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6)

1. 疳積門

小兒疳症。大抵多是過食甘甜膠膩之物,停積於脾,不能消化,則變而為疳。疳者甘也,脾喜甘,而凡屬於甘者,其味皆屬於脾,從病從甘,故名曰疳。其症身體常熱,形容黃瘦,小便如泔,肚腹膨脹,毛髮黃䐈,臉多白印,噁心欲吐,飲食不為肌膚,或頭面頭上多生瘡癢,而疳之大概有如此者。

此脾之症也。脾先受病,傳於他臟,故有五疳之名焉。在心則為驚疳,在肝則為風疳,在脾則為滾疳,在肺則為氣疳,在腎則為急疳。五疳分屬五臟,而其為病,亦未盡同。悉而言之,則渾身壯熱,四肢無力,面黃臉赤,怕寒愛暖,口鼻乾燥者,因驚撲而成,所謂驚疳是也。搖頭揉鼻,

白膜縵眼,揩磨多淚,面有青色,體渾瘡癬,毛髮焦豎者,因感風而成,所謂風疳是也。食物難消,愛食泥土,腹大有筋,頭髮松疏,喘息呵欠,無歡欲啼,痢多酸臭者,因傷食而成,所謂滾疳是也。多啼嗽逆,鼻頸生瘡,昏昏愛睡,體瘦腸滑,四肢軟弱,面色帶白,瀉濃吐血者,

因傷氣而成,所謂氣疳是也。瀉痢兼作吐逆,脫肛身體壯熱,手足偏冷,飲食不進者,病勢已急,所謂急疳是也。五疳之症,惟急疳為難療,以其腎氣不足,土來剋水故也。要而言之,總歸於脾。脾土一虛,則不能攝五臟之氣,故其位至於如此耳。

白話文:

小兒的疳症,大多是因為吃太多甜膩難消化的食物,這些食物停留在脾胃,無法消化,就轉變成疳。疳這個字,意思就是「甘」,脾臟喜歡甜味,而所有屬於甜味的食物,都與脾臟有關。因為疾病與甜味有關,所以稱為疳。患有疳症的症狀通常是身體發熱、形容枯槁、皮膚蠟黃、小便像米湯一樣混濁、肚子脹大、頭髮黃而豎立、臉上有很多白色斑點、噁心想吐、吃下去的食物無法轉化成肌肉、或是頭部臉上容易長瘡且癢。疳症大概就是這些情況。

這其實是脾臟的疾病,脾臟先受到影響,然後傳到其他臟器,所以才有五疳的說法。在心臟的就稱為驚疳;在肝臟的就稱為風疳;在脾臟的就稱為滾疳;在肺臟的就稱為氣疳;在腎臟的就稱為急疳。五疳分別屬於五個臟器,但它們的症狀也不完全相同。如果全身發熱、四肢無力、臉色發黃又發紅、怕冷喜歡溫暖、口鼻乾燥,這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也就是所謂的驚疳。如果出現搖頭揉鼻子、眼睛有白膜、容易流淚、臉色發青、身上有瘡癬、頭髮焦黃豎起,這是因為感受風邪引起的,也就是所謂的風疳。如果食物難以消化、喜歡吃泥土、肚子很大且有青筋、頭髮稀疏、呼吸急促打哈欠、不高興想哭、拉肚子且大便酸臭,這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也就是所謂的滾疳。如果經常哭鬧咳嗽、鼻頸部生瘡、昏昏欲睡、身體消瘦、容易腹瀉、四肢無力、臉色蒼白、拉肚子且帶血,這是因為氣虛引起的,也就是所謂的氣疳。如果腹瀉且嘔吐、脫肛、身體發熱、手腳冰冷、不思飲食,這是病情危急,也就是所謂的急疳。五疳之中,以急疳最難治療,因為是腎氣不足,土克水所導致的。總而言之,所有疳症都與脾臟有關,脾土一旦虛弱,就無法掌控五臟的氣,才會導致這些病症。

2. 立方

保命丹,治諸般疳積神效。

大蟬(二隻剖開。砂仁。胡黃連。各五錢。裝入縫好。外以泥裹。煆紅取出。),皂角(二枚煆灰存性),蛤粉(三錢),麝香(三分),使君子肉(一兩)

上為末。以神麯打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錢。薑湯下。

肥兒丸,治疳積。肌肉消瘦。肚大筋青。飲食不思。或泄瀉口渴。

黑蟬(以大者不拘幾隻。放深缸中。取糞坑內蛆淘淨。倒其缸內。任從自食。待五日瀉出糞水取起。倒掛陰乾。炙脆為末。三兩)

人參(一兩),白朮,砂仁,使君子肉,山楂肉(各一兩五錢),宣黃連,胡黃連,白茯苓蘆薈,蓮子(各八錢)

上為末。陳米糊為丸每服一錢。米飲化下。

雞肉丸,治疳癆壯熱。形體羸瘦。眼閉不開。四肢漸小肚腹漸大。

黃連(姜炒),柴胡,鶴蝨,秦艽,知母(酒炒),黃芩(酒炒),使君子(炒),蘆薈(各一兩),蕪荑(五錢)

共為末。用黃雌雞一隻。以大麻子飼之。七日縊死去毛淨。尾上開一孔。取腸洗淨拭乾。入前藥末於內縫密。以小甑先用黑豆鋪底。安雞上又以黑豆蓋之。厚三寸。早晨蒸至晚。俟冷去骨。搗爛為丸。如干加酒少許。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五歲二十丸。量兒大小加之。白滾湯下。

雞肝散,治疳積眼目不明。翳膜朦瞀。

雄雞肝(一具),威靈仙,白土(各二錢為末。即打米光粉)

上雞肝同二末煮熟。只食肝。每日一個。七個全愈。

白話文:

保命丹:這個藥方對於各種疳積(小兒營養不良)有很好的效果。

藥材:

  • 大蟬(兩隻,剖開,去除內臟。):要加入砂仁、胡黃連各五錢到蟬的腹腔中,然後縫合。外面用泥裹住,燒到發紅取出。
  • 皂角(兩枚,燒成灰,保留藥性)。
  • 蛤粉(三錢)。
  • 麝香(三分)。
  • 使君子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神麯(一種發酵過的麵粉)打成糊狀做成藥丸,像小米粒般大小。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湯送服。

肥兒丸:這個藥方治療疳積,症狀包括肌肉消瘦、肚子大、皮膚青筋暴露、食慾不佳、或腹瀉口渴。

藥材:

  • 黑蟬(用大的不拘多少隻,放入深缸中,再將糞坑裡洗淨的蛆倒入缸中,讓蛆吃黑蟬的肉。五天後,把缸裡的糞水倒掉,取出黑蟬倒掛在陰涼處風乾,然後烤脆,研磨成粉,用三兩)。
  • 人參(一兩)。
  • 白朮、砂仁、使君子肉、山楂肉(各一兩五錢)。
  • 宣黃連、胡黃連、白茯苓、蘆薈、蓮子(各八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陳米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

雞肉丸:這個藥方治療疳勞(長期營養不良),症狀包括發高燒、身體虛弱消瘦、眼睛睜不開、四肢漸漸變小、肚子越來越大。

藥材:

  • 黃連(用薑炒)、柴胡、鶴虱、秦艽、知母(用酒炒)、黃芩(用酒炒)、使君子(炒)、蘆薈(各一兩)。
  • 蕪荑(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黃色母雞一隻,餵食大麻籽七天,然後把雞絞死,去毛清理乾淨。在尾部開一個洞,取出腸子洗淨擦乾,把藥粉放入腸內,縫合。準備一個小的蒸籠,底部先鋪上黑豆,然後把雞放上去,上面再用黑豆蓋住,厚度三寸。早上開始蒸到晚上,冷卻後取出雞骨,把雞肉搗爛做成藥丸,如果太乾就加少許酒,做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五歲兒童服用二十丸,可以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增加劑量,用白開水送服。

雞肝散:這個藥方治療疳積引起的眼疾,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眼睛有翳膜遮蔽。

藥材:

  • 雄雞肝(一副)。
  • 威靈仙、白土(各二錢,研磨成粉,就是打米用的光粉)。

將雄雞肝和兩種藥粉一起煮熟,只吃雞肝,每天吃一個,連續七天就可以痊癒。

3. 瘧疾門

小兒瘧疾。不外乎風痰與食。無食不發熱。無風不作寒。而痰食風之所成也。外感風寒。則手太陰肺經先病。肺主皮毛。故風易入。內傷飲食。則足太陰脾經先病。脾受有形。故食多則傷脾也。肺氣不清。則生痰。脾土受傷。則裹痰。故痰者風食之所成也。無痰則不成瘧。故寒熱作焉。

要而言之。風雖屬肺。食雖屬脾。而風食之所藏。又近於膽經。故作寒熱。蓋膽經為足之少陽。其位在半表半裡。是以寒熱往來也。大率寒多則為風。熱多則為食。寒熱相半。則風食俱多。治此病者。惟消食疏風化痰而已。然消食必兼疏風。疏風必兼消食。而消食疏風必兼化痰。

蓋三者不全。則不能成瘧。故宜兼用。但量其所屬輕重可也。

白話文:

小兒瘧疾,不外乎是風邪、痰液和飲食問題所導致。沒有飲食積滯就不會發燒,沒有風邪侵襲就不會發冷,而痰液是風邪和飲食積滯所造成的。

外感風寒,首先侵犯手太陰肺經,因為肺主導皮膚毛孔,所以風邪容易侵入。內傷飲食,首先侵犯足太陰脾經,因為脾容易受有形食物的影響,所以吃太多就會損傷脾胃。肺氣不清,就會產生痰液;脾土受損,就會使痰液積聚。所以痰液是風邪和飲食積滯所造成的。沒有痰液就無法形成瘧疾,因此會有發冷發熱的症狀。

總而言之,風邪雖然屬於肺的病症,飲食積滯雖然屬於脾的病症,但風邪和飲食積滯的藏身之處,又靠近膽經,所以會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因為膽經是足少陽經,位置在半表半裡之間,所以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

一般來說,發冷多是風邪所致,發熱多是飲食積滯所致,寒熱症狀各佔一半,則是風邪和飲食積滯都較多。治療這種病,只能透過消食、疏風、化痰來處理。但消食必須兼顧疏風,疏風必須兼顧消食,而消食和疏風又必須兼顧化痰。

因為這三者不全部具備,就無法形成瘧疾,所以應該同時使用這些治療方法,但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藥物劑量。

4. 立方

疏脾飲,治小兒因風成瘧。

紫蘇,柴胡,半夏(各一錢),防風,青皮,厚朴,川芎(各五分),生薑三片。不拘時熱服。檳陳飲治小兒因食成瘧。

山楂,青皮,草果(各八分),檳榔,枳實,半夏,柴胡,麥芽(各六分),生薑三片。空心煎服。

平妥飲,治小兒痰瘧。來時作嘔。

半夏,貝母,橘紅,柴胡(各七分),黃芩,草果,白朮,枳殼(各五分),生薑三片。不拘時熱服。鱉甲飲,治小兒久瘧不住。

何首烏,鱉甲(酒炙),當歸,白朮,人參,黃芩(各八分),黑棗三枚。空心煎服。

白話文:

疏脾飲,治療小孩因為感受風邪而引起的瘧疾。

藥材:紫蘇、柴胡、半夏(各一錢)、防風、青皮、厚朴、川芎(各五分)、生薑三片。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檳陳飲,治療小孩因為飲食積滯而引起的瘧疾。

藥材:山楂、青皮、草果(各八分)、檳榔、枳實、半夏、柴胡、麥芽(各六分)、生薑三片。空腹煎服。

平妥飲,治療小孩痰濕引起的瘧疾,發病時會想嘔吐。

藥材:半夏、貝母、橘紅、柴胡(各七分)、黃芩、草果、白朮、枳殼(各五分)、生薑三片。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鱉甲飲,治療小孩長久瘧疾不癒。

藥材:何首烏、鱉甲(用酒炙過)、當歸、白朮、人參、黃芩(各八分)、黑棗三枚。空腹煎服。