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一 (8)
卷之一 (8)
1. 診脈捷要歌
浮緊弦遲屬風寒。升之散之氣自完。
弦數浮洪風熱認。藥用收降病自安。
浮弦小澀如絲線。風燥藥宜降潤施。
浮而平滲來歸指。風濕升散加參主。
小澀無力寒燥傷。溫潤之藥端可與。
洪盛而澀乃燥熱。降藥潤藥當急取。
平潤革遲為寒濕。升燥之藥為第一。
滲潤洪數為濕熱。苦寒藥餌宜用急。
枯澀小澀乃火燥。滋潤之藥用之可。
數而無力寒火觀。甘補溫藥俱勿少。
數而有力熱火功。苦寒之藥正相同。
亦有濕盛火俱下。寒火之脈認宜真。
有見表滯里表實。此脈莫把熱認之。
分明寒鬱熱難發。發散寒邪熱自驅。
又有表數里無力。陰盛格陽正此期。
溫內更加斂表藥。陰陽和時脈自如。
積滯之脈自沉伏。流注如珠或結芤。
血積有形按不散。氣積按有尋卻無。
按滑如苔名痰積。食積惟在右關係。
氣口緊盛食積新。關若伏兮食多日。
食不下兮氣口滑。食不化兮氣口滯。
大凡痛脈多屬陰。陽脈即散痛難成。
亦有火熱來作痛。外由陰鬱故來侵。
白話文:
脈象浮、緊、弦、遲,多屬於風寒。用升散的方法來治療,氣就能恢復正常。
脈象弦、數、浮、洪,多屬於風熱。用收斂、降火的藥物治療,病就能痊癒。
脈象浮、弦、細、澀,像絲線一樣,多屬於風燥。用降火、滋潤的藥物來治療。
脈象浮而平和,按下去滲散的,多屬於風濕。用升散的藥物,並加入人參來治療。
脈象細、澀、無力,多屬於寒燥損傷。用溫潤的藥物最為合適。
脈象洪大而澀,多屬於燥熱。要趕快用降火、滋潤的藥物。
脈象平和、潤澤、革、遲,多屬於寒濕。用升散、燥濕的藥物最為重要。
脈象滲散、潤澤、洪大而數,多屬於濕熱。要趕快用苦寒的藥物。
脈象乾枯、細小、澀,多屬於火燥。用滋潤的藥物來治療即可。
脈象數而無力,多屬於寒火。要用甘溫補益的藥物,不可缺少。
脈象數而有力,多屬於實火。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是正確的。
也有濕氣旺盛,火氣也往下行的情況,寒火的脈象要仔細辨認。
有的脈象是表虛而裡實,這種脈象不要誤認為是熱。
分明是寒氣鬱結導致熱難以發散,要先發散寒邪,熱自然就會消退。
又有表脈數,而裡脈無力的情況,是陰氣盛而陽氣虛,用溫補內裡並加上收斂表虛的藥物,等陰陽調和時,脈象自然就恢復正常。
積滯的脈象,脈會沉伏,或者像珠子一樣滑動,或是脈象結實又虛軟。
血積是實質的,按壓不會散開,氣積按壓時感覺有,但仔細尋找又覺得沒有。
按壓脈象滑如苔蘚,這是痰積;食積主要反映在右手的脈象上。
右手脈象緊而盛,是剛有食積;右手的脈象沉伏,是食積很久了。
如果吃不下東西,右手的脈象滑;如果食物不消化,右手的脈象就會滯澀。
一般來說,疼痛的脈象多屬陰,陽脈是散的,難以形成疼痛。
也有火熱導致疼痛的,是體內陰氣鬱積,導致火熱發散出來。
2. 照脈玄竅訣
夫人身之有五臟六腑。俱靜而不能自動。惟脾一臟。時時能動。磨掣水穀。以司變化。故五臟六腑之繫於脾者。由萬物稟育於土也。若脾有病。則不能以養百脈。凡各臟有病。或各腑有病。亦不能不幹累於脾。凡各臟腑有病。內則病氣干於脾之臟。外有脈氣見於脾之部。故有諸中。
必形諸外。形諸外。則有所據。是以看脾為之關鑰。凡診脈稍有疑難。隨將脾部下指。看是甚體。真切一照。即知病脈見。於某部遂將這部移指去尋。又當體認。十八脈狀響應如神。世莫如此。實玄竅也照法參究。抄錄於後。
表三焦手少陽經,表胃脈足陽明經,表大腸手陽明經
里命門(又半表半裡心包絡厥陰絡具右尺)
里脾脈(當作三層看診足太陰脾經)
里肺脈手太陰肺經
右手經絡訣
寸表大腸手陽明經
寸裡肺脈手太陰經
關表胃脈足陽明經
關裡脾脈足太陰經
尺表三焦手少陽經
尺半表半裡心包絡厥陰經
尺裡命門
表膀胱脈足太陽經,表膽脈足少陽經,表小腸脈手太陽經
寸表小腸手太陽經
寸裡心脈手少陰心經
關表膽脈足少陽膽經
關裡肝脈足厥陰肝經
尺表膀胱足太陽膀胱經
尺裡腎脈足少陰腎經
里心脈手少陰心經
里肝脈足厥陰肝經
里腎脈足少陰腎經
假如。經脈者。若十二月也。絡脈者。若三百六十日也。
孫脈者。若四千三百二十時也。人亦如一小天地。於此則可見矣。
白話文:
人體有五臟六腑,它們都是靜止的,無法自己活動。只有脾臟,它會不停地活動,磨碎和轉化食物,來負責身體的變化。所以說,五臟六腑都依賴於脾臟,就像萬物都從土壤中得到滋養一樣。如果脾臟生病了,就無法滋養全身的經脈。任何臟腑生病,都或多或少會影響到脾臟。當臟腑生病時,內部病氣會影響到脾臟,外部則會在脾臟所對應的脈象上顯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有諸內,必形諸外」。既然外在會表現出來,我們就可以根據外在的表現來判斷。所以說,脾臟是診斷疾病的關鍵。當我們診脈遇到疑難時,應該把手指放在脾臟所對應的脈位上,仔細體會它的脈象。只要能準確地摸清脈象,就能知道病脈出現在哪個部位,然後再將手指移到那個部位去仔細診察。同時,還要體會脈象的十八種變化,它們之間的呼應非常靈驗。世上沒有比這個更神奇的方法了,這真是診脈的精髓所在。這裡記載了診脈的訣竅,可以參考學習。
手少陽經對應三焦的表面,足陽明經對應胃的表面,手陽明經對應大腸的表面。
命門(包括一半表面一半內裡的範圍,以及心包絡、厥陰絡,都在右手的尺脈位置)。
脾脈(要分三層來診斷,對應足太陰脾經)。
肺脈對應手太陰肺經。
右手的經絡訣:
寸脈的表面對應手陽明大腸經。
寸脈的內裡對應手太陰肺經。
關脈的表面對應足陽明胃經。
關脈的內裡對應足太陰脾經。
尺脈的表面對應手少陽三焦經。
尺脈一半表面一半內裡的範圍對應心包絡、厥陰經。
尺脈的內裡對應命門。
足太陽經對應膀胱的表面,足少陽經對應膽的表面,手太陽經對應小腸的表面。
寸脈的表面對應手太陽小腸經。
寸脈的內裡對應手少陰心經。
關脈的表面對應足少陽膽經。
關脈的內裡對應足厥陰肝經。
尺脈的表面對應足太陽膀胱經。
尺脈的內裡對應足少陰腎經。
心脈的內裡對應手少陰心經。
肝脈的內裡對應足厥陰肝經。
腎脈的內裡對應足少陰腎經。
可以這樣理解,經脈就像一年十二個月,絡脈就像一年三百六十天,孫脈就像一天四千三百二十個時辰。人體就像一個小天地,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來了。
3. 照脈口訣
脾經見浮脈,其病受在肺。與大腸經(其肺與大腸相表裡)見芤脈,其病受在五臟,與六腑無干。(其五臟屬陰心肝脾肺腎也)見滑脈,其病受在肺與胃二經。見實脈,其病受在心與小腸。見弦脈,其病受在肝與膽二經。見緊脈,其病受在膀胱一經。見洪脈,其病受在心,與膀胱腎三經。見微脈,其病受在三焦命門。見沉脈,其病受在腎一經。見緩脈,其病受在本經之脈也。(若太緩太急其病在胃經)見澀脈,其病受在肺與腎。見濡脈,其病受在膀胱一經。見弱脈,其病受在腎與命門。見遲脈,其病受在大腸一經。
見伏脈,其病受在三道之內。(氣道血道津液道女人受在命門)見虛脈,其病受在心胞絡。(其數脈六部未嘗缺也)
若諸部俱無犯,成病脈,單在脾經見,又作脾經受病。
白話文:
如果脾經的脈象摸起來是浮脈,那麼病可能影響到肺。如果是芤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五臟,和六腑沒有關係。如果是滑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肺和胃。如果是實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心和小腸。如果是弦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肝和膽。如果是緊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膀胱。如果是洪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心、膀胱和腎。如果是微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三焦和命門。如果是沉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腎。如果是緩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脾經本身(如果脈象太緩或太急,則病可能影響到胃經)。如果是澀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肺和腎。如果是濡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膀胱。如果是弱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腎和命門。如果是遲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大腸。
如果是伏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氣、血、津液這三個方面(對女性來說,還可能影響到命門)。如果是虛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心包絡。(雖然脈象變化多端,但各個部位的脈動都不會消失。)
如果其他部位的脈象都沒有異常,只有在脾經摸到病態的脈象,那就表示病是影響到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