處。

【三黃石膏湯】

黃芩、黃連、黃柏、山梔(各用二錢),麻黃(自汗者則去掉,用錢半量),石膏(用五錢),香豉(用三錢)加水煎煮,加入辰砂後服用。

另一個治療方法,對於時疫導致的寒熱症狀,可以將【黑豆】二合炒至香氣四溢,甘草兩寸炙至黃色,切成碎片,加水煎煮,隨時喝。

理中湯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大便澀者。用散。利者用丸。寒甚腹痛。四肢冷。加附子臍下動氣。欲作奔豚。去朮。加肉桂。吐多。去朮。加半夏。薑汁製。下多。還用術。悸。加茯苓。渴。倍白朮。腹痛裡虛。倍人參。寒。倍乾薑。

吐不止。去甘草。加薑汁。吐蛔。去甘草。加烏梅。飢逆。加丁香柿蒂。噦逆。加木香。霍亂轉筋。加石膏。寒濕發黃。加茵陳。脾弱瀉不止。溺不利。倍參朮。合五苓散。內虛腹痛。合奔豚。陶氏加肉桂。陳皮茯苓薑棗臨服入陳壁土炒一匙。自利肚腹痛。加木香磨。薑汁。腹痛甚。去白朮。或陰結症。本方加大黃利之。

白話文:

【理中湯】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1. 若大便乾結(澀),使用散劑;若大便順暢(利),則使用丸劑。

  2. 若寒氣極重,腹部疼痛,四肢冰冷,可加入附子於肚臍下方,以溫暖腹部,防止腹痛加重。若出現欲作奔豚(一種突然的腹部劇痛)的情況,則需去除白朮,加入肉桂來調和。

  3. 若嘔吐頻繁,去除白朮,加入半夏,並以薑汁製備。若腹瀉嚴重,仍需保留白朮。

  4. 若有心悸現象,加入茯苓來安神。若口渴,增加白朮的比例。

  5. 若腹部疼痛是因內部虛弱,增加人參的比例。若寒氣過重,增加乾薑的比例。

  6. 若嘔吐不停,去除甘草,加入薑汁。若嘔吐蟲子,去除甘草,加入烏梅。

  7. 若感到饑餓時有反胃感,加入丁香與柿蒂。若嘔吐後感到不適,加入木香。

  8. 若發生霍亂,伴有轉筋現象,加入石膏以清熱解毒。若因寒濕導致黃疸,加入茵陳以消黃。

  9. 若脾虛導致腹瀉不斷,尿量不足,增加人參與白朮的份量,並合用五苓散。

  10. 若內虛導致腹痛,合併奔豚症狀。陶氏方法則加入肉桂以增強效果。在飲用前,加入陳壁土炒製的薑棗一匙。若自行排便,但伴有肚腹疼痛,加入木香磨碎,以薑汁調和。若腹痛嚴重,去除白朮。若出現陰結症(一種病態,表現為大便硬結,排出困難),可將此方加大黃的份量以促進排便。

金沸草散

金沸草,荊芥,麻黃,甘草,赤芍,半夏,前胡,薑棗

潤燥湯

生地,山梔,升麻,柴胡,石膏,生薑

自汗加桂枝。無汗。加蘇葉。乾葛。虛煩。加麥門冬。渴。加天花粉。咳嗽。加杏仁。

陽毒升麻湯

升麻,犀角,射干,黃芩,人參,甘草

白話文:

【金沸草散】

金沸草、荊芥、麻黃、甘草、赤芍、半夏、前胡、薑棗

【潤燥湯】

生地、山梔、升麻、柴胡、石膏、生薑(若有自汗情形,加入桂枝;若無汗,可加蘇葉或乾葛;若感到虛煩,加入麥門冬;若口渴,加入天花粉;若咳嗽,則加入杏仁)

【陽毒升麻湯】

升麻、犀角、射乾、黃芩、人參、甘草

加減調中湯

芍藥,茯苓,白朮,麥門冬,生地,陳皮,桔梗,烏梅

痰。加貝母。熱甚。加黃芩。

藿香正氣散

此方治內傷脾胃。外感風寒。若病在太陽。頭疼發熱。骨節痛。不可用。

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厚朴,白朮,陳皮,桔梗,半夏曲,甘草,薑棗

一方去白朮加香附米。

白話文:

【調中湯(33800號方)】

芍藥、茯苓、白朮、麥門冬、生地、陳皮、桔梗、烏梅

若出現痰多的情況,可添加貝母;若熱症嚴重,則可加入黃芩。

【藿香正氣散(32961號方)】

此方適用於治療因內傷導致的脾胃問題,以及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病症。若病情集中在太陽經,伴有頭痛、發熱、骨節疼痛等症狀時,不宜使用本方。

成分包括: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厚朴、白朮、陳皮、桔梗、半夏曲、甘草、薑棗

另外有一個版本去掉了白朮,並添加了香附和米。

香蘇散

香附,紫蘇,陳皮,甘草,蔥姜,頭目痛。加川芎白芷。熱甚。加柴胡。

參蘇飲

人參,半夏,茯苓,陳皮,枳殼,桔梗,前胡,乾葛,甘草,紫蘇

後人去人參。以川芎代人參。柴胡代前胡。芎蘇飲。

若寒天氣促。咳嗽。加麻黃杏仁。金沸草。若溫天咳嗽。加桑白皮。杏仁。如有熱痰。加黃芩。栝蔞仁。周身骨節疼。加羌活。婦人胎前產後。加川芎。當歸。芍藥。

又秘方,人中黃五錢。蒼朮。羌活。各三錢。煎服立愈。

白話文:

【香蘇散】

香附、紫蘇、陳皮、甘草、蔥姜,用於治療頭痛和目痛。若症狀加劇,可加入川芎和白芷。如果熱症嚴重,則需添加柴胡。

【參蘇飲】

人參、半夏、茯苓、陳皮、枳殼、桔梗、前胡、幹葛、甘草、紫蘇。後世版本去除了人參,以川芎代替人參,以柴胡代替前胡,形成了芎蘇飲。

在寒冷的天氣中出現咳嗽時,可以加上麻黃和杏仁以及金沸草。在溫暖的天氣中咳嗽,則可以添加桑白皮和杏仁。如果有熱痰,可加入黃芩和栝蔞仁。全身骨骼疼痛時,可加入羌活。對於懷孕前後的婦人,可加入川芎、當歸和芍藥。

此外,有一個祕方:人中黃五錢、蒼朮、羌活,各三錢,煎煮後服用,可以立即痊癒。

小陷胸湯,胸膈迷悶。乃邪熱結於上焦。而生痰也。

半夏(六錢),黃連(三錢),栝蔞(一個)

連皮肉取四分之一作一服水二鍾。先煮栝蔞至一鍾半。下余藥煎至一鍾溫服。如未效再服。口出黃涎即愈。

大陷胸湯,胸前脹悶煩滿。不進飲食。及渴多飲水。有停飲在上。行早之故。名曰結胸。

大黃(五錢),芒硝(一兩八錢五分),甘遂(二錢五分)

為末。作二服。水二鍾。煎大黃至一鍾去渣。入硝煎一沸。入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

白話文:

【小陷胸湯】,胸部感到堵塞混亂。這是因為體內邪熱聚集在上焦,引發了痰液的生成。

  • 半夏(六錢):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
  • 黃連(三錢):清熱解毒,可以消炎鎮痛。
  • 栝蔞(一個):主要用來消痰散結。

將以上材料連同皮和肉一起切好,取出四分之一作為一劑,用水煎煮,先將栝蔞煮至一鍾半後,加入其他材料繼續煎煮至一鍜,然後溫服。若療效不佳,可再次服用。如果出現黃色的涎液,則表示病情有所改善。

【大陷胸湯】,胸部感到脹滿難受,不願進食,且頻繁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體內有積聚的飲食,在早上特別容易出現。這被稱為結胸。

  • 大黃(五錢):具有通便、排毒的功效。
  • 芒硝(一兩八錢五分):能夠潤腸通便,清熱解毒。
  • 甘遂(二錢五分):強烈的利尿劑,能迅速排除體內的積滯。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分為兩劑,每劑用水煎煮至一鍜,去除大黃的渣滓,加入芒硝煮沸一次,最後加入甘遂粉,溫服。達到快速排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