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一 (9)
卷之一 (9)
1. 三焦照六腑
六臟受病處。脈形疑似不明。三焦照之相同。相似即是無差。
白話文:
六腑生病的地方,如果脈象看起來模糊不清難以判斷,可以用三焦的情況來對照判斷。如果脈象和三焦的情況相似,那就表示判斷沒有錯誤。
2. 脾照五臟
五臟受病處。脈形疑似不明。以脾照之相同。相似無差。
脾見浮脈。肺亦有浮脈。即斷肺有風。
三焦見浮脈。大腸亦有浮脈。即斷大腸有風。
脾見芤脈。五臟相應。與三焦無干。
脾見滑。脯亦滑。
三焦見滑脈。胃亦滑。
脾見實脈。心亦實。
三焦見實脈小腸亦實。
脾見弦脈。肝亦弦。
三焦見弦脈。膽亦弦。
脾見緊脈。腎亦緊。
脾見洪脈心亦洪。
三焦見洪脈。小腸亦洪。
白話文:
五臟如果生病,但脈象看起來不明顯,可以透過脾的脈象來對照判斷,如果兩者相似沒有差異,就能推斷是哪個臟腑生病。
如果脾的脈象是浮脈,肺的脈象也是浮脈,就可以判斷肺有風邪。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浮脈,大腸的脈象也是浮脈,就可以判斷大腸有風邪。
如果脾的脈象是芤脈,則五臟都會有相應的脈象,這與三焦無關。
如果脾的脈象是滑脈,胃的脈象也會是滑脈。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滑脈,胃的脈象也會是滑脈。
如果脾的脈象是實脈,心的脈象也會是實脈。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實脈,小腸的脈象也會是實脈。
如果脾的脈象是弦脈,肝的脈象也會是弦脈。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弦脈,膽的脈象也會是弦脈。
如果脾的脈象是緊脈,腎的脈象也會是緊脈。
如果脾的脈象是洪脈,心的脈象也會是洪脈。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洪脈,小腸的脈象也會是洪脈。
3. 十八脈形歌
浮洪濡虛是扁脈。圓脈芤滑實沉遲。
尖脈惟有細一樣。長脈數緊並弦微。
緩弱澀伏皆長類。十八脈形細認知。
白話文:
浮脈、洪脈、濡脈、虛脈,這幾種脈象是屬於比較扁平的脈形。圓脈、芤脈、滑脈、實脈、沉脈、遲脈,這幾種脈象各自不同。
尖脈和細脈只有一點點差異。長脈、數脈、緊脈、弦脈、微脈,這幾種脈象也各自不同。
緩脈、弱脈、澀脈、伏脈,這些脈象都歸屬於長脈這一類。這十八種脈象的形狀要仔細認識清楚。
4. 五運體性
圓扁、尖長、乃金水火木之體。金之形圓。水之形扁。火之形尖。木之形長。四者本來自然之體。而豈無體耶。各旺四時。中和之體也。乃土之體也。圓形中和。乃圓形內有土體也。扁形中和。乃扁形之內有土也。而尖長皆然所謂土旺四時無不在也。四者之體固如此。而升降浮沉。
人為四者之性。急為木之性。聚為金之性。滲為水之性。亦道易云本乎天。上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意同。
其各部中。當認天陽地陰乃天地自然之本體。若地陰居上。而天陽在下。而陰鬱陽當。以散其陰邪。而復其天陽矣。
白話文:
圓形、扁形、尖形、長形,分別是金、水、火、木的形體。金的形狀是圓的,水的形狀是扁的,火的形狀是尖的,木的形狀是長的。這四種形狀本來就是它們自然的樣子,難道會沒有形體嗎?它們各自在四季旺盛,而中和的形體,就是土的形體。圓形的中和,是說圓形裡面有土的形體;扁形的中和,是說扁形裡面有土;尖形和長形也是這樣,所以說土在四季都很旺盛,無所不在。這四者的形體本來就是這樣,它們還會有上升、下降、浮、沉的特性。
人的性情,與這四者的特性有關。性情急躁是木的特性,性情收斂是金的特性,性情滲透是水的特性。這也和《易經》說的「本於天,上者親上;本於地,下者親下」意思相同。
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中,應當認識到天為陽,地為陰,這是天地自然的根本道理。如果地的陰氣跑到上面,而天的陽氣跑到下面,那就是陰氣鬱積,陽氣受阻。這時就應該散開陰邪,恢復天的陽氣。
5. 六氣合來為邪脈
以上六脈
下部臍至腿足止
中部胸至臍止
上部首腦至背胸止
論三部脈。先定陰陽與太過不及。
白話文:
這段文字在講述中醫診脈時,將全身分為三個部分來診察,並且要先判斷陰陽以及脈象是否過盛或不及。
- 下部脈的診察範圍從肚臍到腿腳。
- 中部脈的診察範圍從胸部到肚臍。
- 上部脈的診察範圍從頭部、腦部到背部和胸部。
論述這三個部位的脈象時,首先要確定是陰脈還是陽脈,以及脈象是太過(過盛)還是不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