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7)

1. 先天脈鏡論云

共十二經也。絡者。絡分四旁也。孫者。又絡之分布出也。予曾得大腸風燥。病痔下血。須不常見。其根常在。自察其脈。右手得浮弦小澀。挨在輸脈之分。久治未愈。師云。此乃熱被寒鬱在輸而不得達於經也。據脈言。乃寒火之類。故以荊芥苦溫之藥主之。加以薄荷蘇葉又以貝母行滯氣。

其荊芥能傳送五臟。乃使輸脈發行至經。其味苦能降火。濕能散寒。以之主治。恰是至當。學者宜以此知彼。擴而充之可也。

一凡有人求治於予者。不可因貧富而異其心。當潛心察脈。辨色驗症。惟圖愈疾為主。不可輕易求其了事而已。常聞古人云。得失之中增見識。亦為吾之一小試可也。苟以謾心乘之。非惟無益。於彼抑且有失已之初心矣。又云。才放肆則就放蕩。五穀不熟。不如美草。日流汙下。何能登軒岐之堂。而為當世之司命也。

白話文:

人體的脈絡總共有十二條經脈。所謂的「絡」,是指經脈向四方分支的細小脈絡;而「孫」,則是從絡脈再分出去更細微的脈絡。我曾經得過大腸風燥的病,導致痔瘡出血,但出血量不多,且常常發生,病根似乎一直在。我自行檢查脈象,發現右手脈呈現浮、弦、小、澀的狀況,位置接近輸脈的部位。我治療了很久都沒好,有位醫師說,這是因為熱邪被寒邪鬱結在輸脈,無法傳達到經脈。從脈象來看,屬於寒火的類型。因此,醫師用荊芥這種性味苦溫的藥物為主,並搭配薄荷、蘇葉,還用貝母來疏通行滯的氣。

荊芥能夠將藥力傳送到五臟,使輸脈的氣可以運行到經脈,它的苦味能夠降火,溫性可以散寒,用它來治療,恰到好處。學習的人應該從這個例子去了解其他狀況,進而擴充自己的知識。

凡是有人來找我看病,我不會因為他們的貧富而有差別待遇,我會專心診察脈象,觀察氣色,驗證症狀,一心只為了治好他們的疾病,不會草率了事。我常常聽到古人說,從得失中能夠增長見識,這也是我的一個小小的嘗試。如果用輕慢的心態來應對,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失去原有的初心。還有,放縱自己的行為就會變得放蕩,不成熟的五穀比不上美好的草,如果每天都流於污穢之下,怎麼能登上軒岐的醫學殿堂,成為當世的醫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