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口門
(附舌,附唇)
脾開竅於口。飲食厚味。則脾氣凝滯。加之七情煩擾過度。則心火炎盛。而口瘡生矣。大要有實熱。有虛熱。脈洪而數乃實熱。脈洪而虛浮。中氣不足。又口中味有覺苦甜酸辛鹹淡澀不同。宜細辨之。口苦兼生瘡者。心熱也。若謀慮不決而苦者。膽熱也。口甜者。脾熱也。口酸者。
肝熱也。亦有飲食停滯而作酸者。口辛者。肺熱也。口咸者。腎熱也。口淡者。脾虛也。口麋者。膀胱移熱小腸也。口臭者。積熱蘊於胸膈。而衝於口也。又有飛絲入口。治各不同。
白話文:
(包括舌頭、嘴唇)
脾臟的功能表現在口部。如果飲食過於肥膩,會使脾氣運行不暢。再加上情緒過度煩躁,會導致心火旺盛,從而產生口腔潰瘍。大致來說,口腔潰瘍有實熱和虛熱兩種情況。脈象洪大且跳動快速是實熱;脈象洪大卻無力浮在表面,則是中氣不足。另外,口中感覺到的味道也有苦、甜、酸、辛、鹹、淡、澀的不同,應該仔細分辨。口苦且長瘡,是心火旺盛的表現。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多而感到口苦,則是膽熱。口中發甜,是脾熱的表現。口中發酸,是肝熱的表現,也可能是因為飲食停滯導致。口中發辛,是肺熱的表現。口中發鹹,是腎熱的表現。口中無味,是脾氣虛弱的表現。口中黏膩,是膀胱的熱邪轉移到了小腸。口臭,是積熱鬱積在胸膈,向上衝到口腔所致。另外,還有異物(如絲狀物)進入口中的情況,這些病症的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