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卷之四
2. 諸血門
(吐血,便血,尿血,血汗,血潛,鼻血,五竅出血)
血乃水穀之精。化於脾生於心。藏於肝。布於肺。施於腎。善調攝者不妄作勞。則血之運於身者。無一息之停。自然肌膚潤澤筋脈和暢何病之有。後生少年輩恃其壯盛。恣情酒色。而貧窮勞苦之人。又不暇自惜。涉遠負重奔走於衣食。而無日夜之安寧。其能不傷於血乎。傷於上部則胸臆痛。
傷於中部。則兩脅中脘痛。傷於下部。則小腹痛。由是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之病作矣。夫吐血。與衄血無異。但所由之經不同而要之皆裹於脾也。脾能裹血。不能使血之不升。胃火上蒸。則血從口出。肺火上騰。則血從鼻出。然有輕重之差焉。衄血太甚。始於吐血無異。
不甚不足為慮也。至於吐血雖不甚。而實為可畏。用藥者其可以混施耶。夫吐血固甚於衄血矣。而就其吐血言之。則亦自有輕重。如一咯一塊者。胃口血也。其所從來者近。痰中見血色如瑪瑙而成塊者。亦胃口血也。其所從來者亦近。二者勢若可畏。而猶可調理。法當任其自出。
又必看其色不鮮者。舊血也。勿以藥止之。其色鮮者。新血也。所積者必不甚多。宜以藥止之。蓋舊血終不歸經。不任其自出。及於增劇。新血終當歸經。若所出者多。則損人矣。故宜藥止之。以引血歸經。此皆可以調理而愈者也。若痰中見血。或一點之小。或一絲之細。語其勢若無可畏。
而病根反深。此血非胃口之血也。乃從肺臟中來。肺為虛火所逼。血從痰出故也。其所以少者何也。蓋肺臟以氣為主。本多氣而少血。是以所出者亦少也。肺臟之血本少。又火逼而出之則肺以枯。而無以領一身之氣矣。所害不亦大乎至於五竅出血者。勢如潮湧。耳目口鼻一齊逆流。
藥不及煎針不及下。死在頃刻間。此猶血症之至極者也。醫者豈可無急治之法。若夫滲入腸間。從下部而出。則為腸風。為臟毒。為溺血其病易治。非若上焦之血也。又有從汗孔出者。為肌衄從舌出者。為舌衄。從委中穴出。為膕血。皆有治法。諸血見若身熱脈大者難治。是火邪熱甚也。
身涼脈淨者易治。是正氣復也。治法未見血。則宜消宜和。既見血。則宜涼宜止。舊血未盡。則化其血。新血未盡。則補其血。因其勢之輕重。而為緩急之施。則無不中矣若婦人崩漏。女子月信。則自見本科。而此不及載云。
白話文:
血是水穀的精華,由脾臟轉化產生,在心臟推動,儲藏於肝臟,分布於肺臟,並由腎臟輸布全身。善於保養身體的人,不會過度勞累,那麼血液在身體內的運行就會暢通無阻,自然肌膚就會潤澤,筋脈也會舒暢,哪會有什麼疾病呢?後來的年輕人仗著自己年輕力壯,就恣意沉溺於酒色之中;而貧窮勞苦的人,又沒有時間愛惜自己,為了衣食奔波,整日勞累,沒有一天安寧,這樣怎麼可能不傷到血液呢?
如果傷到上部,就會胸悶疼痛;如果傷到中部,就會兩脅和中脘(胃部)疼痛;如果傷到下部,就會小腹疼痛。因此,就會出現吐血、流鼻血、便血、尿血這些疾病。
吐血和流鼻血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血液流出的途徑不同,但它們都和脾臟有關。脾臟有裹藏血液的功能,但不能阻止血往上湧。如果胃火上炎,血就會從口中吐出來;如果肺火上騰,血就會從鼻孔流出來。當然,出血的程度有輕有重。流鼻血太嚴重的時候,跟吐血沒有兩樣。如果流鼻血不嚴重,就不必太過擔心。
至於吐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很可怕,用藥治療的人怎麼可以隨便用藥呢?吐血比流鼻血嚴重,但就吐血本身來說,也有輕重之分。比如吐出一塊一塊的血,那是胃口的血,來源比較近;如果痰中帶血,血色像瑪瑙一樣呈現塊狀,也是胃口的血,來源也比較近。這兩種情況看起來很可怕,但還可以調理治療。治療的方法應該是讓血自然流出,如果吐出的血顏色不鮮豔,是舊血,不要用藥止血。如果血色鮮紅,是新血,說明積聚的血量不多,應該用藥止血。因為舊血不會再回到經脈中,如果不讓它自然排出,反而會加重病情;而新血最終會回到經脈中,如果出血量太多,就會損傷身體,所以應該用藥止血,引導血液回到經脈。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調理治癒。
如果痰中帶血,無論是一點點還是很細的一絲,看起來好像不嚴重,但病根卻很深,這種血不是胃口的血,而是從肺臟來的。這是因為肺臟被虛火所逼,血從痰中出來。為什麼血量很少呢?因為肺臟以氣為主,氣多而血少,所以出血量也少。肺臟的血本來就少,又被火逼出來,就會導致肺臟枯竭,無法統領全身的氣,危害很大。
至於五竅出血(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同時出血),情況就像潮水一樣洶湧,耳、目、口、鼻一起逆流出血,藥物來不及煎熬,針灸也來不及施用,很可能立刻就會死亡,這是出血症最危急的情況。醫生怎麼可以沒有急救的方法呢?
如果血滲入腸道,從下部排出,就是腸風、臟毒、尿血,這些疾病比較容易治療,不像上焦的出血那麼難處理。還有從汗孔出來的,叫做肌衄;從舌頭出來的,叫做舌衄;從委中穴出來的,叫做膕血,這些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各種出血症,如果出現身體發熱、脈搏強大的情況,就很難治療,這是因為火邪太過旺盛;如果身體涼爽、脈搏平緩,就比較容易治療,這是因為正氣恢復了。治療的原則是,在還沒有出血的時候,應該消散和調和;已經出血了,就應該清涼止血。舊血沒有排乾淨,就要化解它;新血沒有止住,就要補養它。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這樣就能夠準確對症下藥。至於婦女的崩漏(子宮不正常出血)和月經,屬於婦科的範疇,這裡就不做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