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3)

1. 痧麻

夫痧麻。出自六腑。先動陽分。而後歸於陰經。故標屬陰。而本屬陽也。如未出時。或已出而出之不暢者即當發散。必先明其歲氣。如時令溫暖。以辛涼之藥發之。時令暄熱。以辛寒之藥發之。時令嚴寒。以辛熱之藥發之。時令或寒或熱。以辛平之藥發之。但發得出。則毒盡解若發不出。

再加藥發之。要其大綱。雖是熱症。然不可驟用涼藥。恐遏絕邪氣於內。而不得出。多有不救者。宜解毒發散為主。若發熱之時。遍身汗出者。此毒從汗散。有鼻中血出者。此毒從血解。若上吐下利。則毒從吐利解。俱不可遽止。若太過斟酌止之。痧已出。其色喜紅潤極忌紫黑。

白話文:

"關於痧和麻,它們源自六臟,通常先影響陽部,然後轉向陰經。因此,表徵是陰性的,而根源是陽性的。如果這些症狀還未出現或者出現但未能順利排出,應當使用疏散的方法。必須明確當前的氣候狀況。如果季節溫暖,應使用辛涼的藥物來促進;如果季節炎熱,則使用辛寒的藥物;如果季節寒冷,則使用辛熱的藥物;如果季節交替冷熱,則使用辛平的藥物。只要能夠排出毒素,症狀就會得到緩解,若無法排出,可能需要再次施藥。

對於主要原則,即使表現為熱症狀,也不可立即使用寒涼的藥物,以防在內部阻塞邪氣,導致毒素無法排出。有很多情況會因此而危及生命。因此,首要的治療方法應為解毒和疏散。當出現發熱且全身出汗時,這表明毒素正在通過汗水排出。如果有鼻出血的情況,則表明毒素正在血液中得到解救。如果出現嘔吐和腹瀉,這表示毒素正在通過嘔吐和腹瀉得到解救。這些情況都不應立即停止,若過度地停止治療,毒素已經排出,其顏色應該呈現紅潤,極為忌諱紫黑色。"

如有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此毒火拂鬱。上熏咽喉也。咳嗽口乾心煩者。此毒在心肺。發未盡也。痧已出。而瀉尤不止者。最為惡候。出已遍身。而尤拂拂煩熱。頻作嘔吐者。此毒未盡。留連於脾胃之間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喉嚨腫痛,無法進食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毒素和火氣鬱結,上沖至咽喉所致。咳嗽、口乾、心煩等症狀,表示毒素已經影響到心肺,還未完全排出體外。當斑疹已經出現,但腹瀉仍然持續不停,這是最為嚴重的警示。斑疹已經遍佈全身,但仍有不適感,頻繁嘔吐,這表示毒素尚未完全排出,仍在胃脾之間徘徊。

2. 立方

解毒湯,治痧症初起。天時溫暖。

防風,薄荷,荊芥,石膏,知母(各八分),桔梗,甘草,牛蒡子,連翹,木通,枳殼(各六分),竹葉二十片煎服。

白話文:

解毒湯,用於治療痧症的初期。當氣候暖和時使用。

藥材包括:防風、薄荷、荊芥、石膏、知母(各八分),桔梗、甘草、牛蒡子、連翹、木通、枳殼(各六分),並煎煮竹葉二十片來服用。

清毒湯,治初起夏月大熱。

黃連,黃芩,防風,荊芥(各一錢),桔梗,石膏,玄參,木通,山梔仁(各八分),淡竹葉二十片。煎服。

化毒湯,治痧症初起。冬月寒冷。

桂枝,麻黃,赤芍,防風(各八分),荊芥,羌活,桔梗,人參,川芎(各五分),牛蒡子(一錢),生薑三片。煎服。

白話文:

【清毒湯】,用於治療夏天發熱初期的病症。

  • 黃連:清熱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
  • 防風:散風解表。
  • 荊芥:散風解表。
  • 桔梗:宣肺利咽。
  • 石膏:清熱瀉火。
  • 玄參:滋陰降火,清熱解毒。
  • 木通:利水通淋。
  • 山梔仁:清熱利濕。
  • 淡竹葉:清熱除憒。

煎煮後服用。

【化毒湯】,用於治療冬天寒冷初期的痧症。

  • 桂枝:調和陽氣。
  • 麻黃:發汗解表。
  • 赤芍:清熱涼血。
  • 防風:散風解表。
  • 荊芥:散風解表。
  • 羌活:散寒止痛。
  • 桔梗:宣肺利咽。
  • 人參:補氣養血。
  • 川芎:活血行氣。
  • 牛蒡子: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 生薑:暖胃散寒。

煎煮後服用。

清寧湯,治症汗出太多。鼻血不止。

當歸,連翹,石膏,黃連(各一錢),生地,麥門冬,玄胡(各七分),甘草(二分),浮小麥一錢。煎服。

玄桔湯,治痧症。咽喉腫痛。

玄參,桔梗,牛蒡子,連翹,天花粉,甘草(各一錢),淡竹甘片。煎服。

清金飲,治痧症咳嗽。口乾心煩。

白話文:

【清寧湯】,用於治療因出汗過多或鼻血不停的情況。

  • 當歸:1錢
  • 連翹:1錢
  • 石膏:1錢
  • 黃連:7分
  • 生地:7分
  • 麥門冬:1錢
  • 玄胡:7分
  • 甘草:2分
  • 浮小麥:1錢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玄桔湯】,用於治療痧症,以及咽喉腫痛的情況。

  • 玄參:1錢
  • 桔梗:1錢
  • 牛蒡子:1錢
  • 連翹:1錢
  • 天花粉:1錢
  • 甘草:1錢
  • 淡竹甘片:適量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清金飲】,用於治療痧症所引起的咳嗽,以及口乾心煩的情況。

天花粉,桔梗,桑皮,知母(各七分),玄參,連翹,乾葛(各八分),燈心三十莖。煎服。

必勝飲,治痧已出。而瀉不止。

陳皮,厚朴,蒼朮,白茯苓,牛蒡子,澤瀉,木通(各八分),生薑一片。食前煎服。

和榮散,治痧已出。渾身發熱。

當歸,川芎,生地,麥門冬,白芍,木通,甘草(各八分),燈心三十莖。煎服。

白話文:

【天花粉、桔梗、桑皮、知母(各七分),玄參、連翹、乾葛(各八分),燈心三十莖】 這是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剛開始出現的痧症,但卻出現了腹瀉不止的情況。

【陳皮、厚朴、蒼朮、白茯苓、牛蒡子、澤瀉、木通(各八分),生薑一片】 這個配方主要針對的是已經出現痧症,並伴有全身發熱的狀況。

【當歸、川芎、生地、麥門冬、白芍、木通、甘草(各八分),燈心三十莖】 這個方子適用於痧症已發,且有全身發熱的症狀。

靈功飲,治痧後痢疾。

當歸,黃連,川芎(各八分),人參(三分),廣木香,枳殼,滑石,檳榔(各六分),甘草(一分),燈心三十莖。食前溫服。

治痧發不出,蔥一握。搗汁一盞。入酒漿一盞同服。

又秘方,櫻桃核四十九粒。甘草五分。煎服。

痧出紫黑。急以人糞燒存性。酒調五分。立刻變紅。

白話文:

【靈功飲】,用於治療痧症後引起的痢疾。

當歸、黃連、川芎(各取八分)、人參(取三分)、廣木香、枳殼、滑石、檳榔(各取六分)、甘草(取一分)、燈心三十根。在飯前溫熱服用。

若痧症無法發作,可用蔥一握。將蔥搗汁,取一盞,再加入一盞的酒漿一同服用。

另有祕方,使用櫻桃核四十九粒、甘草五分,一起煎煮後服用。

如果痧症呈現紫色或黑色,應立即使用人糞燒成的粉末,並以酒調和,每次服用五分量,可以馬上轉為紅色。

3. 瘡瘍科

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則瘡瘍之疾。非外得也。而昔人列之為外科者。以形症在外。非若內症之無形可見也。然外之所成。皆內之所發。未有不由臟腑而出者。其可視以為外症而忽之乎。瘡瘍之中。癰疽為甚。而大疔之毒。尤甚於癰疽。故治大疔者。十活其一二。治疽者。

十活其五六。治癰者。十活其八九。惟毒有淺深。故治有難易耳。然何以辨其癰疽大疔哉。亦視其腫之高下。地之廣狹。脈之浮沉而已。蓋癰者。壅之義也。氣血為毒所壅瘀而不行。故發而為癰。其初發之時。必灑淅惡寒。而身微熱。多生於背與頂。在背之上部。或左或右。

為上搭手。在背之下部。或為正發。生於腦後者。為對口。比之上下搭手。尤為毒也。凡癰皆掀然熱而腫高。其勢易大。其根不甚深。從乎陽也。疽者沮之義也。氣血為毒所阻滯而不行。故發而為疽。其初發之時。亦灑淅惡寒。先覺麻癢如㾦㿔之狀。按之內實。手推不能動。

白話文:

各種疼痛、癢、癬、創傷等病症,都屬於心火的範疇。因此,這些創傷性病狀並非由外而來,而是由內發作的。過去的人將它們歸類為外科疾病,主要是因為這些病狀表現於外,不像內科病症那樣看不到具體形態。然而,外在的病症,其實都是由內在的原因所導致。沒有一個是純粹外在因素引起的,怎麼能視之為外症而忽略它們呢?

在各種創傷性疾病中,腫瘤和潰瘍是最嚴重的,其中大疔的毒性尤甚於腫瘤。所以,治療大疔時,存活率通常只有十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治療腫瘤時,存活率大約是五分之三到六分之五;治療腫瘤時,存活率可能達到十分之八到九。只不過,毒性有深淺之別,因此治療難易程度也會有所不同。然而,如何分辨腫瘤和大疔呢?主要看腫脹的高度、範圍的大小、脈搏的浮沈等因素即可。

腫瘤指的是氣血被毒素堵塞而無法流通的情況,因此會發生成瘤狀。在初期發病時,會有寒戰、怕冷和輕微發燒的現象,大多發生於背部和頭頂,在背部的上部或左右兩側,稱為「上搭手」;在背部的下部,或者在腦後,稱為「對口」,相對於上搭手和下搭手,它的毒性更強。所有的腫瘤都呈現熱度高、腫脹高的特徵,病情發展迅速,但根部不太深,因為它們是從陽性部位開始的。腫瘤指的是氣血被毒素阻塞而無法流通,因此會發生成瘤狀。在初期發病時,也會有寒戰、怕冷和輕微發燒的現象,起初會感到麻癢,如同皮膚疹子的感覺,按壓時內部會有實感,手推時無法移動。

多發於背腰肩隅之間。及小腹胸傍。其發股足之間者。名附骨疽。凡疽皆腫不甚高。勢不易大。而其根反深。惟發於背心及股者。為至重。乃五臟所發。從乎陰也。疔者。丁之似也猶釘之在木。拔之不能出。搖之不能動。其根至深。其毒至甚。其頭至硬。其初發之時。反不知痛癢。

但不覺麻木。外雖如麻。里則如瓜。及其勢甚。則痛苦異常。應心入膽。而不可忍乃五臟六腑所發之火。煆煉已久。併合於一處。而生疔者。多見於面部骨節之間。而究其毒之所從來。多由於飲食服餌之中。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凡肥甘厚味。炙爆煎熬之物。最能助火。

白話文:

此病多見於背部、腰部、肩部及腹部周圍。尤其在大腿和小腿之間出現的,稱為附骨疽。所有的疽都表現為腫脹,但並不高起,形勢難以擴大,然而其根部卻非常深。其中,發生在背部中心以及大腿的疽,是最嚴重的,因為它們源自五臟。疔,類似於針尖在木材中的狀態,無法輕易拔出,即使搖動也無法移動,其根部極深,毒性極強,頭部堅硬。在初期發病時,病人可能還不會感到疼痛或癢感,只是不覺麻木。外表看似像麻,實際上內裡像瓜。當病情加重時,痛苦變得異常激烈,影響到心臟和膽囊,使人無法忍受。這是因為五臟六腑產生的熱毒長期煎熬,最終在某個地方聚集形成疔。這種疔多見於面部和骨節之間,其毒性根源通常來自於飲食和藥物。古書中提到,食用膏粱等高脂高蛋白食物,容易引發大療。大部分的療毒都是由於過量食用肥膩、厚重、煎炸的食物所致。這些食物最能促進熱毒的生成。

嗜味之人。恣供口腹。醉之以酒。勞之以色。脾土於是乎燥烈。腎水於是乎枯竭。積之既久。留於五臟。布於六腑。火鬱而不散。乘其氣血所虛之處。而發之根抵於內。而煩熾於外。其毒甚於鳩鳥。試割其肉。以飼雞犬。立見其斃。此大疔之所以多死也。若夫似疔而非疔者。

則俱以腫毒治之。而無大害。然三者之脈。何以辨之。蓋浮而數者毒氣在表。故知其為癰。沉而數者。毒氣在裡。故知其為疽。若沉而又滑。數而弦急者。必疔也。此皆有形之可見者。雖其治有難易。猶可因其症而施之。至於腸癰。腹癰。肺癰之類。皆為內癰。其狀與癥瘕痞癖無異。

白話文:

喜愛美食的人,任意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用酒精來麻醉自己,用美色來勞累身心,脾臟因此變得乾燥燥熱,腎臟的水分因此枯竭。長期積聚,影響到五臟六腑,火氣積聚不散,趁著身體氣血虛弱的地方發作,深入體內,外在表現得更加熱烈。這種毒性比鳩鳥還強烈,試著割掉它的肉來餵雞狗,立刻就能看到它死亡。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大疔會導致死亡的原因。對於看起來像疔卻不是疔的情況,則可以統一使用腫毒的方法來治療,不會有太大的傷害。然而,對於疔、癰、疽這三種病的脈象如何分辨呢?浮動且頻率快的脈象表示毒素在皮膚表面,所以知道它是癰。沈穩且頻率快的脈象表示毒素在體內,所以知道它是疽。如果脈象沈穩又滑動,頻率快且緊繃,那麼一定是疔。這些都是有形可見的病症,雖然治療難易程度不同,但還是可以根據症狀進行治療。至於腸癰、腹癰、肺癰等內癰類的病症,其狀態和癥瘕、痞癖等病症相似。

苟或以為內科之症。而進以削堅破結之劑。所治非其所忍。幾何而不殞人之命也。大法瘡瘍之在外者。初發無如一灸。艾煙一透。其毒立效。若延至六七日。則不可灸矣。毒之淺者點之。毒之深者決之。毒之尤深而針刀所不及者。則烙之。未成毒膿。則用化毒。既成膿。則用托裡。

此外在人之臨症機變矣。

白話文:

如果有人認為這是內科疾病,卻使用能夠削除堅硬、打散結塊的藥物,這種對症方法與病情不相符,這樣的治療方式有多次可能會導致人的生命危險。大原則是對於體表的傷口,初期發病時,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灸療。艾草的熱力一旦穿入傷口,就能立刻消滅毒素。但如果拖延到六七天後,就不再適合灸療了。對於毒素較淺的傷口,可以點療;毒素較深的傷口,則需要切開排毒;對於極度深且針刀無法處理的傷口,則需要用烙的方法來治療。在傷口尚未形成膿包之前,使用化毒的藥物進行治療;當膿包已經形成,則需使用託裡的方法來輔助治療。

此外,人類在臨牀診斷和治療上,情況多變,需要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