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7)

1. 痢疾門

凡瀉在脾。而痢在腎。故先瀉而後痢者。則曰脾傳腎。為賊邪。其病難愈。先痢而瀉者。則曰腎傳脾。為微邪。其病易愈。此前人之說也。以愚論之。瀉為在脾不暇言矣。而後謂痢為在腎。不能無議焉。瀉固多由於飲食。而痢獨非飲食之所傷乎。飲食停積。因濕熱而化遂為稠濁膠固於腸胃之中。

欲下不下。是以有裡急後重之苦。明是脾經之病矣。而顧以痢屬於腎者。何所謂歟。吾未聞飲食之人。不由於脾。而反由於腎也。大概謂之腎病矣。然治痢之藥。悉用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之類。並未有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補腎等藥。治腎之疾。而乃用脾家之劑。必其非腎病故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如果腹瀉發生在脾臟,而痢疾發生在腎臟。當先是腹瀉然後出現痢疾,就被稱為「脾傳腎」,這是一種較嚴重的情況,疾病難以痊癒。若先是痢疾接著出現腹瀉,則被稱為「腎傳脾」,這是一種較輕微的情況,疾病容易痊癒。這是前人的觀點。

然而,從我的看法來看,腹瀉確實多由飲食不當引起,但痢疾也絕非完全由飲食所造成。飲食過量,導致濕熱之氣聚集,進而轉化為稠密凝固於腸胃之中。患者常感到糾結於腹部,並且有後重感,這顯然是脾經的問題。然而,卻將痢疾歸屬於腎臟,這樣的論述讓人疑惑。我未曾聽聞有飲食問題的人,會因為腎臟問題而導致痢疾。

通常認為,痢疾是由腎臟疾病引發的。然而,治療痢疾的藥物,如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等,並未包含杜仲、黃柏、牛膝、地黃等補腎的藥物。這種治療方法針對的是脾臟問題,而非腎臟疾病,因此可以確定這不是腎臟疾病所致。

要之先痢後瀉而易愈者。以其積滯已盡。而脾尚虛也。豈腎傳脾之謂耶。先瀉後痢而難愈者。以脾土已壞。而積滯方壅也。豈脾傳腎之謂耶。腎能藏精。不能藏飲食。若以痢屬於腎。則飲食皆藏於腎矣。豈理也哉。大約治痢之法。與大人無異。但下痢純血者。在大人則為難治。

在小兒則為食積。而無所妨。而治小兒之痢。又宜多以消積為主。其詳具大人痢疾門。不復細贅耳。

白話文:

總而言之,先有痢疾然後出現腹瀉且容易痊癒的情況,是因為體內積滯物已經清除,但脾臟仍然虛弱。這不是所謂「腎病傳脾」的情況嗎?如果先是腹瀉接著出現痢疾且難以痊癒,則可能是脾臟功能已經損傷,且積滯物仍在堵塞。這是否代表「脾病傳腎」呢?腎臟能儲存精氣,但不能儲存飲食。如果認為痢疾是由腎臟引起,那麼飲食也應該都儲存在腎臟裡,這不符合常理。大致上,治療痢疾的方法和成人沒有太大不同。只是對於純粹由血液引起的下痢,在成人可能是難治之症;但在兒童身上,可能只是因為消化不良,並不會造成大礙。然而,對於兒童的痢疾,主要應以消除積食為治療重點,詳細的療法可以在成人痢疾部分找到,這裡就不一一細述了。

2. 立方

通快飲,治小兒痢疾始發。

山楂(一錢),麥芽,蒼朮,萊菔子,枳實,木通(各七分),大黃,檳榔(各一錢二分),生薑三片。不拘時熱服。

金寶散,治小兒赤白痢疾肚腹作痛。裡急後重。

白話文:

【通快飲】,用來治療小孩初發的痢疾。

  • 山楂(一錢):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
  • 麥芽(一錢):有助於消化和吸收,緩解胃部不適。
  • 蒼朮(七分):能調理脾胃,祛濕除癥。
  • 萬菜子(七分):有利於消化,通便解毒。
  • 枳實(七分):可以破氣消積,助消化。
  • 木通(七分):清熱利水,有利於排尿。
  • 大黃(一錢二分):具有清熱解毒,導瀉的功效。
  • 檳榔(一錢二分):可殺蟲止痢,緩解腹部疼痛。
  • 生薑(三片):溫中散寒,調和胃氣。

以上藥物不論何時,熱服即可。

【金寶散】,用來治療小孩的紅白痢疾,以及腹部疼痛和頻尿感。

  • 這是一種專門針對小孩痢疾的方劑,能有效緩解腸道炎症和腹部不適。

廣木香,黃連(酒炒),陳皮(各三錢),肉豆蔻(麵包煨),厚朴(炒),車前子(各二錢),白朮,山楂,蒼朮(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空心燈心湯調下。

歸芍飲,治小兒痢疾。久不肯住。

人參,白朮,白芍,白茯苓,訶子肉(各五分),烏梅(半個),黃連,厚朴,肉豆蔻,柴胡(各六分),黑棗二枚。空心煎服。

白話文:

廣木香、黃連(用酒炒)、陳皮(各3錢),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烤制)、厚朴(炒過)、車前子(各2錢),白朮、山楂、蒼朮(各1錢)。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1錢5分。使用燈心草加水煎煮後調製服用。

歸芍飲,用於治療小孩痢疾,長期不見好轉。

人參、白朮、白芍、白茯苓、訶子肉(各5分),烏梅(半個),黃連、厚朴、肉豆蔻、柴胡(各6分),黑棗兩枚。空腹時煎煮後服用。

3. 傷風門

傷風之症頭疼身熱。鼻塞氣粗。噴涕呵欠。呻吟不絕。見風便怕。灑淅微寒。與大人傷風無異。若挾食即吐食。挾痰即吐痰。藥劑比大人所服者宜減一半。不論有痰有食否。常須兼用清痰消食之藥。蓋小兒易傷食。而熱則生痰。故劑中宜略用輕輕疏解。令汗微出為度。稍加清熱則愈矣。

蓋風邪客於腠里。非疏解則不能愈。非清熱化痰則小兒亦未易安也。症雖與大人無異。然亦不能無少瘥耳。

白話文:

感冒症狀包括頭痛、身體發熱,鼻塞、呼吸急促,打噴嚏和哈欠,不時呻吟,見風就怕,有輕微的寒意,這些症狀和成人感冒情況相同。如果小孩伴有消化不良的情況,可能會嘔吐食物;若有痰,則會嘔吐痰液。治療小孩的藥物應比成人縮減一半的劑量,無論是否有痰或消化不良,通常都需要同時使用清熱和消食的藥物。因為小孩容易消化不良,熱氣則會導致痰生成,因此在藥方中應稍微使用一些輕微的疏解方式,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稍微增加清熱效果,病症就能得到改善。

感冒是由風邪侵入皮膚所致,如果不進行適當的疏解,病情無法痊癒。如果不清除熱氣和化痰,小孩可能也難以得到舒緩。雖然小孩的症狀與成人相同,但他們的病情也可能稍微有所不同。

4. 立方

加味香蘇散

川芎,紫蘇,防風,荊芥,香附,甘草,羌活,白芷(各三錢),葛根,前胡(各二錢),蒼朮,天麻,黃芩(各八分)

上加蔥頭十枚。生薑三片煎服。以被覆取汗為度。如或消疾或消食。以此方為主。隨症加減。不得一一詳贅矣。

或_荊防敗毒散_(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加味香蘇散:

  • 川芎:3錢
  • 紫蘇:3錢
  • 防風:3錢
  • 荊芥:3錢
  • 香附:3錢
  • 甘草:1錢
  • 羌活:3錢
  • 白芷:2錢
  • 葛根:2錢
  • 前胡:2錢
  • 蒼朮:3錢
  • 天麻:3錢
  • 黃芩:3錢

以上材料加上蔥頭10枚,和生薑3片一起煎煮服用。服用後用被子覆蓋身體,讓體內出汗。如果病情有所改善或消化不良,可使用此方為基礎,根據症狀的變化適度調整藥物的份量,但具體調整方式不在此詳細說明。

或荊防敗毒散(見傷寒門):

荊防敗毒散是一種治療傷寒的方劑。

5. 咳嗽門

有聲有痰者名曰咳嗽。究病之所由成。皆由火之所致。然未始不由於外感也。是故或傷於風。或傷於寒熱。種種不同。內外夾攻。其所由來者漸也。然咳嗽之名。非一名所能悉。病有數端。詳載於咳嗽門矣。症雖與大人無異。而所感略有不同。大人兼七情所傷或任勞嗜酒。而小兒無是。

是以不能無少異耳。藥劑以輕清為佳。而服藥亦不宜太驟。當逐時進之。不必盡劑。

白話文:

"有聲音且帶有痰的狀況被稱為咳嗽。追究其病因,大多源自於火氣。但這並不是說它不來自外部感染。因此,可能是因風、寒或熱等外在因素造成,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外在和內在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病情逐漸加重。然而,咳嗽的名稱並不能完全概括所有情況,疾病有各種表現,詳細內容都在咳嗽一節中有詳細描述。即使小孩和大人的症狀大致相同,他們受到的影響略有不同。大人可能會因情緒波動、過勞或嗜酒等因素影響,而小孩則不會這樣。

因此,存在一些差異。治療上,我們選擇輕盈清潔的藥物為佳,同時服用藥物也不應過於急躁,應按時服用,不一定非得服用完全部的藥量。"

6. 立方

平肺飲,治感風邪咳嗽。痰多灑淅惡寒。

陳皮,前胡,桑皮,薄荷,防風(各五分),栝蔞仁,蘇子,桔梗(各四分),生薑三片。煎服。

涼肺湯,治肺熱咳嗽。痰盛音啞。

黃芩,貝母,天花粉,枳殼(各七分),橘紅,山梔,桔梗,麥門冬,甘草(各五分),燈心三十莖食遠服。

白話文:

【平肺飲】,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咳嗽,痰多且畏寒。

  • 陳皮:五分
  • 前胡:五分
  • 桑皮:五分
  • 薄荷:五分
  • 防風:五分
  • 栝蔞仁:四分
  • 蘇子:四分
  • 桔梗:四分
  • 生薑:三片

加水煎煮後服用。

【涼肺湯】,用於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且聲音沙啞。

  • 黃芩:七分
  • 貝母:七分
  • 天花粉:七分
  • 枳殼:七分
  • 橘紅:五分
  • 山梔:五分
  • 桔梗:五分
  • 麥門冬:五分
  • 甘草:五分
  • 燈心:三十莖,在飯後服用。

定嗽湯,治小兒肺有寒痰。咳嗽並作氣喘。

款冬花,杏仁,橘紅(各八分),桑白皮,桔梗,枳實(各六分),栝蔞仁,膽星(各五分)生薑三片,不拘時煎服。

中央戊巳工。疏黃無辛苦。見紫黑色便是木來克。

白話文:

【定嗽湯】,用於治療小孩肺部有寒痰所引發的咳嗽和喘息。

  • 【款冬花】、【杏仁】、【橘紅】(各取八分量)
  • 【桑白皮】、【桔梗】、【枳實】(各取六分量)
  • 【栝蔞仁】、【膽星】(各取五分量)
  • 生薑三片,不論何時都可以煎煮後服用。

中央戊巳工,這是調理的節氣概念,意指在這個時期進行調理最為合適。 「疏黃無辛苦」,意思是調理過程中要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不要過於煩惱或勞累。 「見紫黑色便是木來克」,這句話是說如果看到舌苔呈現紫黑色,則表示木性過盛,需要進行相應的調理。但請注意,這只是一個大致的指引,實際情況需由專業醫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