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三 (16)
卷之三 (16)
1. 痢疾門
凡瀉在脾。而痢在腎。故先瀉而後痢者,則曰脾傳腎,為賊邪,其病難愈。先痢而瀉者,則曰腎傳脾,為微邪,其病易愈。此前人之說也。以愚論之,瀉為在脾不暇言矣。而後謂痢為在腎,不能無議焉。瀉固多由於飲食,而痢獨非飲食之所傷乎。飲食停積,因濕熱而化,遂為稠濁膠固於腸胃之中。
欲下不下,是以有裡急後重之苦,明是脾經之病矣。而顧以痢屬於腎者,何所謂歟。吾未聞飲食之人,不由於脾,而反由於腎也。大概謂之腎病矣。然治痢之藥,悉用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之類,並未有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補腎等藥。治腎之疾,而乃用脾家之劑,必其非腎病故也。
要之,先痢後瀉而易愈者,以其積滯已盡,而脾尚虛也。豈腎傳脾之謂耶。先瀉後痢而難愈者,以脾土已壞,而積滯方壅也。豈脾傳腎之謂耶。腎能藏精,不能藏飲食。若以痢屬於腎,則飲食皆藏於腎矣,豈理也哉。大約治痢之法,與大人無異。但下痢純血者,在大人則為難治。
在小兒則為食積,而無所妨。而治小兒之痢,又宜多以消積為主,其詳具大人痢疾門,不復細贅耳。
白話文:
一般來說,腹瀉是脾臟的問題,而痢疾則是腎臟的問題。所以,先腹瀉後痢疾,就說是脾臟的問題傳到腎臟,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很難治好;先痢疾後腹瀉,就說是腎臟的問題傳到脾臟,情況比較輕微,比較容易治好。這是以前的人的說法。
依我來看,腹瀉是脾臟的問題,這沒什麼好說的。但說痢疾是腎臟的問題,我不太認同。腹瀉多半是飲食引起的,難道痢疾就不是飲食造成的嗎?飲食積在體內,因為濕熱而變成黏稠的物質,堵塞在腸胃中,想排又排不出來,所以會有裡急後重的痛苦,這明明是脾經的病啊!怎麼能說痢疾是腎臟的問題呢?我從沒聽說過,飲食的問題不是脾臟引起的,而是腎臟引起的。
大概說痢疾是腎臟的病,但治療痢疾的藥,都是用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這些藥,並沒有用到杜仲、黃柏、牛膝、地黃這些補腎的藥。治療腎臟疾病的藥不用,反而用脾臟的藥,肯定是痢疾不是腎臟的問題。
總之,先痢疾後腹瀉比較容易好,是因為體內積滯已經排空,而脾臟只是比較虛弱,哪裡是腎臟的病傳到脾臟呢?先腹瀉後痢疾比較難好,是因為脾臟已經虛弱,體內積滯又還很多,哪裡是脾臟的病傳到腎臟呢?腎臟的功能是儲藏精氣,不是儲藏食物的。如果說痢疾是腎臟的病,那不就變成食物都儲藏在腎臟了嗎?這不合道理啊!
大致上治療痢疾的方法,跟大人差不多。只是大人拉純血的痢疾,比較難治,而小孩拉純血的痢疾,多半是飲食積滯引起的,沒有什麼大礙。治療小孩的痢疾,又應該多以消積為主。詳細的情況,可以參考大人痢疾病的說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2. 立方
通快飲,治小兒痢疾始發。
山楂(一錢),麥芽,蒼朮,萊菔子,枳實,木通(各七分),大黃,檳榔(各一錢二分),生薑三片。不拘時熱服。
金寶散,治小兒赤白痢疾肚腹作痛。裡急後重。
廣木香,黃連(酒炒),陳皮(各三錢),肉豆蔻(麵包煨),厚朴(炒),車前子(各二錢),白朮,山楂,蒼朮(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空心燈心湯調下。
歸芍飲,治小兒痢疾。久不肯住。
人參,白朮,白芍,白茯苓,訶子肉(各五分),烏梅(半個),黃連,厚朴,肉豆蔻,柴胡(各六分),黑棗二枚。空心煎服。
白話文:
通快飲,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孩子剛開始發作的痢疾。
用山楂(約3.75克)、麥芽、蒼朮、萊菔子、枳實、木通(各約2.6克)、大黃、檳榔(各約4.5克),再加上三片生薑。不論什麼時候,用熱水服用。
金寶散,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孩子拉肚子,有紅有白,肚子疼痛,想大便卻拉不出來,或是拉完還想拉的感覺。
用廣木香、黃連(用酒炒過)、陳皮(各約11.25克),肉豆蔻(用麵包包著煨過)、厚朴(炒過)、車前子(各約7.5克),白朮、山楂、蒼朮(各約3.7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5.6克,在空腹時用燈心草煮的水調服。
歸芍飲,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孩子痢疾,拉肚子很久都不會停止。
用人參、白朮、白芍、白茯苓、訶子肉(各約1.8克),烏梅(半顆),黃連、厚朴、肉豆蔻、柴胡(各約2.25克),再加上兩顆黑棗。在空腹時用水煎服。
3. 傷風門
傷風之症頭疼身熱。鼻塞氣粗。噴涕呵欠。呻吟不絕。見風便怕。灑淅微寒。與大人傷風無異。若挾食即吐食。挾痰即吐痰。藥劑比大人所服者宜減一半。不論有痰有食否。常須兼用清痰消食之藥。蓋小兒易傷食。而熱則生痰。故劑中宜略用輕輕疏解。令汗微出為度。稍加清熱則愈矣。
蓋風邪客於腠里。非疏解則不能愈。非清熱化痰則小兒亦未易安也。症雖與大人無異。然亦不能無少瘥耳。
白話文:
小兒傷風的症狀是頭痛、身體發熱、鼻子不通氣、呼吸粗重、打噴嚏、打哈欠、不停呻吟、怕風、稍微感到寒冷,這些跟大人傷風的症狀沒什麼不同。如果同時有消化不良,就會嘔吐食物;如果有痰,就會吐痰。給小兒服用的藥劑,應該比大人服用的劑量減少一半。不論有沒有痰或消化不良,都應該經常搭配使用清痰和幫助消化的藥物。因為小孩子容易消化不良,而發熱又會產生痰,所以藥劑中應該稍微使用輕微疏散的藥物,使身體微微出汗就好,再稍微加一些清熱的藥物就會痊癒了。
因為風邪侵入身體,如果不使用疏散的藥物就無法痊癒;如果不清熱化痰,小兒的病也不容易好。雖然症狀跟大人一樣,但用藥還是要稍微有所不同。
4. 立方
加味香蘇散
川芎,紫蘇,防風,荊芥,香附,甘草,羌活,白芷(各三錢),葛根,前胡(各二錢),蒼朮,天麻,黃芩(各八分)
上加蔥頭十枚。生薑三片煎服。以被覆取汗為度。如或消疾或消食。以此方為主。隨症加減。不得一一詳贅矣。
或_荊防敗毒散_(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加味香蘇散:
裡面有川芎、紫蘇、防風、荊芥、香附、甘草、羌活、白芷,這些藥每樣用三錢;葛根、前胡,這些藥每樣用二錢;蒼朮、天麻、黃芩,這些藥每樣用八分。
煎藥的時候,再加入十個蔥頭和三片生薑一起煮。煮好後喝下去,喝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好。如果這個病是消化不良或腸胃不舒服,就以這個方子為基礎,根據不同的症狀加減藥材。細節就不一一贅述了。
或者也可以用荊防敗毒散,這個方子在傷寒門裡有記載。
5. 咳嗽門
有聲有痰者名曰咳嗽。究病之所由成。皆由火之所致。然未始不由於外感也。是故或傷於風。或傷於寒熱。種種不同。內外夾攻。其所由來者漸也。然咳嗽之名。非一名所能悉。病有數端。詳載於咳嗽門矣。症雖與大人無異。而所感略有不同。大人兼七情所傷或任勞嗜酒。而小兒無是。
是以不能無少異耳。藥劑以輕清為佳。而服藥亦不宜太驟。當逐時進之。不必盡劑。
白話文:
有聲音且有痰的,就叫做咳嗽。探究咳嗽發病的原因,都是因為體內有火氣所導致。然而,一開始也都是因為外感所引起的。所以,可能是因為感受風邪,或是感受寒邪熱邪,各種情況不同。內外夾攻,病情是逐漸形成的。然而,咳嗽這個名稱,並不能用一個名稱就完全概括。病症有多種類型,詳細記載在咳嗽門中。雖然症狀與大人沒有太大差異,但感受到的病邪會略有不同。大人會受到七情所傷,或是過於勞累嗜酒,而小孩不會有這些情況。
因此,症狀上不能沒有一些差異。用藥方面,以輕清的藥物為佳,而服藥也不宜太快,應該隨著時間慢慢服用,不必一定要把藥都喝完。
6. 立方
平肺飲,治感風邪咳嗽。痰多灑淅惡寒。
陳皮,前胡,桑皮,薄荷,防風(各五分),栝蔞仁,蘇子,桔梗(各四分),生薑三片。煎服。
涼肺湯,治肺熱咳嗽。痰盛音啞。
黃芩,貝母,天花粉,枳殼(各七分),橘紅,山梔,桔梗,麥門冬,甘草(各五分),燈心三十莖食遠服。
定嗽湯,治小兒肺有寒痰。咳嗽並作氣喘。
款冬花,杏仁,橘紅(各八分),桑白皮,桔梗,枳實(各六分),栝蔞仁,膽星(各五分)生薑三片,不拘時煎服。
中央戊巳工。疏黃無辛苦。見紫黑色便是木來克。
白話文:
平肺飲,治療感受風邪引起的咳嗽。症狀是痰多、身體發冷、怕冷。
藥材有:陳皮、前胡、桑白皮、薄荷、防風(各取五分),瓜蔞仁、紫蘇子、桔梗(各取四分),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涼肺湯,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症狀是痰多、聲音沙啞。
藥材有:黃芩、貝母、天花粉、枳殼(各取七分),橘紅、山梔子、桔梗、麥門冬、甘草(各取五分),燈心草三十莖。空腹時服用。
定嗽湯,治療小兒肺部有寒痰。症狀是咳嗽頻繁,呼吸急促。
藥材有:款冬花、杏仁、橘紅(各取八分),桑白皮、桔梗、枳實(各取六分),瓜蔞仁、膽星(各取五分),生薑三片。不拘時間煎煮後服用。
中央方位屬土,因此脾胃功能應注重疏通,不宜使用苦寒或辛熱的藥材。如果出現紫黑色,代表可能是木來剋土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